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周金黄董事长:构建票据市场新共识

最新资讯 wgjto 评论

2018年7月21日,京津冀协同票据交易中心在新疆大厦举办了首期票据业务研讨会。研讨会上,周金黄董事长发表了题为《构建票据市场新共识》的演讲,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共鸣。现将演讲内容全文刊发如下:

时光如梭,转眼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新中国的票据市场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渡过了四十载光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票据市场从无到有,从单一到丰富,市场交易规模得到迅猛发展,市场参与者更趋多元化。票据市场发展的过程既有欢喜也有阵痛,但总的说来,票据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的发展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我们有必要对票据市场的产生和发展的机理进行认真地梳理和总结。

周金黄董事长:构建票据市场新共识

一、票据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基于共识

(一)票据市场产生于共识

回顾我国各类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在内的所有交易标准化金融资产的市场都是基于顶层设计和严格监管的场内市场。与此不同,商业票据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场外的、基于柜台的、分散撮合的非标交易市场。或者说它是一个基于市场自发性共识而产生和发展的场外市场。上海票据交易所的设立,把银行间转贴现交易纳入场内,打破了传统模式。

周金黄董事长:构建票据市场新共识

我这里所说的自发性共识并不是讲你、我、他一起开会讨论出的一致意见,而是你、我、他在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作用下,自发达成的一致性合作关系。正如亚当斯密所言,“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票据市场共识的形成基于真实的市场需求,中国经济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不同经济主体在支付与融资的期限、额度等方面具有差异化的需求。而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需求,票据的优势逐步凸显。

正是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客观上存在着商业票据这种期限短、额度灵活、可流通、变现、贴现、抵质押等一系列特性的及支付与融资功能为一体的金融工具,可以有效地契合供应链参与者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化解三角债难题的需要,才会聚集各类参与者,并逐渐达成了市场共识,形成了如今的市场格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商业票据在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凝聚了中国创新内涵的东西。

周金黄董事长:构建票据市场新共识

(二)票据市场共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79年—1999年是起步探索阶段,这也是票据市场旧共识的建立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商品加速生产和流通,票据作为商业信用的载体获得新生,成为九十年代解决企业间“三角债”问题的主要工具。因此,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票据业务呈自然发展状态,承兑业务发展较快,贴现业务相对较少,票据市场不很活跃。

2000年—2015年是迅猛增长阶段,这也是票据市场自发共识的稳固阶段。这一阶段,经济繁荣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和票源增加,票据作为重要的信贷资产得到商业银行的广泛重视,票据的多重功能迎合了中小银行的需求。票据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流通周转速度明显加快。

2016年至今是规范稳健发展阶段,这也是票据市场共识重构阶段。这一阶段,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金融去杠杆和监管强化逐步推进和深化,票据市场前期高速增长所积累的水分被挤出,资金内循环和嵌套减少,业务链条缩短,交易规模大幅萎缩,票据业务开始回归本源,业务开展更趋规范和稳健。银行承兑汇票的萎缩、商业信用的刚性需求,预示着票据市场原有共识已不合时宜,票据市场的新共识正在重构。

(三)票据市场弥合了金融市场管制的裂隙,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我国的股票市场采取发行核准的方式,对拟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采取优中选优的审核机制;债券市场依靠一套完整的信用评价体系,只有主体评级达到一定等级的企业才可以发行;传统信贷业务多以抵押为基础,而纯粹依靠信用的信贷,银行对企业的审核十分严苛。同时,不论是上述哪种金融工具,在融资功能之外,都不具备票据所拥有支付功能。如果仅依靠金融市场和信贷工具,中国的实体经济将存在巨大的金融服务缺口。

票据市场恰恰依托了基于共识而非管制的特点,弥合了金融市场管制的裂隙,成为了市场经济的润滑剂。2017年,A股市场新股发行募集资金为2.47万亿元,债券发行规模为1.69万亿元,而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金额为12.71万亿元,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出票金额为1.92万亿元。票据市场承载了股票和债券市场无法顾及的大量企业的实际结算与融资需求。但非常遗憾的是,即使这样,2017年底规模以上企业仍然有13.5万亿应收账款没有获得融资和支付手段予以清偿。

周金黄董事长:构建票据市场新共识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8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商业汇票的承兑余额增量1.74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增量的近1/5,成为金融体系的有效支撑。

(四)经济越活跃、信用意识越高的地区共识基础越牢固

票据市场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活跃和信用意识高的地区。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金额存在着典型“东高西低”的特征。2016年,东部地区占比72.85%;中部地区占比13.74%;西部地区地区占比6.9%;东北地区占比6.51%。

