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贴现通业务案例分析

每日一贴 王媛媛 评论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世界性和长期性。进入21世纪,中小企业数量急剧上升,在经济发展中逐渐成为主要推动者,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融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的探索中,票据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

本文以上海票据交易所票据融资创新业务——贴现通业务为案例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贴现通的研发背景、参与主体及运行流程,针对贴现通的创新之处进行分析,得出贴现通在服务中小企业中具有以下优势: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实现资金对中小企业的精准灌溉;为商业承兑汇票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盘活中小企业沉淀的票据资产;规范票据经纪行为,净化票据贴现市场运行环境;促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以上五个方面强化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同时分析出贴现通业务在监管政策、推广模式、系统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贴现通业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包括完善票据交易背景审核要求、拓展系统功能、建立激励考核机制、中小银行积极扩充线上票据业务增强竞争力、完善票据市场制度建设等六个方面,以期在未来更好的服务于中小企业,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对未来票据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2.2 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与现状

2.1 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历程及现状

2.1.1 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历程

2.1.2 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2.2 “贴现通”业务上线背景

第3章 “贴现通”业务案例介绍

3.1 “贴现通”业务发展现状

3.2 “贴现通”参与主体

3.3 “贴现通”业务流程

3.3.1 信息登记

3.3.2 询价交易

3.3.3 清算结算

第4章 “贴现通”业务案例分析

4.1 “贴现通”创新分析

4.1.1 五大商业银行作为票据经纪机构,打破原有票据贴现业务参与模式

4.1.2 经纪机构通过贴现通系统发布全国范围内的询价贴现

4.1.3 采用询价交易方式对贴现票据定价

4.1.4 票据贴现无需另外开立账户

4.2 “贴现通”优势分析

4.2.1 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4.2.2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实现资金对中小企业的精准灌溉

4.2.3 为商业承兑汇票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盘活中小企业沉淀的票据资产

4.2.4 规范票据经纪行为,净化贴现市场运行环境

4.2.5 促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3 “贴现通”问题分析

4.3.1 监管差异成为“贴现通”发展障碍

4.3.2 部分金融机构利用贴现通办理异地贴现存在限制

4.3.3 “贴现通”业务覆盖面小,影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

4.3.4 “由上到下”的业务模式不利于业务推广

4.3.5 票据经纪机构兼营经纪业务可能产生道德风险

4.3.6 中小银行电票系统建设迥异

第5章 案例启示

5.1 完善票据真实交易背景的审核要求

5.2 加大贴现通宣传力度,拓展系统功能

5.3 银行内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5.4 中小银行积极扩充线上票据业务种类,增强竞争能力

5.5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金融服务的专业性

5.6 完善票据市场制度建设

5.6.1 制定票据经纪管理办法,规范票据经纪业务的运行

5.6.2 研究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增强行业约束

第1章 绪论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世界性和长期性,进入21世纪后,中小企业数量急剧上升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同时中小企业融资矛盾越来越尖锐。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史悠久,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票据市场的创新发展,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有重要意义。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统计中,截止2018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到1820万家,占规模企业总数量的99.8%,比201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增长115%。同时,中小微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员达到23387.6万,占全部企业就业人员的79.4%;拥有资产总计达到 402.6万亿元,在全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约为77.1%。其中约达一千万家中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福建等五个省市。

中小微企业的税收、就业、产值、资产均超过全总量的一半,已然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点支撑力量。但是数量规模如此庞大的中小企业,平均生命周期仅为2.9年,存货10年以上的中小企业不超过2%,这意味着平均每年倒闭的中小微企业数量超过百万家。中小企业又因为自身规模问题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此外中小企业还存在业务不稳定、自身财务风险高、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运营资金不足等内部矛盾,这些原因共同造成了中小企业的两难困境。

在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中,票据业务是应用最为久远的融资方式之一。因为票据市场距离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最近、对企业再生产过程的作用最直接,所以票据市场在短期融资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200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主导建设并参与管理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lectronic Commercial Draft System,下文简称为ECDS系统)上线运行,纸质票据被电子票据迅速取代,票据市场进入电票交易为主的时代。2017年10月9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正式移交切换至上海票据交易所进行运营。

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下文简称为票交所)数据,2019年,票据市场全年业务总量达13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9.04%。其中商业汇票累计签发承兑量、票据累计贴现金额分别为20.38万亿元、12.46万亿元,票据累计贴现金额同比上升25.33%。根据数据显示,贴现增量在企业贷款增量中占比达到16.77%,企业通过票据贴现获得资金成为支撑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力量。此外,2019年末,出票人为中小微企业的占全部票据承兑余额的 69.9%;贴现申请人为中小微企业的占比为81.39%。可见票据成为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问题的重要突破点。

