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推动票据回归本源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每日一贴 李明昌 汪武超 评论

经历了大发展、大整顿的票据市场正站在新的起点,面临复杂挑战,也充满诸多机遇。票据因企业贸易诞生,最终要回归企业本源。

未来商业银行一要继续拓展票据支付结算和投融资功能,二要利用信用功能化解企业三角债,三要用再贴现引导资金精准滴灌中小企业,四要用金融科技改善融资服务降低成本,五要引货币市场资金之水浇灌实体经济之花,六要发展票据直接融资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一、当前票据市场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2016年12月8日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票交所)的成立及票据电子化的௿及,近两年票据市场日新月异,各项业务迅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创新加速推进,票据的支付结算和融资功能不断拓展,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加凸显。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国票据承兑发生额10.02万亿元,同比增加1.58万亿元,增长18.72%;6月末,承兑余额12.3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27 万亿元,增长11.50%。其中,电子承兑汇票承兑额9.77万亿元,占全部承兑发生额的 97.50%;贴现发生额6.32万亿元,同比增加2.04万亿元,增长47.66%;6月末,贴现余额8.0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46万亿元,增长22.15%。其中,电子承兑汇票贴现额6.28万亿元,占比高达99.37%。票据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逐步实现了票据电子化进程,在强监管的政策引导下,商业银行经营更加规范透明,在纸票时代利用中小金融机构的记账漏洞和信息不透明,通过多次过桥、多层嵌套,以“买+回”“回+买”等方式消规模的操作也随着监管加强和电子化提升逐渐消失。

经历了大发展、大混乱、大整治后的票据市场正站在崭新的起点,既面临复杂挑战,也充满更多机遇。

(一)当前票据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1. 法律法规修订滞后于票据市场的最新发展实践。我国现行的票据基本法律法规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滞后于当前票据市场的发展实践。一是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票据市场发展的现实需要。当时票据被设计为支付结算工具,限制了其融资功能,削弱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而且条文是基于纸质票据而定的,缺乏对电子票据的支持,当前占主导地位的电子票据的法律依据不足,一些基于电子票据设计又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制度机制的效力得不到司法或监管部门的一致认可。二是无法满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要求。《票据法》强制提供真实贸易背ఀ证明,无形提升了企业融资成本,催生了民间票据市场发展,由于民间票据市场操作标准不一,容易滋生违法行为。三是对商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发展关注不够,商业承兑汇票(以下简称商票)的评级制度和开票企业的信息公开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导致商票业务发展和创新受阻,票据融资工具单一,过度依赖银行信用,兑付风险聚集在银行体系难以化解,当前环境下一些承兑业务增长过快的中小银行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

2. 低利率与高风险环境削弱银票的盈利水平和配置价值。近年来,随着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以及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票据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数据显示,国股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利率从2018年初的5.0%以上降至2019年末的 2.8%左右,短期票在特殊时点的报价甚至跌破2%,尤其2019年以来,票据利率与金融债利率、同业存单利率长期倒挂,部分时点甚至与商业银行内部资金成本(FTP)倒挂。

在长期的票据市场低利率环境下,商业银行配置票据资产的盈利水平下降,甚至低于金融债、同业存单、理财的收益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配置策略将向金融债、同业存单等大类资产倾斜,同时,低利率环境下买卖利差收窄,通过交易获利的空间非常有限,甚至利率一旦反转,商业银行的存量票据资产卖出可能产生亏损。因此,长期低利率环境下,商业银行对票据资产的配置意愿更多的是为填补对公信贷投放的不足,是为了完成监管指标,而非以营利为目的,一旦商业银行的对公信贷投放稍有稳定,票据规模和资金配置将被压缩。

更重要的是,随着包商银行、锦州银行、恒丰银行被接管或重组,以及监管将推动资产规模1000亿元以下且存在潜在风险的中小金融机构并购重组消息的传播,市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担忧更甚,目前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一些“网红”银行承兑的票据的接受度极低,已很难在市场上流通,这些银行承兑量减少直接导致保证金存款减少,又反过来影响其负债增长、扩大流动性缺口,形成负向反馈。另外,中小银行的票据在商业银行票据资产配置中的占比迅速下降至历史低点,而国股银行承兑汇票又维持低定价和低利差,票据收益几乎无法覆盖包括资金成本、税收成本、资本成本、运营成本等在内的综合成本。

