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通过区块链技术破解融资性票据监管问题的研究

每日一贴 黄维 普兰金服 评论

摘要:融资性票据一直是热议话题,一方面中小企业为降低融资成本而非常渴望通过票据做融资;另一方面为防范金融风险,票据法又明确规定,不得从事无真实交易或债权债务关系的以纯粹融资为目的的票据业务,监管技术手段的不够发达,导致在模式上一刀切,迟滞了

摘要:融资性票据一直是热议话题,一方面中小企业为降低融资成本而非常渴望通过票据做融资;另一方面为防范金融风险,票据法又明确规定,不得从事无真实交易或债权债务关系的以纯粹融资为目的的票据业务,监管技术手段的不够发达,导致在模式上一刀切,迟滞了票据市场的发展。随着当今金融科技的进步,区块链技术产生,其分布式记账,去中心化,非对称加密,时间戳,智能合约,可追溯性等特点,在票据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文章从区块链技术在融资性票据监管的可行性为研究出发点,分析讨论在现有中心化交易模式基础上,构建数据资料区块链、票据信用评级区块链、票据交易区块链的三大区块链子体系,并做了深入剖析,以期能有效破解融资性票据监管问题,努力构建一种既能满足中小企业真实融资需求,服务实体经济,又能有效监管追溯,控制市场风险,良性发展的票据市场管理方法。

一、引言

票据市场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子市场,合理有效的利用票据工具,不仅能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促进资金周转,实现高效支付,还能为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扩大银行营收,树立商业信用作出一定贡献。票据市场同时也是货币传导的重要环节,在经济中扮演多种角色,具有其他金融工具不可比拟的优势。上海票据交易所(下文简称:票交所)的成立使票据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化票据基础设施将有利于规范市场发展,促使市场监管走向成熟。票据市场曾出现过诸多大案,2016年农行北京分行通过买入返售业务形成了震惊全国涉案39亿之巨的票据大案。出现此类大案的问题点主要在于票据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票据融资需求量很大,但票据市场又缺乏连贯的追溯机制,容易形成杠杆循环,便使得案件频发,甚至少数银行员工与企业内外勾结,最终酿成大案。一般操作模式是先通过关联企业或产业链上下游伙伴企业签订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合同,一家企业申请开承兑汇票,另一家企业则申请贴现,通过这一进一出,套取银行信贷资金,有些专事于此的公司在完成操作后,会销户注销掉公司一走了之,逃避监管。还有些公司为其他公司垫资支付承兑保证金,协助企业向银行申请开立承兑汇票,企业再用贴现所得款还给垫资企业,与垫资企业分享差额收入并支付手续费,还会循环此操作增加杠杆性收入。融资性票据属于灰色地带,企业真实资金需求和变相套信贷行为,可能仅一步之差,难以界定,这给监管带来一定麻烦。

近年,随着金融科技(Fintech)的不断发展,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出现,包括票交所在内的很多金融机构都已开始研究实践该技术。区块链概念最早是由日本人中本聪在2008年提出,具体模式是通过“挖矿”(产生新区块过程)获得建立数据存储加密权限,并不断蔓延生成新区块的动态框架体系,与此同时区块采用散列哈希Hash算法加密,这两种模式便使区块链篡改工程量十分庞大,几乎不可能完成,从而达到防篡改并形成流转追溯的效果。

