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票据监管治理与行业严冬

每日一贴 张立洲 评论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经历了票据市场风险集中爆发的一系列事件后,票据市场不断剧烈震荡。在此期间,监管机构连续祭出重拳整治票据市场乱象,叠加各商业银行实行承兑汇票集中经营改革的影响,火热的票据市场一落千丈。票据从业者期望票据市场能回归到从前的交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经历了票据市场风险集中爆发的一系列事件后,票据市场不断剧烈震荡。在此期间,监管机构连续祭出重拳整治票据市场乱象,叠加各商业银行实行承兑汇票集中经营改革的影响,火热的票据市场一落千丈。票据从业者期望票据市场能回归到从前的交易模式及盈利模式,事实上这已经完全没有可能,承兑汇票行业曾经的辉煌局面转瞬即逝,火爆的票据交易跌入冰点,沸腾的市场迅速冷却下来。

票据监管治理与行业严冬
民国时期商业承兑汇票

票据监管治理

2009年以来,随着票据市场不断繁荣,市场机构的经营思路和业务模式日趋同质化。在此背景下,各类机构越发看重业务创新带来的创利机会,意图通过不断创新杀出一条“血路”,抢占攫取利润的最佳窗口期。一时间,票据市场上新产品和新模式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的创新产品很快就走在了监管前面。

2010—2012年,监管部门对票据市场的治理整顿逐渐加码,开始对喧嚣一时的承兑汇票理财和承兑汇票信托业务加大监管力度,先后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监管文件,要求金融机构审慎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规定银信合作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从源头上打击了通过票据理财形式进行监管套利的行为。

2012年,银监会印发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信托公司承兑汇票信托业务等有关事项的通知》,禁止信托公司与商业银行开展任何形式的票据资产转受让业务,正式终结了票据信托业务发展机会。

2013年5月,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排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违规票据业务的通知》,列示诸多中小金融机构开展票据业务中的各类违规行为,并提出了整顿要求,封堵了商业银行利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会计制度不完善的漏洞进行消规模操作的途径。

2014年,监管又连续祭出重拳整治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管局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对于票据业务提出的监管要求是,禁止办理商业承兑汇票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业务。随后,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要求包括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在内的同业业务实行专营部门制改革,实行集中统一授权、集中统一授信、集中统一名单制管理、集中审批和集中会计操作。

2014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同业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通知》,对商业银行同业结算账户的开立与管理做出严格要求,全面制止承兑汇票业务资金汇划同业户的行为。

2014年11月,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全面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控遏制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采取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查与监管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承兑汇票业务展开了重点专项检查,检查内容涵盖无真实贸易背景的承兑及贴现业务、关联企业之间贸易背景虚假及贴现资金回流情况、保证金来源为贷款或者贴现资金、利用滚动开票等方式套取银行贷款资金或掩盖票据风险等方面,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边查边改,对业务领域的重点环节提出整改措施,严肃问责,强化效果。

2015年,随着全年票据贴现量创纪录地突破百万亿规模,票据市场交易迎来巅峰时刻。当年的下半年,监管治理也进入快速加码期。

2015年9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专项检查“回头看”自查工作的通知》,采取分行自查、总行抽查、属地银监局现场复查的方式,对票据业务重点检查开票、承兑、贴现、转贴现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中未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的问题,以及是否存在票据交易资金被挪用或体外循环的问题,要求通过进一步检查,巩固和深化“两个加强、两个遏制”专项检查成果。

2015年12月底,银监会突然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对七种典型的承兑汇票业务违规问题进行风险提示,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全面加强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

201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 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严格管理同业账户,有效防范和控制票据业务风险,促进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017年3月至4月,银监会接连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等金融市场治理的政策文件。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业务、投资业务、理财业务等跨市场、跨行业的交叉性金融业务中存在杠杆高、嵌套多、链条长、套利多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票据业务是其中的检查治理重点。

因此,针对票据业务监管套利导致的系统性风险上升,以及票据风险事件中暴露出的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缺陷,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监管治理措施不断升级,对金融机构违规票据业务施以重典,并继而开出天价罚单。仅2015年一年,各地银监局对违规票据业务开出上百份罚单,强有力地遏制金融机构的违规票据业务,以规范票据市场的经营行为。

票据行业严冬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在一系列的监管治理重拳之下,火爆的票据市场迅速进入寒冷期,曾经的繁荣不再,市场生机寥寥。那些曾经令人艳羡的票据市场从业者迎来了票据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