周金黄董事长:构建票据市场新共识

如果考察商业承兑汇票,此种现象也很明显。2016年,东部地区占比57.50%;中部地区占比14.0%;西部地区地区占比21.0%;东北地区占比7.4%。

(五)传统自发共识下的票据市场带有“自由放任”的特征

长期以来,票据市场在中国金融市场中是很特殊的,政府和监管的干预在所有的金融市场中是最小的。虽然不乏因为风险事件而被法律惩处的案例,但是整体看来规模大、参与容易、交易简便、管制弱、自由度高是票据市场的主要特点。

换句话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票据市场具有典型的“自由放任”特征,但它达不到“经济人、信息完全、充分竞争”的要求,并不是古典主义经济学下的完全竞争市场,而种种乱象证明了它是一个“无序竞争市场”。这个市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需求方和淘金客,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富翁或者阶下囚。对于乐于挑战、嗅觉灵敏的人来讲,票据市场是一个可以短期致富的乐园。

二、票据市场传统共识存在着弊病

(一)自由放任难以实现有效分工

票据市场的无序竞争特性导致参与者更乐于简单趋利。这集中体现为票据市场的商业模式极其单一:长期以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是票据市场唯一的商业模式。票据中介如此、银行机构也是如此,几乎所有市场参与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最低价格的资金。据非官方统计,最多时参与票据市场的机构甚至达到数十万家,但这些参与者所做的事情基本又是相同的。

银行承兑汇票由于体现银行信用,几无风险,流通和买卖简便,银行和大量市场机构趋之若鹜。最终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银行的票据部门经常要在市场上拼价格收票据;二是市场中介机构的收益趋近于0,根据今年的情况,市场机构银行承兑汇票的利润空间普遍已经降低至1bp左右。相比之下,商业承兑汇票体现企业信用,由于各企业情况差别较大,风险定价机制缺失,不能得到银行和市场机构的普遍青睐,致使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缓慢。

(二)短期逐利动机导致个别参与者铤而走险

票据市场传统共识下自由放任特征和市场润滑的需要催生了票据中介机构,它们通过收集、交换信息,低买高卖赚取价差,促进票据流转,对改善票据市场信息不对称、促进价格发现、活跃市场交易、提高市场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比喻为土壤中的蚯蚓。

但资本的逐利性和票据市场缺乏规则和标准的特征导致票据中介机构素质良莠不齐。部分机构受利益驱使,存在经营不规范、帮助企业编造贸易背景的情况。个别中介机构甚至和银行内外勾结套取银行资金,最终酿成案件,严重扰乱了票据市场秩序。近年来的多起票据案件已经充分说明了问题。

(三)单一追逐银行信用导致票据市场对经济的贡献受限

长期以来票据市场过于依赖银行信用。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量仍然占到商业汇票总量的86.9%。

一旦票据市场成为银行信用的附庸,票据市场的规模与空间就会被银行的信用规模牢牢锁定,那么票据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将会是有限的。从近几年票据市场的数据不难看出,票据金额逐年下降,2017年全国电子商业汇票承兑金额同比下降19.17%,票据融资业务金额同比下降29.78%。在旧共识下,票据市场的体量已经封顶。

传统票据市场难以克服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粗放式的低端发展让票据市场的规模和质量几乎走到了极限,难以承载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未来更多的期待,票据市场亟待重构新共识。

周金黄董事长:构建票据市场新共识

三、构建票据市场新共识

(一)票据市场参与者要成为市场秩序的建设者和遵守者

构建票据市场新共识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旧共识下票据市场参与者和业务无序发展的问题,要建设新的票据市场运行规则、标准和秩序,让票据市场更加有序和充满活力。2016年,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在建设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特别是统一的转贴现二级市场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建设全国统一票据市场不意味着建立单一的垄断性的场内交易平台,而是建设有标准、有结构的多层次票据市场。建设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既包括全国统一的票据转贴现市场,同时也需要规范有序的票据一级市场予以支撑。票据一级市场与票据转贴现市场相比市场参与主体广泛而分散、不同主体诉求的差异性巨大、实际业务形态多样且非标准化、市场环境复杂,因此规范和发展票据一级市场需要专业机构深入实体企业和票据市场一线与上海票据交易所分工协作,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市场参与者要自觉成为市场秩序的建设者和遵守者,解决信息不对称、参与者非理性、无序竞争的问题,需要逐步实现场内化、平台化、透明化。

为此,今年以来京津冀协同票据交易中心专程两次赴上海票据交易所沟通、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央行组织建设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配合建设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目前,双方在如何建设规范有序的票据一级市场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共识。