国内学者对区块链技术在融资性票据监管运用问题上,持两类观点。一部分学者是技术实践者,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荻刚,2017)和票交所(宋汉光,2018)为代表的技术派实践者直接阐述了区块链的数字票据签发业务和区块链在票据系统建设上具有可行性与应用价值,中行上海分行(邵伟,2016)做了电票区块链运用的可能性研究。2018年1月上海票交所形成了实验性票据区块链系统,尝试使用SDC (Smart Draft Chain数金链)技术,并结合运用拜占庭容错协议(PBFT)进行有效共识,形成交易所前端、银行客户端、企业版客户端、ECC监控四个子系统,来测试验证区块链技术在票据市场运用的可行性。从承兑,转贴现,托收清偿等方面全方位尝试区块链在票据交易中的效果。此外,该系统以票交所为核心还延伸到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和杭州银行,以联合实践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业务的可行性,并积累经验。另一部分学者则讨论了票据区块链的监管风险问题,国开行学者(张巍,2017)对区块链运用于票据监控问题做了一定的概述,国家外管局学者(张大龙,2017)认为当前融资性票据的发展在我国遇到的主要障碍在于缺乏统一的防范风险机制,建议有序开展融资性票据,为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供支持;中信银行学者(赵慈拉,2016)也提出了用融资性票据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并建议形成电子化平台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推出更多包括票据证券、信托、基金、保险等金融创新业务。通过上述研究看,票据区块链研究主要集中在实务界,以央行、商业银行和票交所的一线工作者为主,而对区块链的研究则多停留在理念阶段,除票交所有所实践外,其他单位尚未有对区块链技术如何有效运用到融资性票据领域提出具体措施。

国外融资性票据发展几乎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美国分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商业票据市场,该市场可不以贸易背景为依据进行融资性票据,多为替代短期流动贷款而使用,并成为货币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商业票据的发行方和投资方更广泛,并且数字化程度非常高,芝商所CME(2016)已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比特币参考汇率(BRR)和芝商所CF比特币实时指数(BRTI)。英国则把商业本票作为短期融资工具(商业汇票仍需有贸易背景依据),票据市场引入了大量贴现行来充当做市商。日本票据市场则以短资为主,短资公司充当做市商来赚取利差,同时还可以原始票据为担保开具银行本票,但原始票据期限必须长于或等于汇兑票据的期限。国外市场同时存在以真实贸易背景为依据的支付类票据市场和以融资为目的的融资性票据市场,金融创新的主要阵地在融资性票据市场,该市场交易活跃,交易量大。从国外经验来看,未来票据市场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融资性票据,这也是时代大势所趋。国外学者(休斯敦莱斯大学Jesse H. Jones和美联储Stephen Oliner,The term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paper rates,2005)系统的研究了票据的期限溢价,发现商业票据的期限溢价往往在年底会大幅上升,并阐述了控制年底票据效应的重要性;(Hermann Reuter,2015)则阐述了欧洲债券和商业票据的金融创新问题,认为票据实际上又具有一定的债券属性。

总结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国内一部分学者多从业务角度研究,另一部分学者则关注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国外研究则多偏向于实践的总结和分析,在融资性票据区块链技术监管运用方面涉及不多。票据在实务领域应用非常广泛,数额巨大,需求量大,且又存在较大的监管灰色地带,所以往往事件多发,监管难一直是制约票据市场发展的瓶颈,随着票交所的建立,已初步形成全国统一的电子化交易市场,电票的推出则扫清了票据监管的又一障碍;根据国外发展经验,我国还需激发市场流动性,建立做市商制度,做交易品种的创新(基于融资性票据的创新)。因此,研究区块链技术在融资性票据监管领域的应用,破解融资性票据发展问题,显得格外重要。区块链能否为融资性票据的发展提供有力技术保障?能否为市场监管贡献力量?本文将从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出发探讨在融资性票据监管领域的作用和价值,并提出具体的落地路径:第二部分从典型的融资性票据流程模式出发,探讨区块链技术在整个监管环节的可行性问题;第三部分对区块链运用在融资性票据的具体结合点及可能产生的风险点做了具体论述;第四部分提出构建三大区块链系统联合解决融资性票据监管问题的构想;第五部分是结论,阐述区块链技术运用于融资性票据监管的方法总结,并探讨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价值。

二、融资性票据监管问题与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前景分析

纵观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历程,因出现过很多大案要案,使国家对票据市场的监管始终处于高压态势,为防控金融风险,则直接对融资性票据采取了基本否定的态度。