“十三五”期间,用票企业数量实现飞速发展,2020年用票企业家数增加至270.6 万家,中小微企业用票家数近267万家,市场占比98.7%。商业汇票的大量使用及贴现量的增长体现出中小企业对票据业务特别在贴现业务的需求上逐步扩大,贴现业务的有效开展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突破点。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海票据交易所利用自身优势,同时为了促进票据市场的创新发展,提升票据贴现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于2019年5月投产上线“贴现通”业务系统。

2019年5月27日贴现通投产上线同时,宣布确定5家商业银行为票据经纪机构试点,包括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江苏银行。

1.1.2 研究意义

本文以票据创新业务“贴现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贴现通的运行现状及运行流程,总结贴现通的推出从哪些方面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总结贴现通业务的创新点及优势所在,同时挖掘“贴现通”作为新产品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拓宽产品发展思路,提高竞争力。由此及彼,通过贴现产品的创新为解决票据市场发展缓慢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环境以及推进技术创新,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发展进行理论梳理。

(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具有世界性

张广宁(2009)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是阻碍企业发展、中小企业进入两难困境的主要原因。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不仅可以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同时也是解决实体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抓手。吕劲松(2015)认为,世界各国存在的中小企业都面临融资困境,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则又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高艳(2021)认为,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根源在于自身缺乏对原创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的关注,即使占据数量上的优势,由于缺乏长期战略,中小企业生存周期持续降低。

(2)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原因

李扬、杨思群(2001)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来源于自身企业生命周期短,同时企业的信誉程度较低、企业资产状况较差,在贷款中难以获得高质量的融资担保。胡乃武等(2006)指出,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普遍较低,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道德风险爆发的几率更高。林毅夫、李永军(2001)指出,中小企业在获得资金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资金获得效率,会隐瞒不利信息导致资金供求双方产生信息不对称引发道德风险,包括在合同谈判期间、签订过程中以及之后的资金使用过程中,最终导致逆向选择。王朝弟(2003)指出,有贷款能力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大中型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集中在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多分布于县市级,信贷权限受限,且贷款程序不满足中小企业资金周转“短、频、急”的特点。吕劲松(2015)认为无风险利率的居高不下提高全社会的融资成本,且金融资源配置具有二元特征,中小企业长期在夹缝中求生存。

1.2.2 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研究

Gertler & Lown(1999)认为票据市场伴随企业商业信用发展逐渐成熟,推动票据市场建设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肖小和、邹江和汪兴办(2012)认为票据作为货币市场的基础工具,票据市场也是货币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票据更为频繁,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和支付工具。肖小和、张雯和李洁(2018)认为,电子票据的诞生解决了纸质票据使用中的痛点,在市场认可度和法律制度保障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肖小伟、李亮和赵思彦(2018)认为票据电子化的不断加深能够提高票据在市场中的流转速度,降低时间成本提高业务效率,满足中小企业融资时“短、频、急”的特点。

安起雷等(2019)认为,在严监管、去杠杆的改革背景下,传统的债权融资体系难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且非银行的社会贷款渠道也大大受限。电子商业汇票本身带有的真实贸易背景,可以实现更安全、便捷、透明、低成本的融资。

肖小和、金睿(2019)认为,票据市场经历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发展,成为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据市场可以实现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但是票据市场的发展却无法满足经济高质量增长对票据服务的要求。票据业务中的商业承兑汇票发展远远落后于银行承兑汇票的发展,票据市场应当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票据供给侧的创新能力。肖小和、李紫薇(2021)认为,在经济与金融进入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社会需求开始从低质量向中、高质量进行转变。同时金融科技持续发展、票据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电票系统改进等宏观条件为票据融资业务促进区域金融良性发展循环、提高行业运行效率奠定了基础。票据融资业务将继续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完善金融体系、推动金融市场供给侧创新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2.3 文献评述

国内外学者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票据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

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划分为企业自身、金融机构、市场环境等三方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点在于解决企业的信用缺陷,中小企业短时间内难以跻身大型企业行列,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但研究多集中于银行信用机制的完善,对票据增信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票据市场的研究多集中于票据融资困境研究,票据市场的分散、缺乏统一的管理成为票据市场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借助“贴现通”业务,探索提高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效率的方式,通过对“贴现通”的具体分析,研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突破点。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六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票据业务的创新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突破点。同时梳理国内外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票据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作用等方面的文献得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并指出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及现状,主要包括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流程及现状、贴现通业务的研发背景。第三章“贴现通”业务案例介绍。针对贴现通业务的发展现状、贴现通业务的参与主体及贴现通业务的运行流程进行介绍。第四章,“贴现通”业务案例分析,主要分析贴现通业务相较于传统的贴现业务存在的创新之处,同时论述贴现通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起到了正向作用,以及在试运行阶段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案例启示,对票据融资创新业务“贴现通”更好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最后结论与展望,通过前文论述得出票据融资业务的创新能够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在未来,票据市场业务创新依然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1.3.2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具体研究“贴现通”业务。

文献分析法:本文通过翻阅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票据市场、商业汇票等相关的文献,归纳总结了中小企业相关融资问题及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并提炼出本文的研究框架。