推动票据回归本源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上海票据交易所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走势

3. 诸多企业空转套利加剧了票据业务的合规风险。2019年以来,票据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并与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收益率倒挂,为一些企业通过结构性存款(存单)质押开票并贴现进行套利提供了市场空间。无论是专门的票据套利企业,还是熟悉票据融资工具的实体企业,都存在利用结构性存款与承兑汇票贴现之间的利差进行套利或降低财务成本的动力。统计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结构性存款和票据承兑、贴现规模大幅增长,其中不乏存在银企双方共同推动的套利业务,引起市场人士的质疑和监管的高度关注。空转套利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并未真正流入实体经济、支持有真正融资需求的企业,而且有很多资质参差不齐的承兑汇票中介参与,甚至与银行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和道德风险。

2019年10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近11万亿元的结构性存款业务面临整顿规范和规模压缩。在此之前,北京银保监局发布了《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的监管意见》,进一步加大了打击票据套利行为的力度,可能成为全国票据业务监管的风向标。未来,票据空转套利、跨产品套利、监管套利等违规行为将成为监管的重点检查领域和整治范围,商业银行经营也会更加审慎,从长远看,这有利于票据业务的健康发展,但短期内将会影响企业的开票量和贴现积极性。在强监管、严整治的环境下,票据承兑量和贴现量将难以延续2019年总体高速增长的态势。

推动票据回归本源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同花顺ifind

票据承兑、贴现金额与结构性存款增量月度变化趋势

4. 票据资产标准化进程放缓影响票据发展前ఀ。人民银行等四部委2018年 4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和2019年10月发布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构成要件及具体标准①。对照文件条文规定,票据资产因无法满足等分化、信息披露充分、公允定价的认定标准,依然被认定为非标化债权类资产,商业银行票据资产管理计划在2020年底前面临压缩转回表内的压力,期限错配和投资占比将被严格限制。虽然票交所积极创新推出“标准化票据”投资,以存托凭证的形式满足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五大认定要件,该产品有望被认定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但由于目前该产品发行规模小,相关制度尚未健全,操作流程不够畅通,发行手续复杂、效率较低,还不能全市场推广,无法形成规模。标准化票据投资是把存量通道类(被动管理)票据资产管理计划转为在票交所平台上主动管理的一种方案,是“非标转标”的短期治标之策,而票据本身的标准化才是治本之道。

总体看,票据标准化认定进程仍存在诸多难题,未来从技术上解决票据可等分和信息披露是推进票据标准化的必要前提。如果票据本身的标准化无法实现,未来票据市场的发展空间很难继续扩大。

(二)当前票据业务发展面临的机遇

1. 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加速推动票据市场发展。中国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国60%的GDP、70%的技术成果、80%的就业和90%的企业数量,可见解决了民营企业的问题,便解决了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的诸多问题。票据是可以有效解决企业间“三角债”“多角债”问题,为广大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便捷融资的重要工具。党中央、国务院对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高度重视和行动部署,有利于推动票据业务加快发展。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提出要“采取具体措施支持民营 企业发展,建立长效机制解决拖欠账款问题”。8月26日,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联手中核集团、航天科技、中国石化等51家央企在北京发起设立商票互认联盟,成立了“企票通”平台,共同构建央企间信用合作平台,打破电子商票流通瓶颈,提供“线上+线下”的票据业务支持,推动“两金”压控、产业链清欠及民企清欠工作扎实开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清欠行动的决策部署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民银行也表示将通过再贴现等政策工具积极支持票据业务发展,引导信贷资金投放和精准滴灌,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为市场各方推动企业间应收应付账款票据化,推进商票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为票据市场开辟新的蓝海。近年来,在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大背ఀ下,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让供应链金融越来越受到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供应链金融发展推动工作,围绕供应链金融发展,国家各部门、各级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运用商业汇票发展供应链金融,对优质企业签发商业汇票提供保贴业务,通过技术和流程创新,加大小额商业汇票的推广,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票据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天然产品。票据因贸易而生,而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具有特定的贸易应收应付关系,同时电子票据大发展为应收应付信用关系的高效流转提供了条件,防伪性和便利性是其两大优势。再者,票据是由《票据法》保障的,法律确权具有天然性。票据融资则是供应链金融的天然优质载体。通过嫁接银行信用,引导社会资金认可,从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既可以帮助企业盘活应收账款减少资金压占,又能促进企业融资方式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降低企业杠杆率和综合财务成本。