行业大势改变个体命运,个体选择又汇集成行业洪流的转向。这些年,票据市场培养出了很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正是这些潜规则,滋生出很多灰色地带,最终演绎出“票据变报纸”、私刻萝卜章等一幕幕令社会惊诧的市场闹剧,频频见诸报端的票据案件、丑闻,最终将整个行业拖入深渊。

2015年下半年,票据行业就感觉到业务正变得步履沉重:彼时融资性票据泛滥,不见票代持、同业户划款等违规操作已渐成市场主流,市场中偶尔能听到一些机构“捅娄子”打飞票款,或者商票托收逾期形成的不良传闻,资深的从业者已经预见到,票据市场正迎来最后的余晖。

随后,同业间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经监管要求开展了几轮自查,业务量出现明显下降。进入2016年,票据案件呈规模性爆发态势,市场人人自危,机构间信用急剧收缩,票据业务自然也更难开展。

随着监管机构频繁下发市场治理文件,以及各类违规罚单的接踵而至,各家银行陷入了长达半年之久的自查整改之中——分行票据部门自查,分行法律合规部再查,之后由总行检查组进驻再深入检查。机构重点自查票据实物的出入库登记记录、转贴现买卖以及买入返售业务合规性、票据贸易背景真实性以及清理同业户等。

票据市场以交易量的断崖式下跌宣告了承兑汇票业冬天的来临,市场转折和机构转型成为必然结果,而从业者的转型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例如,在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票据业务部被撤销,昔日辉煌的票据团队在人员流失中被并入金融市场部,员工分别转岗去做资产证券化、理财、资金拆借等业务;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重庆分行,四五个票据行业的资深功勋业务员陆续转岗做起了通道业务,也有人干脆彻底离职,去了非银机构;在某国有银行的省分行,票据权限全部被上收到总行,而团队所有成员则通过内部调岗,被并入分行投资银行部或金融同业部等,重新安排其他工作。一时间,曾经人声鼎沸的承兑汇票行业似乎到了曲终人散的地步,行业冬天催生了从业者的事业低谷期。

在市场剧烈震荡的背景下,关于中国票据市场的未来发展问题,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下,监管层强调要加强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国统一、公开的票据交易平台,并制定系统的票据交易制度与规则,以全面创新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和制度规范,为票据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016年12月8日,上海票交所正式成立,传统的纸质票据将逐渐退出历史主流舞台,纸票业务所需的真伪审验和实物转移等属性将大大弱化,商业银行由此将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

同时,伴随各商业银行按照监管要求实行集中经营改革,银行分行票据业务权限被上收,团队职能弱化,人员流失造成一些银行的分行票据团队缩编。各商业银行总行票据部门虽然没有大规模撤编,但是职能重点也转向电子票据和集中审批管理等职能。

2016年,承兑汇票行业在整个承兑汇票市场规模收缩、交投活跃度下降的背景下勉强支撑,行业的这些变化对于曾经奋战在业务一线的承兑汇票从业者来说,犹如坐过山车。在承兑汇票市场机构经营中,业务规模下降是常态,收缩是基本趋势。

进入2017年,在监管机构公布的行业数据与银行发布的财报上,市场变化明显地体现在几组简单的市场数据及对比中。央行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一季度全国共发生票据业务6 500万笔,金额为44.58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73%和3.43%。其中,银行本票业务笔数和金额分别同比下降41.70%和46.39%;银行汇票业务跌幅更大,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剧降66.37%和69.96%。

在原本风光无限的整个票据市场,银票业务量一年剧降近七成,市场的出清速度快到超乎所有人的想象。根据几家主要银行2017年度一季度报告分析,票据贴现余额占贷款余额的比重全部下降,降幅在二至五成不等。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平安银行,一季度末的票据贴现余额占比甚至已降至不足1%,只有0.43%;招商银行降到了5%以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三大行均降至4%以下。

此外,票据中介的活跃度较之前下降约80%~90%,票据市场清淡也削弱了中介公司的业务能力。如果说先前市场上有10家中介公司活跃在交易领域,那么2016年可能只有1家还在活跃地开展业务;若说先前一家机构每天能有5亿的成交量,2016年则每天仅剩下5 000万的成交量。中介机构的业务萎缩直接给其带来灭顶之灾,劫后余生者寥寥无几。

票据市场一串串冰冷的数字,折射出承兑汇票行业盛极而衰的惨淡景象,昔日风光无限的激情岁月只能在票据人的回忆中任人凭吊,留给从业者和旁观者的都是唏嘘与感叹。

喜欢 (0)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