案例分析法:本文对上海票据交易所的“贴现通”业务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特点、优势、运作模式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等,并结合中国票据市场发展趋势,对“贴现通”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建议。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各类创新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但贴现通与以往产品创新存在差异,首先贴现通业务引入银行作为票据经纪人,这是票据市场发展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以往的票据市场并未进行此类研究。其次,以新型产品 “贴现通”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业务运行的全过程,并较为全面的对贴现通的创新之处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比较贴现通业务的优越性。

1.4.2 不足之处

本文的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由于数据获取渠道有限,本文的数据资料归纳不全面,在对贴现通业务进行数据总结时存在局限,但仍希望通过本文案例的研究分析,对贴现通业务进行良好的总结。

(2) 本文虽然选取了创新性产品“贴现通”进行分析,由于“贴现通”业务的客户数据属于商业机密,本文的分析角度可能不够全面。

(3) 本文对贴现通业务提出的建议根据书面规定存在的矛盾进行总结,并未经过实

践的检验,在实际成效中缺乏检验可能存在说服力不足。

第2章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与现状

2.1 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历程及现状

票据市场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传导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贴现通”业务是上海票据交易所立足于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现状推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2.1.1 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历程

关于我国票据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周朝,产生于借贷过程中,这是票据伴随信用行为的最早记录。之后伴随商品贸易的发展,票据逐渐产生汇兑功能、支付功能,票据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对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起到了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代,票据市场经过长期的动荡,且在建国初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票据市场发展停滞不前。80年代之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得到重视,票据开始重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三角债”问题成为当时中国经济运行的凸显矛盾,票据市场成为解决三角债问题的出路,为了推动商业票据的发展,票据市场开始进行强制性改革。票据市场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票据业务量与日俱增。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纸质票据的缺陷日益突出,为了解决纸质票据的风险,2009年10月2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建设并参与管理的ECDS系统正式建成运行,电子票据迅速取代纸质票据成为主流。

2016年,受票据风险案件的影响,票据市场步入严监管阶段,票据的发展进入短暂的低迷期,市场规模出现萎缩。针对这一年爆发的风险事件,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上海票据交易所。上海票交所的成立是我国票据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我国票据市场步入规范创新阶段。同时为了对票据市场进行专业监管,2017年10月9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正式移交切换至上海票据交易所进行运营。

2.1.2 中国票据市场发展现状

(1)票据市场业务持续上升

2020年票据市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快速恢复正常运行,充分发挥了政策传导、支持实体经济的市场功能。全年票据市场业务总量148.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77%。其中,承兑22.09万亿元,增长8.41%;背书47.19万亿元,增长1.55%;贴现13.41万亿元,增长7.67%,贴现规模同比增长,且线上融资较为活跃。此外票据二级市场交易活跃,2020年全年交易64.09万亿元,增长25.81%。其中,全市场转贴现交易量为44.11万亿第2章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与现状元,同比增长13.61%;票据回购全市场回购量为19.98万亿元,同比增长64.87%,交易总体活跃,质押融资功能持续增强。

(2)票据市场创新产品持续涌现

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后,引导票据市场持续回归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解决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随着上海票交所业务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产品的持续推出,票据产品体系不断完善。继2019年1月推出“票付通”后,持续推出“贴现通”、标准化票据、供应链票据等新型产品,并于2020年11月上线跨境贸易融资转让服务平台。

商业银行也积极探索票据业务的创新发展。招商银行推出“票据大管家”,致力于打造综合化的银行票据管理平台;工商银行推出“票据池”业务,实现集团内票据信息的统一管理。

(3)电子商业汇票占据主导地位

ECDS系统的成功上线使票据市场进入电子票据时代。上海票据交易所接管ECDS系统后推出“纸电融合”政策,票据的电子化进程进一步加深。

2017年全年,上海票交所商业汇票承兑发生额中使用电票进行承兑的占比达89%,票据贴现中电票使用占比达97%,转贴现及质押式回购占98.5%。2018年,上海票交所实施纸电交易融合,真正实现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的同场交易,标志着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的电子化票据集中交易平台基本建成。截止到2019年,电子商业汇票承兑发生额占比达到 97%,贴现、转贴现、回购等业务中电子商业汇票的占比均超过98%。票据业务迈入全面电子化的新时期。

(4)票据市场利率整体下行,有效传导货币政策

2020年,全年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2.71%,同比下降60个基点。转贴现利率5月达到历史地位,之后跟随货币市场其他利率品种上升至10月份的2.91%,年末有所下降。全年质押式回购利率为1.87%,同比下降64个基点。贴现市场全年贴现利率较LPR(1年期)平均低92个基点,贴现利率对货币信贷、宏观审慎政策调整反应灵敏,充分体现了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市场优势。

