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发展空间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探索

每日一贴 问天票据网 评论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立国之本,我国工业企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但我们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与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

作者:肖小和1 余显财2 金睿1 李紫薇1 柯睿2

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加精准的金融工具支持,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可以帮助推动工业企业稳增长、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承兑汇票签发灵活,手续简便,既可以用于工业企业支付结算,也可以用于扩张信用解决短期流动性紧张问题。在工业企业中推广使用承兑汇票既满足了工业企业支付结算和融资的需求,又丰富了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可以实现工业企业和票据行业同时健康发展的双赢局面。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承兑量的测算

1、问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工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经济增长最恒久动力来自技术创新,而工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源头之一,而且是技术创新的使用者和传播者。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反思制造业空心化问题,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试图重振制造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但我们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由此可见,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与变革,成为我国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早在201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工业,工业增加值占比持续下滑。2019年,我国的人均GDP不到1万美元,尚未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但已提前进入制造业比重下降的“产业空心化”时代。剖析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下降的原因,很重要一点是金融对相关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民营制造业融资困难。尤其是2020年发生的新冠疫情对我国部分工业企业发展造成了严重打击,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解决企业流动性资金紧张问题迫在眉睫。在推进工业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工业企业融资是一个长久难题,票据作为支付结算和融资的功能属性使其成为解决此难题的理想工具,票据服务企业融资和供应链金融发展,已成为主流的融资方式之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发展空间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探索
图1-1 2011-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占GDP比重(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stats.gov.cn)

2、以增值税为基础的工业企业票据承兑总量测算

2016年“营改增”完成,扩大了增值税的适用范围,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普遍把销售方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作为审核贸易背景真实性的主要依据之一,只要缴纳了增值税的企业理论上都有条件开具商业汇票,为大力发展承兑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每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从行业结构看,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17年出票企业所在行业为制造业的占比达到45.14%,2018年与2019年制造业票据签发背书量占比也都位于30%左右,可见制造业利用承兑汇票融资已然是一种很成熟的方式。在第10届税收征管论坛大会开幕式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营改增”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对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将发挥重大作用。票据融资作为工业企业的一种重要融资手段,“营改增”自然也极大地推动了工业企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近年来工业增加值不断增长,同时作为融资手段的票据量也逐年增加,如下图所示,除了2016年“营改增”完成导致增值税增加和对金融业务中商业银行在企业出票环节加强了对真实贸易背景的审查,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被逐步挤出市场,致使2016年与2017年承兑业务有一定下滑外,观察其余年份可以看到,工业增加值逐年增加,同时票据市场承兑汇票总签发量也呈现上涨态势,随着工业企业不断发展,作为重要融资手段之一的票据市场也一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下面我们考虑理论上工业企业可开具的最大承兑汇票量以及与实际市场的比较,探究工业企业在票据市场中的发展潜力,让票据服务于经济,服务于工业企业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发展空间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探索
图1-2 2011-2020年工业增加值与票据签发量(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stats.gov.cn),上海票据交易所官网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发展空间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探索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发展空间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探索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发展空间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探索

考虑到市场中所有的工业企业,因此工业所能开具承兑汇票之和即为所有工业企业销项税额之和。我们发现Pi可以通过主营业务收入衡量,此时Pi即为企业全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对Pi求和即为工业所有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之和,将所有工业企业细分产业如下(见表1-1),并分别进行计算:

表1-1 2020年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及含税价格(单位: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发展空间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探索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发展空间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探索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发展空间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探索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发展空间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探索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2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125-126.

因此我们根据2020年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数据计算得出的理论承兑汇票量为1196750.236亿元,约为120万亿。此测算方法存在误差原因主要为工业企业计算的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指标,部分小型企业未纳入计算,可能造成偏低,而又忽略了工业企业中有些面向最终消费者无法开票的部分,导致结果偏高。

