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特殊时期金融机构的机遇与挑战

每日一贴 刘亨 普兰金服 评论

在此次疫情中,金融行业的线下业务受到巨大冲击,但同时,客户对线上业务办理高度热衷,金融机构对线上化获客和在线风控的需求也越发强烈,这直接导致了各金融机构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有关的业务量急剧增加,业务线上化程度大幅提升。

《老子》有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为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坏事可以引发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坏的结果。正如此次疫情,各行业的正常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但在疫情的倒逼下,不少行业内都催生出新的业态,从而迎来了一个更大的发展机遇。

除了业务线上化的需求增加,疫情还给金融科技领域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与提升:

特殊时期金融机构的机遇与挑战

市场主体

疫情使市场上的各家巨头都看见了无接触服务广阔的市场,看见了金融科技的力量,迅速入场,使金融科技领域的市场主体越发丰富起来。

近段时间,各大银行纷纷将金融科技的部署提升到战略高度,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设立金融科技部、金融科技办公室等新增职能部门。与此同时,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等互联网巨头对消费金融、小额贷款领域的布局已经逐步成型,互联网金融巨头的崛起,让银行开始尝试与其进行合作。市场主体的增加刺激了金融科技领域竞争的加剧,按下了金融市场格局重新平衡的加速键。

在各机构之间的合作、竞争中,科技水平始终是最核心的砝码,无论一家机构在传统营业模式时期的成绩如何优秀,在当前格局下一旦失去了金融科技水平上的领先,面临的一定是市场份额被蚕食直至退出战场的结局。

产品研发

产品,是一个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又是一个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评判标准。随着客户金融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不同的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越发多样化,如果不断创新出高效优质的金融产品,为不同的客户提供最恰当的服务,是金融机构留住客户,服务好客户的基础。

特别是当前受疫情影响,不少人的消费观、理财观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金融机构更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针对不同的用户群,形成不同利率水平、准入门槛的信贷、理财产品,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客群个性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做到产品千人千面。金融科技不实现产品化,金融科技能力就无法沉淀;金融产品不借助科技的力量,用户需求就难以得到真正的满足。

运营模式

疫情之下,金融行业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已经很难持续,追求精细化运营是后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金融科技转型

当前银行App的线上生态面临着严峻挑战,用户可以通过非银行App办理支付、转账、理财、炒股等业务,对银行App的依赖性大大降低,这种情况使原先线上App获客转化为银行线下业务的商业模式受到了较大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银行重视自有App的运营,利用优质的产品、内容和流畅简单的操作体验将用户吸引回来。

(二)业务模式的转变

聚焦零售业务是银行完成金融科技转型后收益较高的方向。招商银行是当前零售业务做的最好的银行之一,其零售利润占比处于行业顶尖水平,这种业务模式相应带来的就是极低的不良贷款率,二者结合形成了一个非常理想的财务结构,这也给其他银行或非银机构进行零售转型起到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客户群体的精细划分

疫情之后,很多银行调整了零售业务的运营策略,如:调整风控体系,谨慎对待新客户,深入运营存量用户。面对存量客户,一方面识别出优质客户,给予提额或者优惠定价等便利;另一方面要识别出存量客户中隐藏的风险,及时防范,降低不良率。这一运营策略调整的基础和依据,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领域的技术。

总的来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整个金融行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单纯看金融科技领域的话,却是个难得的大机遇。金融机构要想拥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知识技术并不难,关键在于如何把各项金融科技要素,融合到业务流程体系当中,借助科技的力量提升业务效率和风控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挖掘创新场景。金融机构拥抱金融科技不可能一蹴而就,转型升级的前提与核心在于,先转变传统的业务思维,将科技融入到银行的整个业务流程体系当中,管理模式与考核方式亦要随之变化。在危机中把握机遇,迈上发展的新台阶。

喜欢 (1)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