2.2 “贴现通”业务上线背景

为加强企业票据流转,2019年上海票据交易所推出“贴现通”版块后,五大试点银行凭借优势率先推出“贴现通”业务,服务于中小企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拓宽“三小一短”即小企业持有、小银行承兑、小金额、短余期票据的融通渠道,进一步落实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1)国家政策支持

2016年4月27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银发[2016]126号,以下简称126号文)为票据业务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26号文重点包括强化票据业务内控管理、坚持票据贸易背景真实性、规范票据交易行为、银行开展内部自查降低风险等四方面,突出了电子商业汇票发展的必要性,电票优势更加突出。同时突出强调票据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以真实贸易为依托,创新发展票据业务,降低票据市场风险。

2017年7月的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中强调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会议强调金融的发展最终要反哺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中来,当前阶段要重视金融对中小企业的精准扶持,积极发展普惠金融。

(2)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推行提供技术支持

电子票据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商业汇票业务的透明度和时效性,能有效克服纸质票据存在极大的操作风险的缺点,降低交易成本。为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健康发展,以及进一步推广电票形成全国统一的电子票据市场,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设立ECDS 系统,我国正式进入票据电子化时代,对降低票据业务风险和成本、便利中小企业融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ECDS系统上线至今运行稳定,业务正常开展,系统参与者数从260家增加至99368家。ECDS系统是贴现通业务最后成交的关键一步。

(3)上海票据交易所发挥自身功能,引导票据市场规范发展

2016年票据违规大案频出,半年多时间票据涉案金额超100亿元,为加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管理,促进票据市场健康规范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上海票据交易所。12 月8日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上线运行,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式开业运营。全国统一票据交易平台是贴现通业务开展的第一步。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上海票据交易所业务监督管理规则》(银发[2017]279 号)对票交所业务进行管理、监督和指导。票交所立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为提升票据贴现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根据管理规则要求,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于2019年5月在全国统一票据交易平台投产上线贴现通业务模块。

(4)市场内在需求

除上述三方面原因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贴现市场需求量上升;商业银行票据承兑门槛高,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贴现量无法满足企业要求;银行将贴现业务纳入信贷规模考核指标,贴现成为商行调节贷款规模和不良率的工具,造成票据市场发展大起大落,不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票据贴现市场存在法律监管漏洞等。

根据上文所述,若想有效利用贴现市场实现短期资金有效融通,避免票据市场大起大落,创新票据贴现融资方式成为必要。“贴现通”业务的上线运用电子系统优势,以及相对健全的法律监管,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提高贴现效率,为中小企业实现“贴现快、贴现成本低”创造了条件。

第3章 “贴现通”业务案例介绍

贴现通业务是指票据经纪机构接受贴现申请人委托,在票交所交易系统中针对贴现申请人进行参数设置、信息登记、询价发布、交易撮合等步骤确定贴现机构后,再由贴现申请人与贴现机构通过ECDS系统办理完成最终贴现获得资金的服务机制安排。“贴现通” 业务的上线运用电子系统优势,以及相对健全的监管体系,降低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贴现效率,为中小企业实现“贴现快、贴现成本低”创造了条件。贴现通业务使用票据为电子商业汇票,贴现方式为买断式贴现。

贴现通业务流程如下:

贴现通业务案例分析

图3.1  贴现通业务流程图

3.1 “贴现通”业务发展现状

“贴现通”业务2019年5月27日正式上线,上线首日,五家票据经纪试点机构通过该业务发布贴现询价86笔,金额9509.3万元;达成意向成交47笔,金额4476.8万元;涉及票据49张,平均金额91.4万元。截止2019年末,已经有超过2700家企业申请参与贴现通业务,其中中小企业申请数量占比约为91%;在业务规模方面,企业累计委托票据6653张,实际撮合成功5130张,成功率达77.11%;贴现票据的平均贴现率为3.07%,较同期全市场电票平均贴现率低23个基点。

在开展贴现通业务的过程中,浙商银行已受理各类企业客户的票据经纪委托金额超过 22亿元,其中60%以上为中小企业;达到最终成交意向的金额超过15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65%;经纪签约客户超过500户,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浙商银行见证了“贴现通”业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降低中小企业贴现成本的实际成效;江苏银行累计为400余家企业达成约40亿元撮合交易;截止2020年6月,超过300家企业与浦发银行合作开展票据经纪业务,其中受理贴现委托累计超过21亿元,累计撮合成交超过18亿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受疫情防控影响,企业办理票据贴现存在诸多不便,“贴现通”业务利用线上办理优势,足不出户实现票据贴现业务全流程办理,解决企业复工复产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五家票据经纪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累计办理84笔业务,总金额达3.03亿元,涉及疫情防控相关企业总金额达6940万元。截至2020年末,累计有7819 家企业通过“贴现通”获得票据经纪服务,28165笔票据达成贴现意向,累计金额469.8 亿元。