根据《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推动制造业强国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发展战略,因此我们重点关注化学,农副、食品,医药,橡胶,非金属,金属制品,通用、专用、汽车制造,电气,计算机制造等制造业行业。近年来制造业票据签发背书量占比位于30%左右,我们测算工业中制造业企业部分的理论承兑汇票量为106万亿,而实际制造业承兑汇票签发量约为6.63万亿(22.09*30%),仅约为理论值的6.2%。以制造业企业中细分行业汽车行业为例,2020年汽车制造业营收为8.2万亿,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总营收(94.2万亿)的8.66%,由此可得汽车制造业承兑汇票签发量为0.57万亿(6.63*8.66%),与我们计算得出的9.2万亿(92160亿)亿存在很大差距,占比仅为理论最大值的6%左右。同样对化学,农副、食品,医药,橡胶,非金属,金属制品,通用、专用、汽车制造,电气,计算机制造等等重点行业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承兑汇票实际签发量仅约为理论测算值的6%。由此可见,工业企业承兑汇票签发量实际值相较于理论测算最大值仍有很大空间,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与票据功能

1、各大行业应收账款占比情况及营收对比分析

应收账款淤积,资金流动不畅是当前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年来我国应收账款数额不断攀升,占主营业务收入、占流动资产比重呈现出上升的态势。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计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4.65%;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5.46%,较2019年增加0.69%;占流动资产比重为25.99%,较上年下降0.4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发展空间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探索
图2-1 2011-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及营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stats.gov.cn)

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比重体现了企业对外赊销状况,分行业来看,在全部41个工业大类别中,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其他开采业等16个行业该比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其他开采业该比例达到40.8%,仪器仪表制造业达到30.6%,反映出此类行业在销售过程中赊销过多,企业议价能力不强,在销售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作为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占比反映了企业资金流动性和利用能力,2020年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其他开采业等13个行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突破了30%的危险线,其他开采业该比例甚至超过了50%,企业财务流动性值得关注。就应收账款净额而言,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应收账款超过1万亿元,过高的应收账款延长了企业回款周期,降低了经营活动现金流可获得性,增加了企业坏账损失的概率,可能造成企业流动性紧张,制约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降低企业净利润,解决企业应收账款高企问题迫在眉睫。

表2-1 分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及营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发展空间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探索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发展空间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探索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发展空间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探索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发展空间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探索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21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125-126.

2、票据功能对于解决应收账款的作用

201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提出要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上海票据交易所董事长宋汉光在“第十六届国际金融论坛”的演讲中表示,要深化票据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提升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票据是集支付、结算、融资、投资、交易、调控功能于一体的金融工具。相比于应收账款而言,一方面,票据具有固定的账期,具有到期无条件付款的特性,具有追索权,为企业回款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票据融资成本低,流动性强,可成为企业应收账款的重要替代工具。

票据是传统的支付结算工具,相比纸票而言,电子票据既是信用工具,又是支付工具,同时具有互联网属性,可以实现货币化支付。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下,使用电票进行支付结算,可以锁定帐期,有效串联供应链企业,带动优质企业信用传递,通过票据轧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应收、应付账款,实现应收账款票据化。除此之外,票据具有融资功能,一方面,准入门槛低,能更好地覆盖中小微企业,促进企业资金融通,是企业重要的短期融资工具;另一方面,票据贴现利率总体低于流动资金贷款利率,通过票据融资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电子票据项下业务办理更加高效便捷,有利于节约时间成本, 加快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加速资金流通,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改革开放后票据解决“三角债”问题,化解企业间货款拖欠的历史表明,票据在解决企业间货款拖欠、支付结算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与优越性。发展应收账款票据化,能够化呆滞的账面资金为票据信用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困境,加速企业生产运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三、票据解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的探索

1、转变观念,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业务

众多中小微企业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微企业常常因被拖欠应收账款导致资金链紧张。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逐渐削减应收账款存量、控制增量势在必行。商业承兑汇票和应收账款的使用场景相似。应收账款融资主要依赖的基础设施为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该平台上线晚、业务量小、未实现与商业银行直连。商业承兑汇票依赖的基础设施为上海票据交易所及其旗下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系统上线伊始就与所有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实现了直连,并接收所有其他金融机构和资管产品接入系统。票据基础设施起步早,稳定性强,法律法规完善。应收账款是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标的,但是其确认、流转比较困难,保理的成本也比较高;而商业汇票具有统一基础设施、电子化操作、期限灵活、流转和融资、交易均比较方便、成本较低,还可以享受央行再贴现等相关扶持中小微企业的精准滴灌政策。因此可以探索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立电子商业汇票替代应收账款的模式,努力搭建票据业务系统平台、缩短决策流程、突破信贷业务属地化管理的制度瓶颈,真正做到电子商业汇票的融资和流通比应收账款更方便、成本更低,吸引更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使用电子商业汇票支付结算和融通资金。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重视票据全生命周期

