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票据如何服务于农村金融?

每日一贴 小火柴 评论

农村经济是指经济活动或者经济关系发生地在农村,或者与农业生产有着较为直接关系的经济集群,是农村中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总称。与此相应,农村金融是一切与农村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有关的经济活动,是货币、信用、金融与农村经济组成的融合体。

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现状

农村金融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扶持涉农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壮大农村实体经济方面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农村金融可以为农村经济提供便利的支付手段,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信贷支持,对农村资金进行配置并提高其使用效率,对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进而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农村经济也为农村金融的成长创造了机遇。一方面需求巨大的农村市场不断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的经营能力、运营能力及风险抵御能力不断提高,促进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

票据如何服务于农村金融?

近年来,农村金融的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农村金融机构结构转变,资产负债规模显着增长

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转变,2008-2018年,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数量由4965家下降至812家,农村商业银行法人机构数量由22家上升至1427家,村镇银行法人机构数量由91家上升至1616家。

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2008-2018年,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由7.1万亿元增长至34.6万亿元,总负债由6.8万亿元增长至31.9万亿元。

(二)涉农贷款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自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万亿元增加至2018年末的32.7万亿元,平均年增速为16.5%,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从22%提高至24%。

(三)农村地区票据市场占比偏低

2019年前三季度,农村金融机构承兑的票据量为8033亿元,市场占比6.23%;农村金融机构贴现的票据量为9835亿元,市场占比10.53%。总体上,农村金融机构承兑的票据量较低,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为非农企业在大型农商行的开票;相对而言,农村金融机构对于票据贴现的需求较高。

票据如何服务于农村金融?

农村票据业务整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情况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票据的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在引导资金投向、规范商业信用、帮助企业衔接产销关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优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结构、提高货币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加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有积极贡献。

目前来看,我国农村票据业务受多种因素制约,发展相对滞后,部分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甚至从未开展过票据业务,这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票据业务相较整个票据市场而言占比偏低。

(二)存在的问题

政策方面,长期以来,央行对于农村金融机构开展票据业务有所限制,部分机构不能开展承兑和再贴现业务,同时票据异地流通也存在障碍。

人才和技术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受地域限制,往往吸引不到专业的票据人才,同时票据系统建设水平相对落后,在电票化时代下,农村金融机构技术短板愈发凸显。

服务对象方面,由于农村金融机构主要的服务对象为“三农”,目前来看,“三农”相关企业票据使用量仍然较少,这也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票据业务有效需求偏低。

农村“两权”抵押现状

推进以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为代表的“两权”抵押,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对解决农村担保难、支持“三农”融资具有积极作用。

2015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共有232个县(市、区)和59个县(市、区)分别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的试点工作。截至2018年9月末,全国试点地区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520亿元,农房抵押贷款余额2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3%和48.9%,“两权”抵押贷款规模不断扩大。

201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进行了修订;2019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进行了修订,这是近年来政府为土地“两权”抵押顺利开展提供的制度上的保障。

此外,政府也在着力建立并完善土地流转指导服务中心,同金融机构及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开展农村金融合作,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现实需求,推进“两权”抵押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票据如何服务于农村金融?

农村票据相关需求变化

(一)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大资金需求

伴随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年轻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农业规模化经营本身的客观规律,这些原因导致近年来农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且长期看这个趋势依然存在。

相应地,农村经营主体所需经营成本大幅提高,规模化经营使农户购买大型农机设备成为最优选择,这无疑加大了农村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

(二)对金融产品创新的需求增强

伴随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方面的投资趋于多样化,导致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

例如,对于改善基础设施、购置设备这类长期投资,由于回收周期长,因此需要长期性金融服务来与之匹配。

(三)对合格抵押物的需求愈发凸显

一方面,由于农业经营项目前期投入金额较大,其中有很大部分为固定资产,而土地“两权”质押尚处于推广阶段,这导致农村在合格的抵质押品方面较为缺乏;另一方面,农村地区风险补偿机制尚不健全,在无合格抵押物的情况下,农村金融机构基于风险收益角度考虑,往往不愿意向农户和农业企业发放贷款。

(四)抵押贷款抵押率偏低,额外成本较高

由于农村地区合格的抵质押品较少,而土地使用权、承包权等资源交易市场体系尚不健全,这导致抵押贷款的抵押率通常较低。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此类抵押贷款手续繁琐,时间周期长,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经营者贷款的积极性。

票据如何服务于农村金融?