3.2 “贴现通”参与主体

贴现通业务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票据贴现申请人、票据经纪机构和贴现机构。

(1)贴现申请人

贴现申请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中国境内合法经营注册,并有效存续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二)票据的合法权利人。票据权利人是指持有票据,可依法向票据义务人主张票据权利的人,包括持有票据的收款人和从转让人手中取得票据的受让人;

(三)票据经纪机构、贴现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2)票据经纪机构

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规定,票据经纪机构是指通过对贴现申请人和贴现机构提供票据贴现信息咨询,并进行撮合服务的商业银行。票据经纪机构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已加入上海票据交易所的全国统一票据市场交易系统;

(二)拥有履行票据经纪业务职责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设施以及专业人员等;

(三)金融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贴现通”业务目前处于试行推广阶段,票据经纪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定为五家银

行作为票据经纪机构进行票据经纪业务。

(3)贴现机构

贴现机构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已加入上海票据交易所交易系统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

(二)具备票据贴现业务的办理资质。

3.3 “贴现通”业务流程

贴现通在具体操作中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信息登记、询价交易和清算结算。信息登记(包括参数设置)、询价交易、清算结算等在上海票据交易所交易系统内完成,票据的实际贴现则在ECDS系统中发起完成。

3.3.1 信息登记

信息登记模块仅对票据经纪机构使用。票据经纪机构受理贴现申请人申请后,将贴现申请人信息及委托信息登记于上海票据交易所交易系统。作为票据经纪机构,提供票据经纪服务时,按规定与申请人签订票据经纪业务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力与义务,同时出具授权委托书。其中贴现申请人基本信息和授权委托书为必须登记的事项。同时银行在接受申请人委托后,不晚于下一工作日前完成信息登记。

银行指定的系统一级管理员进入系统后根据贴现申请人提供信息进行参数设置。信息登记完毕后,受理银行对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贴现通流程图
图3.2 贴现通第一步流程图

3.3.2 询价交易

贴现申请人的基本信息由票据经纪机构提交并编制专属参数后,进入第二环节——询价交易。询价交易环节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票据经纪人Z银行与贴现机构进行询价,经纪机构在系统内发布的询价信息由贴现申请人确定价格范围,贴现机构则自行确定。第二步,当票据经纪机构在贴现申请人给出的价格范围内寻找到合适的贴现机构后,须将贴现机构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发送回贴现申请人,最后三方达成一致意向。

询价交易环节是贴现通业务区别于传统贴现业务的最重要的环节。传统的票据贴现由贴现申请人直接与票据中介或者银行进行业务咨询,且绝大多数进行同城贴现。贴现通业务则运用电子系统将贴现机构范围理论上扩大至全国范围,足不出户实现票据贴现。因此为了实现这一新型贴现方式,在价格咨询环节中,贴现通业务采用询价交易的方式,包括意向询价、挂牌询价、对话报价。

意向询价是指票据经纪机构、贴现机构向全市场或特定群组发出的用于表明其交易意向的询价方式。贴现申请人向票据经纪银行提交委托范围,银行在票交所交易系统内发布意向询价。贴现机构则根据自身业务的需求,在交易系统内自行发布意向询价。但是意向询价不能直接成交,必须在交易系统内转化为票据经纪机构与贴现机构的对话报价后才可以成交。

挂牌询价是指票据经纪机构向全市场或特定群组发出的交易要素完整、明确的询价。同样询价时需要贴现申请人给出委托范围,在票交所交易系统内进行挂牌。贴现机构根据自身业务需要进行摘牌。挂牌询价可以在贴现机构摘牌后直接成交生成意向成交单,也可以转化为贴现机构与票据经纪机构的对话报价之后再生成意向成交单。

对话报价是指票据经纪机构向特定单一的贴现机构,或贴现机构向特定单一的票据经纪机构发出的交易要素完整的、明确的报价。对话报价达成一致意向后直接生成意向成交单。

贴现通交易流程图
图3.3 贴现通询价交易流程图

在询价过程中,受理银行要对贴现申请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保护,避免信息泄露。询价完成后,银行与贴现机构在系统内会生成相应的意向成交单,成交单上载有两机构就交易要素达成一致的约定和其他必要内容,同时附有票据清单。贴现申请人出具的授权委托书与第二步生成的意向成交单作为主要内容呈现在贴现合同中,贴现双方根据意向成交单履行合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3.3.3 清算结算

询价交易结束后银行与贴现机构形成意向成交,此时银行须按照约定的方式和流程及时将意向成交单信息通知贴现申请人,同时督促贴现申请人履行贴现合同。

贴现申请人接到经纪机构通知后须按照意向成交单中载明的交易要素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系统)发起贴现申请。贴现机构则在ECDS系统中核对贴现申请中的交易要素是否完整且符合要求,确认无误后,及时进行票据签收,并支付贴现款项至贴现申请人委托票据的开户行账户。贴现完成后,交易系统根据ECDS系统反馈的贴现信息生成贴现结算交割单,可以作为贴现凭证。贴现清算结算在结算日进行,清算成功分为两种情况:清算成功(金额一致)、清算成功(金额不同),此外,若同一票据号码的贴现信息中贴现申请人、贴入人任一要素核对结果不一致,或者结算日当日未收到ECDS系统贴现数据,则不生成结算交割单,意向成交单票据清单内结算结果由“待清算”变更为“清算失败”,贴现通业务则结算失败。