从国务院和人民银行公布的相关数据看出,AA+以上企业的应收账款可以转化为商票的至少有8.5万亿元。乐观地看,如果全国应收账款转化为商票,至少有30万亿元,可见万亿级的商票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属于未来票据领域的蓝海。

3. 参与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激发票据市场融合创新。互联网和电子化票据发展新时期,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不再局限于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将逐步拓展至非银行金融机构、非法人投资产品、非金融机构企业和公众以及相关第三方机构。一方面,在票交所模式下,标准化票据的成功创设,已吸引了券商、资管、律师事务所、上海清算所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积极参与,承担了承销、管理、结算、咨询和投资者的角色。未来随着票据质押融资、衍生品投资、基金产品等的创新发展,将会吸引部分企业和个人投资者通过投资指数、基金产品等方式加入票据市场行列。另一方面,在票交所服务无法覆盖的地方,广大民间资本和信息科技服务公司积极参与并已占有一席之地。深度票据网、同城票据网、兴业数金 “执剑人”等票据平台或系统已嵌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承兑汇票背书交易环节,甚至已成为企业与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开展的中间“桥梁”。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客观上为票据市场创新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多元化需求和各类主体的碰撞也极大地激发产品创新和投资热情。

4. 金融科技创新助力票据服务升级和降低融资成本。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票据市场,广大商业银行通过强化金融科技,在改善票据服务和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招商银行“在线贴现”、中信银行“信秒贴”、江苏银行“小微e贴”、恒丰银行“e票通”、“京票秒贴”等通过金融科技创新的在线票据融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足不出户,一点即融”,即便是在节假日也可快速获取资金,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的同时,还为客户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票付通”可为线上B2B平台支付提供票据见证、锁定功能,解决B2B电商买卖双方不信任的问题。“贴现通”则可为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贴现融资渠道,以更低价格获得贴现资金。金融科技的创新带来票据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升级,有助于提高客户体验,融资渠道的畅通和信息的透明也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前三个季度,企业通过线上贴现的平均融资成本比线下贴现要低15~20个基点,而票据平均融资成本௿遍低于其他融资工具,优势明显。

推动票据回归本源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表1 票据与其他融资工具的差异

二、促进票据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

票据是基于企业贸易而诞生的,应定位于支持实体经济。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资金链脆弱生存压力增大的环境下,票据业务需要回归本源,为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大力支持,助力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推动票据业务回归本源,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继续拓展票据支付结算和投融资功能

票据最早作为企业支付结算工具,被广泛用于企业间的债务偿付。随着票据市场的不断发展,票据功能不断拓展,已从票据支付结算扩大至票据融资和投资领域。2019年上半年,票据签发金额10.02万亿元,同比增长18.73%,企业背书金额达22.25万亿元,同比增长30.14%,上半年票据共支持了32万亿元的企业贸易结算需求,同比大幅增长,说明票据作为支付结算功能已得到充分发挥。融资功能方面,2019年上半年,全国贴现金额6.32万亿元,同比增长 47.53%,占票据签发总金额的63.10%。尽管2019年以来票据利率低位运行,企业贴现意愿高涨,但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票据未进入银行贴现,融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功能的发挥更是受制于诸多因素。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票据融资功能。一是要大力发展银票贴现业务,为实体经济提供便捷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进一步发挥金融科技创新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针对广大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短、急、频”的特点,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优化银行作业和审批流程,简化贸易背ఀ 等资料审查,提高融资效率。用好人民银行再贴现额度和政策支持,重点扶持中小微、“三农”、科技、绿色企业,利用差异化定价和再贴现利率优惠,实现信贷资金的精准滴灌。二是加快商票贴现、保贴业务发展。在票交所兑付规则下,商票的兑付风险大幅下降,尤其在当前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凸显的环境下,一些大型央企、国企签发的商票的兑付风险要比少数中小银行承兑的银票风险更低。商业银行应着力破除影响商票业务发展的风险政策、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授信审批等方面掣肘,大力推动商票业务发展。