(一)融资性票据监管面临的问题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渴求之矛盾

其一、融资性票据的限制性问题。《票据法》第10条:“票据的签发、取得、转让,必须具有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这实际上等于把纯融资性票据叫停。即不许可票据双方在没有真实商贸背景下从事票据业务,强化票据为支付手段的作用。但现实中,融资性票据在商业银行和企业中占有巨大比例,却又要受限制于真实贸易背景的法规束缚,就形成了虚假交易合同,或求助票据中介帮助完成相关条件,以规避监管,从而使真实的企业融资需求与欺诈手段套取信贷资金的行为混同,票据法的一刀切模式,也制约了降低融资成本的融资性需求的发展。

其二、纸票电子化对融资性票据监管的效率问题。之前票据市场大量纸票的存在,使票据从鉴别,转贴等各环节都可能出现监管漏洞,市场往往出现票据中介和某些不良银行人员内外勾结,再与企业勾结从而引发票据大案。票交所的成立及纸票电子化基础设施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纸票电子化问题,有效降低市场风险点,该举措可谓非常及时。

其三、尚未形成票据信用评估评级体系问题。票据之所以能够成为支付手段,本质上是因为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融合。票据的真实性,以及前手(应收)和后手(应付)的信用,都涉及到相关机构的综合信用,对票据最终的结转流和按期按时到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债券有债券评级,而票据信用评级缺失,就会造成一定信用风险。国内《票据法》虽规定了禁止性条款,但对信用缺失所造成的问题,并没有明确规范。缺少足够的票据信用评估体系,票据市场的发展就会步履维艰,处处监管又会处处问题丛生。

其四、融资性票据与交易性票据的鉴别查验棘手。交易性票据一般是基于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假设企业方将票据一直持有至到期不贴现,就形成类似用银行信用做担保的商业支付行为。汇票将来到期,银行就可从开票企业账户中划账兑付,而在未到期时段,企业不需将足额款项转到银行,即相当于银行为企业先行垫支这笔货款,企业再给到银行。

收票企业可以把票据进行贴现提前获得应收款,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也使商业信用上升为银行信用确保支付的通达。融资性票据与支付性票据最大的区别在于,融资性票据可能根本没有买卖货物环节,而是直接利用贴现行为获得一笔融资的行为,相当于将银行垫支款项直接视为一笔短期贷款,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获取银行低息信贷。企业这样做的动力来源于银行信贷资源的稀缺,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获得银行授信,信贷需要对公司的资信有一定要求,并会监控资金去向,而票据融资则不必接受此流程和监控,且一般利率低于直接贷款利率,所以深受企业欢迎。在实务中,鉴别支付票据还是融资票据比较有难度,目前主要的做法是通过上下游企业审查和基于真实发票与合同共同查证来鉴别。

实际上,融资性票据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并符合中央经济政策导向,但却被一刀切而摈弃,主要原因在于监管跟不上,存在盲区,融资性票据一旦循环套利会使得信贷放大,存在风险隐患,也扰乱金融市场。因此,笔者认为,给予融资性票据合法地位是可行的,但同时要注重监管的配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典型垫资式票据融资流程模式与监管点分析

垫资式融资性票据是最常见的一种票据融资手段,并存在循环垫资套现的便利,文章通过分析该业务的基本流程,来探讨监管的具体策略与方法。首先假设A企业为一家信用良好,财务状况良好的优质企业,A企业付给甲银行5000万保证金而获得1亿开票额(保证金比例一般高于30%),A购货于B企业(即A、B企业间存在担保或其它货款抵押关系),B企业则代为A企业垫资,支付这5000万保证金款,同时收取几个BP的手续费作报酬。当甲银行收到5000万保证金后,可为A企业开具1亿承兑汇票,A企业持所开具这1亿承兑汇票,找乙银行承兑,假设乙银行,拿走砍头息4%,余款9600万给到A企业,A企业拿到这9600万后,再还给B企业5000万(之前的垫资保证金),实际拿到4600万融资金额,该流程结束。(图1)