贴现通清算结算流程图
图3.4 贴现通清算结算流程图

上述三个步骤是办理贴现通业务的全部流程。除此之外,若贴现申请人在申请贴现期间撤销委托,受理银行需要在受收到撤销指令当日及时终止相关询价,并在上海票据交易所注销该贴现申请机构的委托信息。但是进入挂牌询价、对话报价及成交清算过程的撤销指令除外。除了上述情形下及上海票交所规定的其他免责事由可以撤销委托指令外,其余情况的指令撤销均属于违约行为,贴现申请人需要承担相应违约责任。票交所发布的《票据经纪业务服务协议指引》同时规定了其他违约情形及权利义务范围。

五大试点商业银行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在整个业务流程中以“经纪机构”的角色,

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对贴现申请人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负责,同时在询价过程中筛选合适的贴现机构。其最终目标是利用自身科技优势,降低贴现申请人的贴现成本,最终实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局。

第4章 “贴现通”业务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作为票据经纪机构成为贴现申请人与贴现机构间的“桥梁”,贴现通业务的顺利开展打造了全国统一的贴现服务平台,可以发挥票据参与主体的积极性,通过对贴现通业务的进一步分析,对于探索票据市场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4.1 “贴现通”创新分析

相较于传统的纸票贴现业务,贴现通作为票据贴现市场的又一次业务创新,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1 五大商业银行作为票据经纪机构,打破原有票据贴现业务参与模式

票据经纪是指票据中间人为了赚取手续费或者佣金等中间费用,从事贴现、转贴现等一系列票据买卖、信息咨询服务的活动。在我国票据经纪业务通常由那些以盈利为目的,促成票据交易行为或实施票据信息互换,以公司形式出现的票据中介机构或者个人票据掮客成为促进票据交易的主要中间人。

在贴现通业务之前,商业银行是没有参与票据经纪人这一角色的,通常作为为企业提供资金来源的贴入人,或者为了调节自身的信贷规模,在票据市场主动寻求高质量票据,或者为企业票据充当承兑人的角色,从中赚取费用,形成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贴现申请人进行贴现时一般三种模式,第一种通过票据中介信息咨询获取贴现机构信息;第二种贴现申请人自行前往银行进行贴现咨询;第三种贴现申请人直接与票据中介进行贴现,票据中介赚取贴现与转贴现间的利差。这三种典型的直贴模式都是贴现申请人与贴现机构间的直接交易。

票据中介利用贴现申请人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从中获取贴现利差,随着票据市场的扩大,近年来票据中介利用法律监管漏洞,频繁从事违法活动,增加了票据市场风险,不利于票据市场的稳定。在贴现通业务中以商业银行的身份担任票据经纪机构的角色,商业银行正式进军票据经纪服务领域,从信息发布到贴现交易完成至最后贴现的清算结算,都有票据经纪机构的参与,打破票据中介对贴现申请人与银行之间的信息垄断的现象,促进直贴市场信息透明化,最终达到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的目的。票据经纪机构的参与也是贴现通业务区别于传统贴现的主要特点之一。

4.1.2 经纪机构通过贴现通系统发布全国范围内的询价贴现

传统的贴现市场,尤其在票据直贴市场,贴现申请人通常只能在票据承兑所在地的银行或者其他从事票据业务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首先在贴现机构范围上有所限制,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有三大特点:短、频、急。在当地贴现机构有限的情况下,同时要考虑贴现机构的资金来源是否充裕,是否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其次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限制,持有的票据一般为“三小一短”即小企业持有、小银行承兑、小金额、短余期的未贴现票据,因此在贴现时竞争力不高,同样无法实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贴现通则运用银行科技技术优势,利用银行在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权限进行贴现信息的发布,贴现机构的选择范围延伸至全国范围内具有贴现业务资质的金融机构,同时也可实现向市场特定群组进行询价。由传统业务的“点对点”模式变为“点对面”模式。贴现通业务的上线,意味着符合规定的银行授信资源都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贴现融资服务,理论上每张票据都能完成贴现为企业带来融资。

反之,对于贴现机构同样适用,贴现机构通常有一定规模的闲置资金,作为贴入人,票据的质量是影响贴现交易的主要指标之一,受地域限制,贴现机构并不一定总能收到高质量的未贴现票据。贴现通业务理论上为贴现机构同样提供了全国范围内的未贴现票据资源,将贴现机构手中的闲置资金投入到经济流通中。