票据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提供便利的支付途径

票据作为一种支付结算工具,由于农村金融需求具有小额、分散的特点,使用票据替代货币进行支付结算,既可以避免携带大量现金的不安全性,又可以避免清点现钞可能产生的错误和所花费的时间,而且开出的票据也可以通过背书的形式进行继续支付。

票据使支付结算更加安全便捷,同时节约交易成本,可以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一种支付结算途径。

(二)吸引非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资金流入农村

目前在农村地区布局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金融机构和中国农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少有布局。农村经济个体由于资产相对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差,这导致农村地区以外的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个体的风险状况难以判别,从而很少参与农村经济个体的融资活动。

农村金融机构更接近农村,更容易获取当地企业和农户的信息,风险识别能力更强。由农村金融机构作为票据的承兑人,其他金融机构再贴现和转贴现农村地区开出去的票据,吸引农村地区以外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入农村。

(三)提供便捷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个体融资渠道有限,主要融资方式为普通贷款,但贷款由于相关手续繁琐、流程较长,且因缺乏合格的抵押物审核通过率较低,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农村经济个体的融资需求。

而票据贴现恰好可以弥补普通贷款的缺陷,票据贴现流程短、审核通过率高,且融资利率低,票据可为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较为便捷的融资渠道。

(四)促进农村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

票据一方面能直接服务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平台。票据再贴现是央行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对传达国家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形成市场利率机制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央行可以通过增加涉农企业票据再贴现额度,促进银行等机构调整农村信贷资源配置,降低涉农企业的融资成本。

票据在农村金融中的应用

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服务“三农”的主要力量,但同时也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机构,如何在服务“三农”和实现利润最大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是农村金融机构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票据是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一个很好切入点,可以考虑的方向有两个,其中一个方向是引导农村企业签发票据,另一个方向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类组织以农民“两权”抵押开票。

(一)引导农村企业使用票据

2019年前三季度,农村金融机构承兑的票据量为2249亿元,市场占比5.25%,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大的农商行为“非农”企业承兑的票据,真正农村企业签发的票据比例非常低。

农村企业由于缺少合格的抵押品,而固定资产又往往价值评估上比较困难,在申请贷款上存在较大难度。但农村企业由于地域特性,农村金融机构是可以较为深入的了解企业,可以在部分非合格抵押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给予农村企业一定的开票额度,引导农村企业使用票据。

(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农民“两权”抵押开票

伴随农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户的资金需求也明显扩大,而且农户的资金支出与收入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这些与票据的内在属性愈发契合。春夏两季农户在当地银行以“两权”作为抵押签发银票用于支付化肥厂化肥费用、农机公司农用机械费用等生产成本。票据到期日设定在秋冬资金回笼之后,待秋冬农作物卖出后资金回笼,再把这部分钱用于支付前期开出的银票。

考虑到目前农户不能作为企业法人签发票据,农民可以借助专业合作社进行开票。由于同一个合作社内的农户之间往往非常了解对方的情况,因此可以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农户之间互相监督可以大幅降低农户违约的风险。

票据如何服务于农村金融?

关于票据服务农村金融的相关建议

票据服务农村金融应以服务“三农”作为基本原则,票据产品应定位于广大“三农”群体,有关机构在此类业务中应充分发挥产品的功能。具体建议为:

(一)农村金融机构优化票据系统功能与业务流程,拓展服务渠道

目前我国农村票据业务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金融机构在票据系统功能与业务流程上存在巨大的优化空间。

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将票据业务的服务渠道从网银向手机银行、微信等方式拓展,增加票据产品的服务渠道。

(二)引入专业中介服务机构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在票据方面的人才、技术和经验方面较为欠缺,而且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数量非常多,所有的环节每家银行自己做也不现实,引入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为农村金融机构和“三农”群体服务,可以有效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成本,提高“三农”群体用户体验,而且有利于优秀经验向其他地区传播

(三)相关机构加强业务宣传指导力度

当前“三农”群体普遍对票据不熟悉,农村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应加强引导,向“三农”群体票据业务相关人员详细介绍票据产品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必要时候现场指导。

(四)创新符合农村情况的票据模式

农村地区合格抵押品较为缺乏,可以创新质押开票模式,如以农民“两权”作为抵押开票;通过机制创新降低票据到期违约风险,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引入风险互担机制、开发票据联合担保产品。

(五)建立健全相关政策

农村票据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如推动农村地区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并加强相关产权登记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为推动农村地区使用票据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六)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如:建立农村票据政府支持基金,在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情况下对农村票据业务进行支持;建立财政贴息基金,对新型农业经营票据业务进行利息贴补,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切实减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息负担。

总结

伴随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农村“两权”抵押制度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能力与风险抵御能力不断提升,纸票时代转向电票时代让开立小额票据更为便捷,这些过去制约农村票据业务发展的因素当前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变化,票据服务农村金融的条件亦趋于成熟。

在农村地区推广票据,创新出符合农村情况的票据模式,有助于为农村经济提供便利的支付途径、便捷融资渠道,优化农村信贷资源配置,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喜欢 (2)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