通过区块链技术破解融资性票据监管问题的研究

图1:银行承兑汇票(含垫资过桥)融资性票据业务流程

从整个流转模式来看,相当于A企业利用票据获得了4600万低息融资。如果这笔钱走贷款模式的话,其一,审批困难。其二,利率会远高于票据,融资成本高。从整个流程来看不难发现也存在几个可能具有一定监管漏洞的点;第一,该流转实际上是一次没有真实贸易背景支撑的资金空转;第二,套取了银行信贷,该款项用途不明,有脱离监管之嫌;第三,该模式可再度循环,这4600万可能被再度放大继续循环,如此则融资性票据就变成套取低利率贷款的工具。从流转图中可以看出,整个过程没有实际的支持实体经济,而是完全“脱实就虚”的沦为空转工具,因此,对融资性票据的监管需要全流程把关。我国规定承兑行与贴现行应负有对真实贸易和债权债务关系进行审查的责任,但如果银行与企业内外勾结,则较难以控制。出票是融资性票据初始环节,需商业银行对银承和商承两大类票据的贴现实施严格审核把关,像上述例子中的出票人与收款人的转销和货款关系企业存在的关联关系,或专门成立“皮包公司”达到目标后立即注销掉这些情况,若经银行严格审核把关是有可能被提前发现的。此外,票据融资具有一定乘数效应,银行签发汇票只需一定比例保证金,企业经票据转贴拿到的实际资金却可能大于保证金本身,然后用得到的这笔资金再做保证金进行票据签发不断循环贴现,势必造成资金空转的继续放大,产生虚增的经济泡沫,若资金流入股市,就会增加信用风险,资金空转放大形成的乘数也进一步推高通胀,没有起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

本质上,国家并不反对企业正常的融资经营,监管重心主要在抑制单纯的融资性票据空转而产生泡沫上,以及骗取信贷环节上。现行做法是通过提交发票来验证是否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并对票据形成环节进行监控,银行一旦发现应拒绝承兑贴现。当发现票据存在企业关联性,且时间长,出票日近,没有过背书转让,就应严查其贸易背景,尤其是真实的发票与合同。

(三)区块链原理与解决融资性票据监管问题的前景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传统的监管手段有一定缺陷,主要集中在:第一,认定票据是否存在贸易背景确有一定难度,合同可以造假,甚至发票亦有可能虚开。第二,票据流转环节的追溯有一定困难,随着票交所的成立,票据签发有了电子登记备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市场的作用,但转贴和再循环依然比较难追踪。第三,票据作为支付手段而实际使用中却多把它作为融资手段,使票据虽有支付手段之名,却行融资之实,表里不一,不利于票据工具正常发挥其作用,也限制了基于票据的金融创新。第四,票据作为融资性工具,确实对中小企业发挥了巨大作用,若有效引导票据业务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经济的繁荣。基于上述原因,笔者不建议一刀切的禁止票据发挥融资性功能的做法,而可以尝试依靠新技术手段,去发挥票据的优势化解风险,从而对国民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区块链技术的独特性能有效助力融资性票据的监管,使其发挥应有的效能,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主要借助于区块链技术的如下结合点:

1.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和去中心化效能强化并适应融资性票据监管需求。传统的以交易所为核心的交易方式是典型的中心化模式,数据集中交换,一旦中心瘫痪,数据会全无,为防止数据丢失和黑客攻击通常做法是同城备份和异地备份。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记账的特点,可实现逐层蔓延备份,各区块的构建方为获取区块优先构造权,会积极通过挖矿(即一种生成新区块的机制)获得这种权益,并持续备份数据逐个区块传递下去,黑客篡改某一区块容易,但想全面篡改整个区块链则非常难。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这一优势,可以对票据的产生、出票、流转、贴息,甚至再贴现进行全记录,让单纯以套现骗贷不断空转再融资为目的交易无处遁形。若未来能形成票据区块链、税务区块链、商业区块链的完全打通,信息共享,则追查企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具体模式为,企业在票据系统开票,形成信息存储于票据区块链,票据区块链到商业区块链查验双方合同的真实性与贸易背景,再到税务区块匹配发票真实性,验证是否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三大区块体系共享数据,共同备份,可大大降低虚开票据再融资和融资票据空转套信贷的问题。