4.1.3 采用询价交易方式对贴现票据定价

传统的票据贴现,是由贴现申请人与贴现机构线下面谈确定票据的贴现价格。贴现通业务的创建基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与票交所全国统一票据交易系统的建立,使用票据均为电子商业汇票,即线上交易是贴现通的运作模式。同时贴现通将贴现信息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传统的定价模式显然不能满足贴现通业务的需求。因此,贴现通采用询价交易模式,包括意向询价、挂牌询价、对话报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贴现定价。www.cdhptxw.com/mryt/3176.html

4.1.4 票据贴现无需另外开立账户

贴现通的“点对面”模式不仅要求定价方式的创新,在形成统一意向进行贴现时,贴现申请人未必在贴现行进行开户。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的《贴现通业务操作规程(试行)》中,要求贴现机构支付贴现款项至贴现申请人的委托票据的开户行账户,并未限定贴现申请人必须在贴现行进行开户。而在以前的贴现业务办理中,明确要求需在申请贴现的金融机构中开立存款账户。贴现通的操作规程明确不限定在贴现行的账户,为贴现通业务的完整运行提供了保障。

贴现通通过以上四点的创新之处,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纸票贴现市场的桎梏,为票据市场尤其是贴现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出路。在促进票据市场与贴现市场发展的同时,实现了金融资源的配对,将资金盈余方的闲置资金引入经济运行之中,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实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精准灌溉,推动金融供给侧的深化改革。

4.2 “贴现通”优势分析

贴现通本质是利用商业汇票进行贴现,因此本身具有传统贴现业务的优势,包括业务准入门槛低、融资成本低、操作简便、灵活便利等。相较于以上传统贴现具有的优点,贴现通业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4.2.1 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在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之前,我国的票据市场是典型的OTC市场,贴现业务基本通过线下实现。票据中介掌握市场中的大量内部交易信息,以此为凭借帮助资金需求者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但是在长期发展中,票据中介在市场上形成信息垄断,一方面银行业务众多,贴现业务所占比例并不高,因此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对贴现申请人的信息收集不能做到完整准确;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作为贴现业务的主要参与者,规模小、业务少,没有足够的信息渠道了解银行发布的贴现信息。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票据中介存在的最根本原因,但是在贴现申请人与银行间加入了票据中介,长此以往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商业银行作为票据经纪人参与票据贴现的全流程中,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打破票据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利差获得高额利润的现象。票交所发布的《贴现通业务操作规程(试行)》中明确规定:“本规程所称票据经纪机构,是指向贴现申请人和贴现机构提供票据贴现信息咨询和撮合服务的商业银行。”首先,浙商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均位12 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列,实现了对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及部分中西部地区的有效覆盖,同时试点银行也是ECDS系统与全国票据交易系统的成员之一,在贴现信息收集方面比票据中介更具优势。

其次,银行作为经纪机构时在贴现通业务中只能进行信息咨询与撮合服务,且贴现通业务全程线上操作,贴现机构系统管理员拥有交易监控权限。并且银行需要单独设立票据经纪部门,与银行内部其余的票据业务进行区分。最后,贴现机构通过交易系统能第一时间获取申请人发布的贴现信息并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做出及时反馈,银行须第一时间将业务进程回馈给贴现申请人。交易流程透明、快速,能有效解决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发现有利的贴现价格,进而降低贴现的中间费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首次办理贴现通业务,浦发银行从接受贴现申请、编辑机构参数到完成贴现,最快可实现二十分钟内办理完成一笔贴现业务,节省财务成本上万元。

4.2.2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实现资金对中小企业的精准灌溉

贴现通在询价交易形成一致意向后,转为对话报价,在对话报价阶段是票据经纪机构与特定单一的贴现机构,或贴现机构向特定单一的票据经纪机构发出的交易要素完整的、明确的报价。这一步骤表明,在贴现通系统内,贴现申请人与贴现机构在交易信息发布时可以对交易对象进行特定筛选,例如限定贴现申请人的行业种类、是否涉农、是否绿色行业及申请人企业规模等,反之,贴现申请人也可以限定贴现机构的范围。通过准确定位制定行业、规模、性质的持票企业,实现金融资源的精准灌溉,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信息咨询与筛选成本,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

4.2.3 为商业承兑汇票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盘活中小企业沉淀的票据资产

票交所《贴现通业务操作规程(试行)》中规定“本规程所称票据是指电子商业汇票。”电子商业汇票不仅包括银行承兑的商业汇票,也包含商业信用为主的商业承兑汇票。票据的起源源于商业信用的发展,商业过程中的赊销也依赖于商业信用,由于赊销的存在,贸易发展才能突破地域限制形成全国至全球市场。票据的基础功能也是信用功能。商业承兑汇票在实体经济中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商业承兑汇票具有权利清晰、转让手续简单的优势,能快速在企业之间进行流转,同时在流转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汇票承兑企业的信用,增强社会信用意识;

其次,商票能为企业提供融资保障,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例如贴现,相较于贷款,贴现无需抵押物,可以短时间实现融资,促进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结合;