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票据投资功能。目前票据在资管、理财业务发展方面有一定规模但总量有限,投资功能有待进一步挖掘。一是要加大力度推进票据标准化,率先在技术上实现可拆分、可等分。目前,票据的固定金额和整体转让不便于持票企业后续支付和流转。票据拆分是为了解决企业便捷、灵活、按需支付货款的需求,如当企业持有的票据金额大于需支付的货款金额时,通过将票据拆分为若干等额票据,如同现金一样按货款金额支付给卖方,降低企业的支付成本,同时实现票据可等分,有助于票据被认定为标准化债权资产,为其他市场投资者投资票据资产打通道路,未来企业及个人投资者可以投资以票据为标的的相关金融产品。二是创新发展票据衍生品投资,如远期票据合约、票据期权等。票据衍生品投资有利于市场参与主体实现套期保值、经营利率风险,增加期权费和投资收益。

(二)利用信用功能解决企业应收应付问题

商业银行应从传统融资逐步转向“融信”,通过合理的服务方案设计,帮助企业利用自身信用解决供应链应收应付问题。

一是从央企、国企等核心企业推进应付账款票据化,化解供应链企业的 “三角债”。当前,大型央企、国企利用强势地位拖欠民营企业货款已是常态,大量民营企业也存在相互拖欠的现象,“三角债”严重影响企业现金流,据统计,目前企业应付账款约17万亿元,被拖欠的民营企业则苦不堪言,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专门开展全国“清欠”行动。而票据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决“三角债”问题,假设A是核心企业,其签发一张商业汇票给其供应商B,便解决了A对B的欠款,随后B可以将这张票据背书给其上游供应商C,又解决了B对C的欠款。以此类推,这张票据可以解决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的应付账款,且财务成本几乎为零。因为对A、B、C企业来说,除了A签票时需要支付票面金额万分之五的手续费,背书流转几乎不需要支付财务成本,只有需要现金时才会向银行贴现融资。但假如没有这张票据,这些企业就需要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或民间融资来支付欠款,付出更高的财务成本。

二是引导核心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激活核心企业大量沉睡授信额度。目前大部分企业主要使用银票进行支付结算,对商票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大型核心企业在商业银行近7000亿元的授信额度未能有效利用,处于沉睡状态。随着以“企票通”为代表的商票互认机制在大型企业间的应用推广,优质企业从银票向商票转变将是一种趋势。商业银行可联合核心企业,将核心企业闲置额度用于供应链商票保贴业务,通过核心企业信用输出,解决供应链上其他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对于核心企业而言,商票相比银票具有签发流程简便,不支付融资成本的优势;对于供应商而言,票据具有债权关系明确、流动性强、能够快速变现的优势;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商票具有高定价、高收益的特点,能大幅提升票据交易价差空间。

三是建立商业承兑汇票信用评级体系,主动经营信用风险。商业承兑汇票信用风险的大小是由承兑人的信用资质、付款能力、偿付意愿决定的,当前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的信用低于大型央企、国企。票据评级是指对票据承兑人的信用资质、付款能力、偿付意愿进行综合评价、分类分级,以及信息披露,以引导市场其他主体通过定价覆盖信用风险的一种机制。信用评级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完善票据风险定价机制,经营信用风险,推动商票业务稳健发展。

(三)用好再贴现引导资金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近两年的实践表明,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再贴现可以有效传导人民银行政策意图,发挥定向调控和精准滴灌的作用,引导资金切实流入实体经济和 “三农”、小微、绿色、科技等重点扶持领域。

一是要持续加大再贴现规模。2018年新增再贴现和再贷款额度4000亿元,但总量仍不足以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为了让更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能够通过再贴现政策得到扶持,建议人民银行持续增加再贴现额度,以便商业银行通过“贴现—再贴现—贴现”操作和利率优惠,降低企业票据融资成本,更好地支持地方企业发展。