2.区块链加密算法和点对点直接清算能有效降低中间成本,非对称加密的哈希算法提高安全性。区块的分布式记账易于实现点对点的直接清算,改变了原有集中式清算的流程,提高了清算效率并能降低成本。区块链技术中广泛使用Hash算法,由于哈希算法是非对称加密的,所以破解难度很大,即甲方用私钥加密发送给乙方,乙方可用公钥来进行解密和进一步验证,确认后才能识别,从而起到加密安全的作用。区块链的这一技术引入到票据流转环节后,就算暴露在互联网下也能保持相对安全,就算某一区块被黑客破解,然而区块链的每一个区块都不同的哈希加密,篡改整个区块链条仍困难。在未来条件允许情况下,还可开发基于哈希函数的票据专用加密算法来进一步强化区块体系的安全。

3.区块链能促使利益各方信息透明,有助于票据有效监管。在票据领域,区块链技术能很好的形成贸易背景追溯和资金用途的追踪效能,多方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容易产生联盟,大案要案往往是内外联合所致。票据融资对企业和银行都有利益,对银行的利益是票据贴现能使银行获得持票人和出票人双方各自承担的贴现利息和手续费,出票人又交给银行一定承兑保证金,比例为票面金额30%-50%,银行即获得存款沉淀,银行还能转贴或央行申请再贴。对企业的利益是贴现率较低,可通过票据获得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息的一笔融资,且获资金的审批等条件都比银行贷款低并简便许多,能降低财务成本,规避风险,实现周转率的提升。对上游企业而言,用票据支付可以延长付款期,获得资金更长时间的存在账上,提高自身利益的同时还利用票据扩大了自己的资信和影响力。正因对企业,银行等各方都有明显的利益,所以融资性票据有极大吸引力。区块链引入后,票据各方的利益流转就会全部纳入区块体系,过程信息相对透明,市场化程度更高。若企业使用已融资的票据再行垫付做保证金循环,则区块链可通过追溯匹配之前已开出的票据进行查验追溯,再根据税务和商业两区块体系提供的信息,就很容易的判别并确定其是否在空转骗贷。

三、融资性票据监管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实施性分析

区块链的独特机制使其在票据监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对票据的开票、承兑、转贴现、交易等环节容易形成安全监控和追踪。基于区块链的这些特点,具体分析下其实现性问题:

(一)区块链在融资性票据监管的运用策略和支持企业融资的技术实施手段

1.区块链引入融资性票据监管,能规范市场,起到一定的增信作用。票据尤其银行承兑汇票,实质上是将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上升为银行连带保证支付的银行信用。票据整个环节全部纳入区块链以后,中小企业信用相当于得到了银行的担保认可,从而使票据融资从技术手段获得了保障,让中小企业可放心的运用票据降低融资成本。传统交易是交易所作为中央信用方参与,以确保双方顺利完成流转,在电商交易平台存在支付宝充当信用中转。引入区块链后,由于每一笔交易都多区块记账,不易抵赖,因此,几乎无需中介,双方就可以直接点对点的完成交易清算,也不需要验票,防假票这些延伸安全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2.多区块链联动,共享数据,能有效控制无贸易背景的纯套信贷行为的发生。前文提到在构建票据区块链的同时,应尽可能跟税务发票区块链,商业财务云存储区块形成数据共享联动,企业贸易和财务流转,发票信息,开票信息都能三方联合验证,从而有效识别,使资金切实落实到位,帮助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多区块链的融合共享,从技术层面强化了监管。