近年来,各大金融机构普遍重视利用票据全生命周期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以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回购和再贴现各环节为点,以信贷属性(承兑、直贴)、资金属性(转贴现,回购、再贴现)为产品线,以上述所有点、线以及关联衍生、增值、创新为产品链发展票据业务,建立体系,健全制度、统筹规划、明确定位、确定目标、完善机制,精细运作、打造团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以使用既有的票据市场基础设施,与金融机构加深合作,共谋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需要突破重点环节,最大程度利用票据承兑、票据池、票据贴现与再贴现政策为自身发展壮大服务,节约融资成本、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3、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供应链票据发展

2020年4月24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关于供应链票据平台试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票交所发[2020]58号)正式明确供应链票据平台依托于现有的ECDS系统,与各类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签发、承兑、背书、到期处理、信息服务等功能,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简称供应链票据。供应链票据间接解决了传统电子商业汇票不可等分化的弊端,一定程度上为票据本身的标准化做了铺垫,可以逐步替代应付账款,在相关供应链上作为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使用。

2021年8月27日,上海票据交易所通过线上直播形式举办了供应链票据平台上线发布会暨签约仪式。供应链票据平台新版本上线后,新增企业585家,覆盖制造、批发、零售、建筑、技术服务、商务服务、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供应链票据业务量累计突破110亿元。票交所可以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中核心企业自建供应链平台,先行接入上海票据交易所系统,并且后续在供应链平台上线票据质押融资、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供应链票据跨供应链平台流转等新功能。供应链票据依托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信用,金融机构可以适度提高对优质核心企业的授信敞口,认真研究切实可行的针对供应链票据融资的服务方案,提高供应链票据的普及程度和流转效率。

4、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化票据发展

标准化票据是以票据作为底层资产的债券,可以联通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有利于发挥债券市场投资者的专业投资和定价能力,增强票据融资功能和交易规范性。从2020年2月人民银行发布的“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出标准化票据被定性为货币市场工具, 且具备资管新规中“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特征和属性,如未来被认定为标准化债权资产,则在投资市场上也将受到包括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在内的资管产品的青睐。标准化票据产品的发展有望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引入“源头活水”,可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商业承兑汇票资产的流动性。通过相应存托机构创设核心企业签发的标准化票据可以降低供应链上中小企业持有核心企业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的融资成本,从而进一步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现状纾困解难。

5、加大力度支持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票据发展

我国正处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宏观经济正处于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消费经济体转变。票据承兑业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各市场参与主体可以抓住转型机遇期,加大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票据业务。工业企业的研发、生产周期普遍偏长,销售回款的速度也参差不齐,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各工业子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把票据承兑业务嵌入工业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流程中,提高票据产品在工业企业中的普及率和使用率,加快行业资金周转,降低由于临时流动性不足而导致的经营困难情况的发生率。

票据市场是我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持有的票据在商业银行申请直贴时票据是连接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的纽带,信贷属性明显;已贴现的票据在票交所平台流转时票据是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相互融通资金的媒介,资金属性明显。“宽货币”需要央行货币政策支持,而“宽信用”则需要金融机构花硬功夫把对企业授信的本职工作做深做细,票据这种可以将实体经济和货币市场连接在一起的特殊功能让其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最优工具之一。商业银行要重视开户结算工业企业的行业分类工作,把票据资金规模更多配置在工业企业的贴现业务上,在控制实质风险的基础上尽可能简化申请贴现的流程,投入行内资源、发挥科技力量开发票据秒贴系统,提高放款效率,优化工业企业用票体验。另外,要发挥票据转贴现市场流转功能,让工业企业的票据贴现利率向同期限货币市场利率靠拢,切实降低工业企业的贴现成本以让利实体经济。

再贴现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中为数不多的调节信贷结构的工具之一,可以发挥定向精准滴灌的功能,引导货币信贷资金投向,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首先,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再贴现操作规模并调整再贴现利率,督促引导商业银行梳理基础资产,优先选择出票人和贴现申请人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票据作为再贴现操作的前提条件。其次,央行还可以把再贴现资源向大型工业企业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倾斜,鼓励核心企业在其主导的供应链上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进行支付结算,有央行作为最终再贴现人可以提高供应链上中小企业商业票据融资的可获得性并能切实有效降低商业承兑汇票的融资成本。

