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票据史》书评

每日一贴 凤凰网 评论

票据作为一种古老的金融工具,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发展历史。由江西财大九银票据研究院编著、执行院长肖小和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今年8月出版的《票据史》,以史为基,对票据的形成及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归纳阐述。

《票据史》书评

回顾历史,千载沉浮,票据之发展跃然纸上,从周朝质剂、傅别等票据雏形的形成,到唐朝我国最早的汇票——飞钱和最早的支票——书帖的出现,到清朝钱庄庄票、票号会票的广泛普及,到民国时期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交易性票据以及区域承兑贴现市场的发展,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票据法》出台、ECDS系统上线、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以及各类票据创新产品和业务的推出,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愈发规范化、多元化。以历史的发展为脉络,《票据史》共分为四篇,第一篇为中国古代及晚清时期的票据,该篇按照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对周朝至晚清时期票据的发展进行了阐述;第二篇为民国时期的票据,该篇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分章节叙述了民国初期、抗战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票据市场的发展;第三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票据,该篇以票据市场重大事件为节点,分时期梳理了票据市场的发展脉络;第四篇为境外票据市场,该篇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票据市场的发展,分析总结了境外票据市场发展的特点及对中国票据发展的启示。

《票据史》内容详实,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全书比较完整地记录了票据自诞生以来逐步发展的点滴,能够连贯地描述出票据的发展脉络;前三篇均遵照先介绍经济信用背景,再描述票据发展及制度变迁,最后总结功能作用演变的写作思路,并且在每章最后通过专题形式对相应时期的重大事件进行详细介绍,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全书坚持图文并茂、数据支撑的写作原则,将重要事件以专题形式描述,读者可以像读故事一样以重大事件为节点整体把握票据发展全历程,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纵观全书,第一篇以专题清朝钱庄、清朝票号为重点,以及第二篇和第三篇为全书重点。票据的发展与商业经济和社会信用的发展密切相关,票据雏形自周朝产生后,由于商业经济发展缓慢,此后数百年一直未有明显发展,直到唐宋两朝,当时商业经济空前繁荣,金属货币已不足以满足社会交易的需求,票据作为一种信用工具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缺,其功能及使用范围在这一过程中也进一步拓展。清朝时期票号和钱庄的蓬勃发展将中国古代票据的使用推向高潮,让票据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在第一篇“中国古代及晚清时期的票据”中,作者详细介绍了钱庄及票号两个颇具代表意义的票据经营机构。钱庄经营的庄票作为当时重要的支付手段,实际上就是钱庄发行的本票,备受外国商人信任,有力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开展。票号作为中国金融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汇兑专营机构,它的出现对票据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票据种类的丰富、票据使用的推广、票据流通的扩大、票据制度的完善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作者在归纳梳理清朝票号的发展历程与经营之道的基础上,对票号的沧桑变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总结了票号衰弱的原因及其局限性,并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金融及票据发展三个角度探讨了票号的历史作用。鸦片战争后,外商银行新式票据传入,促进了中西票据的融合,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中国票据市场也在探索中逐渐发展起来。

进入民国初期,由于当时社会局势的混乱,金融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态势,市面上旧式票据和新式票据混合并存,票据发展极为混乱,直至票据法出台,确立了支票、本票、承兑汇票三种法定票据,票据市场的探索才初见成效。之后,随着外国承兑汇票及贴现理论的传入,发展票据扶持工商业的呼声越来越高,票据市场掀起了承兑汇票热潮,区域票据承兑贴现市场逐渐形成。在此期间,随着票据的不断发展,票据市场迎来了多个“首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票据专营机构——安徽蚌埠贴现公所成立,第一部票据法——《中华民国票据法》正式颁布,第一家完全以商业银行力量创办的清算机构——上海票据交换所建成,第一个集票据承兑与贴现于一体的票据专营机构——上海银行票据承兑所正式营业。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内迁,大力推动大后方票据市场的发展,一个集政府之力推动成立的票据专营机构——重庆联合票据承兑所应运而生。这些无疑都是票据发展中的大事,在第二篇“民国时期的票据”中,作者对以上这些票据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梳理。由于民国时期历史阶段的特殊性,此时期出现了革命根据地票据,作者在本篇中也一并予以重点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禁止商业信用的政策,票据的发展受到限制。直至改革开放后,社会信用逐步发展,为票据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各种票据业务摸索和试点纷纷进行。1995年《票据法》出台,正式将票据行为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ECDS系统上线,标志着我国票据业务进入电子化时代;2016年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为票据市场的健康、持续、规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性平台。在第三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票据”中,作者对这上述三个票据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事件予以重点阐述。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成立,是全国首家票据业务专营机构,此后,市场开始向集约化管理发展,创新能力逐渐释放。随着商业承兑汇票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于票据的研究也愈发重视,2016年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成立,是全国第一家专攻票据领域的研究机构,此类颇具代表性的票据机构《票据史》也作相关介绍。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在多方的推动下,我国票据市场发展愈发成熟,票据法规制度逐渐完善,功能作用日益丰富,产品业务创新活力不断,风险防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票据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纵观我国的票据发展史,票据起源于商业经济、货币经济、信用发展的需求,在市场探索与政府规划中不断发展与修正,其历史悠久,魅力独具,体积虽小,但作用巨大,有力促进了经济金融的发展,《票据史》较为完整的记载了票据的发展历程,值得细细品味。

《票据史》的写作颇具特色,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具有历史的贯通性。《票据史》的写作以时间为轴,以票据历史史实为基础展开叙述,从周朝时期票据的最早雏形一直到2019年,古今贯通,史论结合,史料丰富,体现了历史的贯通性特色。第二,具有客观性。《票据史》图文并茂,数据详实,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论述,尊重历史、忠于历史、反映历史,体现了客观性体色。第三,具有专业性。《票据史》是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充分发挥业界和学界相结合的优势,组织诸多业内专家、从业人员、高校教授、票据专业硕士研究生等共同编著的以商业汇票为描述对象的史书,体现了专业性特色。第四,具有全面性。《票据史》古今贯通,中外兼顾,全书仅用三十万字左右便完成了对中国千百年票据发展史以及境外四个国家和地区票据历史的归纳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票据制度变迁以及票据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功能作用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予以总结,体现了内容的全面性特色。第五,具有专题性。《票据史》将票据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机构、重要法律法规等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呈现,通篇共16个专题,内容丰富,体现了专题性特色。

“读史可明鉴,知古可鉴今”,《票据史》不仅弥补了以商业汇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票据历史研究的空白,也为中国票据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票据史》内容全面深刻,语言通俗易懂,非常适用票据监管者、金融机构票据条线管理层及从业人员、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对票据感兴趣的读者学习使用。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万立明

喜欢 (3)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