3.智能合约与票据结合。所谓智能合约,亦是基于区块链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数字化票据,该票据在签发时就会记录在区块中,并随着贴现转贴现不断的流转,整个流转过程将全部记录在区块体系内,最终承兑后,票据智能合约消失,但历史过程仍存档永久性保留在整个区块体系内,方便查阅并可有效的防止抵赖。

区块链技术的天然优势对融资性票据监管具有前瞻性。首先,企业方与融资方企业虚假贸易开票,循环贴现放杠杆等问题能通过商业、税务、票据区块链的对接得到有效溯源查证。其次,银行方信用背书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加密算法,传导机制获得技术增信支持,降低信用风险。最后,融资方企业可通过区块链降低融资成本,可使市场价格利差缩小,降低中间费用成本。

通过区块链技术破解融资性票据监管问题的研究

(二)区块链在票据监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与对策

区块链虽然具有一定的前景,但下列风险点仍需在实施中注意:

1. 客户确认难度大。由于区块链采用匿名开放式结构,因此追溯到具体人的行为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在实施过程中需加强身份识别,实名认证,以便追索到匿名者本人或具体机构企业,方便监管查验。

2.区块链条的蔓延机制既安全又有一定隐患。区块链机制会导致对某一问题的监管可能波及整个体系,或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为防止此类事件发生,建议在一定区块范围内增加隔离机制,即控制影响在某一区块范围内,防止无序蔓延。

3.去中心化有可能导致无政府主义。众所周知,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环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票据市场而言,完全去中心化,可能缺少中央监控,使整个市场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仅仅凭借区块链技术来代替监管是难以想象的,仍需结合中心化监管的配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区块的生成宜采取监控管理,只有符合技术信用资质的大机构才有生成新区块的权限,而需要摈弃挖矿获得区块构建权这一模式。

总结下来,对比其他金融模式,区块链最大的优势在于分布式记账,防抵赖和防篡改性优势。笔者认为,区块链在票据市场有很强应用前景,可对中心化交易模式形成有效补充,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结合起来,才能有优势互补。

四、构建融资性票据区块链系统破解监管难题

通过票据区块链体系的构建可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建立票交所中心化交易模式基础上的三个子区块链完善现有交易机制,具有一定优越性,三个区块体系如下:

基础资料区块链(存放票据要素数据)

票据信用评级区块链(存放票据信用评级)

票据区块链体系(存放票据每一步交易或转贴现的数据)

三者互相补充,能全方位溯源,建议票交所与其他银行联合形成区块链。第一,可以有效防止数据丢失,第二,增加了黑客攻击的难度和偷袭篡改难度,除非把各家银行的加密区块都进行修改,这几乎不可能做到。

通过区块链技术破解融资性票据监管问题的研究

图2:票据区块链系统之三大区块链体系结构关系图

(一)三位一体的系统架构促进监管落地

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区块系统来促进监管实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具体系统逻辑为:

第一步,A企业作为付款购买方,B企业作为供货卖方,双方形成购销关系合同,并B企业为A企业开具发票,整个合同与发票皆电子化,存储于基础资料区块链体系中的各区块,各区块间算法加密,开票后形成记录存储于初始区块链01区块,并同步票交所系统。

第二步,评级区块链系统根据购销双方,尤其是根据初始开票的买方A企业资信、财务状况,开票金额与资产比例等因素综合评判,形成类似债券的评级体系,(AAA级票据或AA,BBB等)该评级体系也会形成历史记录存储于评级区块体系,供贴现行和承兑行,以及企业流转时参考。在交易过程中,还可根据该票据的信用等级确定价格贴现率。