6、加大商票信评与信息披露力度,力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商票发展

当前对票据的信用评级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内部信贷评级体系,对票据流通、企业短期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和流动性研究不足,第三方评级公司对票据市场的了解有限,未开发出相关的评级产品。建议央行积极利用ECDS系统的票据信息数据和央行征信系统的相关信息组建专业为票据市场服务的专项评级机构或与第三方合作成立评级机构,对票据承兑主体、贴现主体等参与方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系统性、动态化的信用评级与跟踪,评级评估结果对社会批露,提升票据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参评意识,为票据市场的投资者提供权威、科学的投资依据。为标准化票据特别为承兑后未贴现的票据拓宽融资渠道以及未来可能的票据标准化创造相关条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可以积极利用票交所上线的商票信息披露功能模块,主动披露自身财务状况、签发商票规模与期限等信息,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乃至整个票据市场信息更加对称、风险更加可控、定价更有依据。

7、探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商票平台建设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商票平台建设可以使用互联网为基础,建设初期以服务某个具体行业内企业为主,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票据流通为宗旨;未来以服务国内实体经济、服务票据市场为宗旨。工信部门可以作为商票平台的牵头部门,加强与财政、央行、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调配相关领域资源用于商票平台建设与后期发展,推进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待商票平台业务模式成熟后,可定位为全国性票据一级市场基础设施,为国内各类型企业提供商业承兑汇票服务,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商票平台有诸多作用:一是可以强化票据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尤其是企业出具商票不需要缴纳保证金,降低企业的出票成本,将大大提高票据市场运行效率,进而促进票据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二是可以进一步服务企业直接融资。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经验表明,随着企业信用的公开透明化,票据市场的最终由商业承兑汇票主导,将更为直接有效的推动企业融资。三是有利于推动票据的改革创新。商票的发展和完善更有利于推动金融创新,市场参与主体更趋多元化,使得非银行金融机构对票据创新业务和产品的参与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大,跨界、跨市场、跨区域的发展趋势愈发显著,企业、银行、信托、基金、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甚至个人将会更多地参与到票据市场。四是有利于国家基础信用环境的建设。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环境尚不健全,票据市场缺乏专业的票据授信、评估机制,使得票据发行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大型企业集团,而众多中小企业被排除在票据发行市场之外,影响了票据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发展。相对银行承兑,商业承兑汇票不仅节省了银行承兑手续费,也不用缴纳承兑保证金,为承兑企业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可使用资金,从而引导承兑企业注重商业信用的建立,以期不断提高所承兑票据的市场接受度。五是有利于推动票据市场的协调发展。探索形成行业业务执行标准,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改变目前票据业务参与者因为各自机构设置和业务管理要求的不同而产生的业务处理中标准不一的现象。票据业务办理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将促使市场发展更加规范。金融机构必将转向发展真正具有价值的票据创新业务。

8、加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票据风险管理

风险表面是外部环境问题,核心是风险观、业绩观、发展观问题,是风险管理体制与业务发展不尽适应的问题。“重盈利、轻风险”、“重指标、轻管理”的问题需要在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使用票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根除。坚持审慎经营的理念,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金融机构的授信审批部门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做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签发电子商业汇票的票据评级这项基础工作。评价的定性指标应参照企业主体(商票出票人)公开市场信用评级和金融机构内部评级,考虑到商票到期期限较短,定量指标的评价方法与商票出票人信用评级应有所区别,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应是考察其最终票据兑付能力的重点,故在上述两部分指标的选项设置及评分权重上将给予一定倾斜。完善票据评级事项后,可以建立出票企业白名单数据库,进一步确定对某个企业的授信额度,并在票据管理系统中实时显示剩余额度,进而有效的控制最大风险敞口。同时,利用人行征信系统和金融同业交流会排摸白名单内企业在其他金融机构的授信使用情况,严防部分企业超越自身兑付能力无序签发商票的风险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肖小和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商票平台建设研究[J].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2020(6):10.

[2]肖小和, 张蕾, 王亮. 新常态下票据业务全面风险发展趋势与管理[J]. 上海金融, 2015(06):89-92.

[3]肖小和, 余显财, 金睿等. 我国增值税政策对承兑汇票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2020(2):12.

喜欢 (2)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