(二)票据市场参与者要成为商业信用的培育者和践行者

当前,票据市场参与者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银行信用的反复交换上,很少有人去关注票据业务的本源,去关注商业信用的发展。甚至票据市场的部分中介机构自己就是不讲信用的,这方面不需要我多举例子。

周金黄董事长:构建票据市场新共识

深度依赖银行信用的票据市场,其规模和体量必然是有限的,也不足以承载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恰恰是基于商业信用的票据才是回归了商业汇票的本源,才能突破银行信用的瓶颈,更有效地服务经济发展。如何去培育和发展承载商业信用的大市场是每一个票据市场从业机构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京津冀协同票据交易中心成立以来,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和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票据市场的操作风险,说到底就是票据市场参与者自身的信用风险。为此,我们建设了京津冀票据票款对付服务系统,新版本已于2018年5月28日正式上线,以电子票据为标的,并实现了票据业务的平台化和线上化,增加交易透明度。二是票据的兑付信用风险。为此,我们正在倾力建设“商票信用评级体系”,与国内著名的评级机构合作研发了覆盖全行业的商票信用评级模型,并且在中关村已投入使用;利用动态财务数据自主研发了票据违约风险预警模型;我们还正在建设票据信用信息管理的大数据系统。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试图充分地发掘、识别和揭示票据信用风险,最终要实现票据市场的风险定价。真正地培育和发展商业信用,让票据回归本源,让商业票据市场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润滑剂和造血库。

周金黄董事长:构建票据市场新共识

(三)票据市场参与者要成为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实践者和创造者

旧共识下,票据市场参与者的精力几乎全部集中在买卖价差,鲜有人关心如何与票据背后的实体企业深度结合。这两年,这种情况有所改变,部分市场参与者开始研究和参与这方面工作,这也顺应了国家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政策。关注票据背后实体经济的运行,牢牢将票据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才是票据市场未来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京津冀协同票据交易中心自开业以来就在这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我们观察到,企业的报表中有大量的待收结算款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这种形式的应收款项期限难以确定,往往成为大企业拖垮小企业的大石头。虽然近年来国家鼓励应收账款融资,但应收账款本身的特性,一是确权难,二是不能流通,导致这方面工作举步维艰。京津冀协同票据交易中心一直在推行“应收账款票据化”工作,利用商业汇票要式规范、可转让、可流通、期限短而灵活的特点,解决供应链企业应收账款拖欠和三角债问题。

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此我们基于主管部门的指导文件承担了“中关村商票信用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借助商业承兑汇票,让中小微企业自身的信用得到变现,目前已经取得了成功案例,受到了政府部门和有关监管机构的关注和肯定。

我们发现在绿色金融工具中缺少了票据一环,我们首创提出并倡议发展“绿色商业票据”,依托票据支持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地和经济高质量增长。

(四)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搭建商业票据生态链,使商业信用体系健康成长

票据传统上就以服务供应链见长,但是由于过去缺少必要的手段,无法将票据链和供应链紧密结合、形成匹配,也无法利用大数据等方法对票据的使用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画像,致使在一定程度上,商业票据市场的运行与供应链的运行是彼此脱节的。在供应链上商业票据走不通、商业票据无法匹配供应链真实交易的情况比比皆是。

周金黄董事长:构建票据市场新共识

如今,诸如区块链、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的出现使得商票与供应链紧密结合成为可能。京津冀协同票据中心致力于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使得供应链的物流、票据流、信用评价、增信措施、兑付方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和闭环,我们把它称作“商票链”。目前,我们在商超、医药、餐饮等行业已经开始试点。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在传统的供应链和票据上嫁接金融科技手段,搭建商业票据生态链,促进基于商业票据的商业信用体系健康成长。

(五)票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修订应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

《票据法》诞生于1995年,与其配套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规制度也与其年龄相仿,而票据市场的实践和票据法律法规的背离程度在加大。建议监管部门在修订票据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定时,坚持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充分肯定和发展商业信用,通过立法修法提高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明确票据市场参与者的规范和执业标准,确保票据市场有效对接实体企业,支持实体经济。

(六)建议出台票据服务供应链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

票据作为一种兼具支付和融资功能的金融工具,在服务供应链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近年来,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出台的扶持供应链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文件不少,但是对于票据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关注度还远不够。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充分关注票据和票据市场的优势,出台票据服务供应链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利用票据打破当前服务供应链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瓶颈,让票据市场切实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文章来源:京津冀票据交易中心

喜欢 (5)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