第三步,A企业向甲银行申请开具承兑汇票,附带评级(在票交所查询平台可查)。卖方企业作为票据持有人转贴给乙银行,乙银行亦可查询票据评级权限并根据市场来确定贴现率。通过初始票据区块01中的分布式记账数据,对购销交易真实性验证,形成对票据上下游源头的追溯,转贴后的背书操作也通过区块链存储于票据区块链子系统01、02、03...n区块中。为确保安全性,所有区块皆存于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中,形成甲乙丙丁戊...的各家银行区块体系,方便各行对票据追溯。三大区块链体系的数据都对接票交所系统,为后续交易清算形成依据,最后票交所再做一次总体备份。

通过区块链技术破解融资性票据监管问题的研究

图3:票据区块链系统流转示意图

(二)用区块链体系破解融资票据的资金空转问题,强化监管。

在票据市场中还有一种套利模式比较常见。假设A企业用自有资金1亿,向银行购买大额存单,利息2.5%(相当于购买了一款银行理财)再用该存单抵押给甲银行,开票1亿,由于企业仍需使用该笔资金作流动资金使用,因此企业找到乙银行去承兑,以便使企业拿到资金,乙银行收取2.2%利息成本,就出现了0.3%(2.5%-2.2%)利息差,使企业仍能在有效使用该资金的前提下,额外又获得利差收入。

通过区块链技术破解融资性票据监管问题的研究

图4:企业套取利息差模式图

从上述模式可以看出,若不有效追溯跟踪,会出现再抵押开票,再承兑套利,增加杠杆。这种模式下,货币进行了空转,对实体经济没任何实质性帮助,却为“脱实就虚”创造了便利。因此,流转中若能引入区块链,尤其上文提到的三大子区块链体系,会很容易发现抵押套利,并可有效追踪,从技术层面减少空转套利的行为。

(三)通过融资性票据监管系统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进市场有序发展

金融本质是要服务实体经济,融资性票据的根本目的是为真实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所使用的。建立统一的票据系统后,非法票据融资套利将无所遁形,监管更有效,资金通常,能源源不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区块的产生的认证机制,使具有技术实力的机构才具备新区块权限的做法,也促进整个行业金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建立行业技术标准,形成基于融资性票据的生态圈做了一定的铺垫。

五、结论

通过技术和业务模式的研究后认为,区块链技术引入票据市场具有一定可行性,但不能完全替代现有中心化模式单独存在。技术层面上看,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间并不矛盾,而应相互补充,才能发挥最佳效能。基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现有中心化交易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基础资料区块链、票据信用评级区块链、票据交易区块链三大子区块链系统。三大区块链系统能对现有系统形成一定的补充,利于票据从出票、承兑、贴现、转贴、再贴现等环节进行有效监管和数据追溯共享。

(二)建立区块链金融机构认证体系,凡具备实施区块链技术条件的银行或机构,均需经交易所或相关监管部门认证,才可实施。每年定期接受安全指标检查,并设计一定的隔离措施,以便增强安全长效机制,防止金融风险在区块链系统内的无序蔓延。

(三)完善票据市场区块链技术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建议形成央行统领,上海票据交易所具体执行的一级区块链体系,结合各金融机构的二级区块链+工商企业信息数据+财税区块链共享的区块体系,共同遵守,有序发展,促进整体生态圈的构建。

(四)加强系统安全管理与防黑客病毒应急机制建设。尽管区块链有加密算法,目前很安全,但无法确保未来安全性,链条一旦被病毒所侵犯,极易蔓延传染,引发更大危机,因此,建议票据区块链物理隔离,走专线而不触公网Internet,以便形成天然防火墙,增强安全性。

(五)票据系统区块链体系能规范融资性票据,助力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融资性票据对中小企业获得低成本资金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技术手段构建票据区块链系统,能有效监控票据融资的空转循环和套利问题,引导票据服务于实体经济。

(六)建设区块链金融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体系。区块链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需专门研究机构不断推进,才能更好落地。虽然区块链在融资性票据监管领域具有一定价值,且这种价值可以从技术层面辅助监管,却能完全替代监管,即技术模式不能代替监管本身。

喜欢 (1)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