二是适当降低再贴现指导利率。当前票据市场利率已降至2.5%~2.8%区间,然而再贴现利率长期维持在2.25%,贴现与再贴现之间的利差已无法激励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的积极性,建议人民银行结合资金市场和票据市场利率变动,适度降低再贴现利率,增加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统一全国再贴现标准。目前,各地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时,对票源、票面金额、企业类型等没有统一标准,对票据赎回划款、期限等操作也有差异,给商业银行组织票源办理再贴现带来不便,影响系统操作和业务效率,建议人民银行统一制定再贴现客户名单管理办法,统一业务审查标准,提升再贴现支持企业融资的效果。

四是简化再贴现流程系统,打通人民银行客户端与商业银行客户端,将再贴现业务线上化、平台化。目前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手续流程烦琐,需要提供大量纸质资料,人民银行采取人工审核票据的方式,耗时耗力,效率不高。建议票交所进一步完善系统,优化再贴现操作,通过系统自动判断票源的适格性,让商业银行直接在系统上传再贴现相关材料,免去大量纸质材料的提交和人工审查,提高再贴现业务效率。

(四)引流货币市场资金浇灌实体经济之花

一是建议尽快修订《票据法》,确认票据的投融资属性。正如前文所述,在票据业务发展实践中,融资功能已成为票据重要功能之一,应尽快修订《票据法》,重新认定票据的功能和属性,承认票据的无因性,准确区分票据关系和基础关系,适当放宽票据融资标准,引入其他市场参与主体共建票据市场,进一步发挥票据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是加强跨市场融合创新,通过票据标准化打通货币市场和投资市场资金。票据是唯一能够连接实体经济、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投资市场的金融工具。未来一旦实现票据标准化,企业可以将签发的票据通过票据经纪机构设计发行基金或理财产品,通过公募/私募的方式,像股票一样在票交所发行实现直接融资,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企业和个人投资者进行认购投资,众多参与主体和大量多元化资金涌入票据市场,将更多的资金通过票据引入实体经济,进而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五)利用金融科技创新优化流程降低成本

一是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全流程线上化。目前众多商业银行推出的在线贴现已经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票据在线承兑等新功能也将上线,未来企业可通过手机APP进行票据承兑、质押、背书、托管、贴现和投资,通过在线扫描上传资料,承兑汇票全流程线上化操作,优化票据业务流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时间成本。

二是以市场思维升级票交所“贴现通”平台。目前票交所“贴现通”平台只向部分商业银行开放,建议继续升级“贴现通”平台,面向企业(而不是银行)开放和设计业务流程。企业可直接在票交所平台注册用户,上传企业基本信息及报表,通过票交所审核后,可在“贴现通”板块对拟贴现票据进行分类报价,贴现机构在平台上直接摘牌,无须再通过经纪机构撮合,解决企业开户及贸易背ఀ审查问题,优化“贴现通”业务流程,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未来要以票交所为核心,逐步建立涵盖“贴现通”平台、地方承兑汇票交易中心、区域金融资产交易所、民间票据平台等多层次、多区域的票据转让市场,最终实现任何企业的任何票据都可向任何贴现行询价,并以最优成本获得融资。

三是依托科技技术解决票据可拆分及标准化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和系统改造,设计可等分、标准化票据,使开票企业可通过网银直接签发出可拆分票据进行支付和流转,持票企业可根据支付货款金额大小对票据进行拆分,大幅提高企业融资效率。

四是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民间承兑汇票服务平台规范化。未来应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票据市场融合发展,引入数字票据、智能合约,引导民间票据平台规范参与票据市场活动,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数据透明性、经营规范性、交易安全性以及弱监管等问题,逐步引导民间票据平台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减少票据业务风险。

(六)发展票据直接融资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直接融资是票据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建议市场参与者联合打造包含票据发行、见证、增信、经纪和投资等多方面业务的承兑汇票融资服务平台,改变依赖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票据直接融资。例如,成立融资性票据发行平台,如票券金融公司,平台可与第三方信用评级或征信机构合作,为中小企业发行融资性票据提供咨询、承销、顾问等投顾服务。企业发行的票据可在平台上由商业银行、非银机构甚至企业、个人进行认购,疏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彻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喜欢 (2)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