最后,商业承兑汇票可以缓解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促进商品流通发展。

银行承兑汇票由于商业银行或财务机构的信用加持,在票据市场具有天然优势,尤其经过大型银行承兑的商业汇票,属于各贴现机构争相追逐的优质票据资源。相比之下,商业承兑汇票即使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以上优势,但是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业务发展不甚乐观。因此在票据市场中,银行承兑汇票占据票据市场的绝对地位,总量约为商业承兑汇票的六倍,商业承兑汇票的流通性相对较差,贴现和背书转让时相应财务成本更高,使用规模更小。

根据上海票交所数据,2020年全年商业承兑汇票签发金额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9.77%,商票签发金额占比16.39%,较上年提升1.55个百分点。2019年末,银行承兑汇票累计签发承兑17.36万亿元,商业承兑汇票累计签发承兑3.02万亿元,占比14.82%。可以看出银行承兑汇票的份额接近商业承兑汇票的六倍。

商业汇票承兑签发规模
图4.1 2018-2020年商业汇票承兑签发规模及占比变化数据来源:上海票据交易所
 票据承兑在社会融资规模

图4.2 票据承兑在社会融资规模的占比逐渐上升数据来源:上海票据交易所

贴现通业务利用的ECDS系统,其研发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商业汇票的发展,包括商业承兑汇票。长远来看,贴现通业务的顺利开展将有助于商票持票企业在系统内寻找到风险偏好更高的贴现银行,为商业承兑汇票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盘活企业沉淀的票据资产,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4.2.4 规范票据经纪行为,净化贴现市场运行环境

票据中介作为票据经纪业务的主要参与者伴随票据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票据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票据中介有效的提高了市场的交易效率,缓解了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贴现问题。但是另一方面,票据中介风险大案频出。2016年1月28日,中信银行兰州分行票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涉案金额达9.69亿元;4月8日,天津银行上海分行票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涉案金额达7.86亿元;7月7日,宁波银行员工违规操作办理票据业务,涉案金额达32亿元。

在这些重大票据业务风险案件中,票据中介的身影如影随形。而票据中介本身具有重大风险:首先,票据中介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制度规范。没有明确的市场准入制度,就会导致票据中介机构鱼龙混杂,专业性良莠不齐,更容易利用法律漏洞进行违规操作;其次,民间票据中介监管存在漏洞。票据中介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会与银行内部人员勾结,极易发生道德风险或者操作风险。此外企业的票据多为中小银行进行承兑,例如农商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此类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监管体系比大型商业银行差,风险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在与票据中介合作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票据中介的违法行为,例如一票多卖、票据造假等,导致行业乱象丛生,票据市场发生动荡。

五大试点银行作为贴现通的票据经纪机构,首先,具有相对完备的风险防控机制,能及时做到对票据业务的风险自查。其次,银行需要对贴现申请人的信息真实性负责,对于正常票据而言无疑多了一层看不见的“银行信用”保障。再次,在贴现通业务运行中,机构管理员可以对业务进行监控审核。最后,贴现通业务最后贴现运用ECDS系统,ECDS系统中的业务受到上海票交所的实时监控,从制度和技术上有效防止了各类逃避监管、隐匿票据资产、转移信贷规模行为的发生,有效解决了纸质票据在使用中的痛点。

4.2.5 促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近年来金融改革的重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涵包含五个方面,分别是:改善金融供给、畅通金融供给渠道、优化金融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发展票据业务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抓手之一,除了票据市场在货币市场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外,还主要因为以下原因:首先,票据不仅可以发挥货币的相应功能,同时可以调整信贷,出票时发挥支付功能,贴现时发挥融资功能;其次,票据签发能解决从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难题。票据签发流转到关联上下游企业时充当“货币”,但是票据签发本身是商业信用的展现,从票据流通开始就实现了信用的扩张;再次,票据业务开展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票据融资相较于贷款、发债都具有手续简便、成本低的优势;最后,票据流转依托商业信用,而一家企业的票据更多的流向与之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本身带有供应链属性。因此推动票据市场的发展对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贴现通业务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产品,主抓贴现市场尤其直贴市场的业务发展,盘活企业无法及时贴现的沉淀票据资产,利用票据贴现,带动货币资金与商业信用的流通,同时完善金融服务,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4.3 “贴现通”问题分析

贴现通业务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与传统贴现相比具有上述五点优势。但是贴现通在运行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4.3.1 监管差异成为“贴现通”发展障碍

2016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

(银发[2016]224号文)明确指出;“企业申请电票贴现的,无需向金融机构提供合同、发票等资料。”而在《票据法》和票交所关于贴现通业务的公告中明确要求贴现申请人的票据的签发、转让和取得,应该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务债权关系;对于票据经纪机构来说,票交所要求票据经纪机构对贴现申请人的信息真实性进行审核,但是在贴现申请人信息提交中并未包括票据背后的真实贸易背景;对贴现机构来说,在票据交易系统中对贴现申请人的真实贸易背景不是必填项,但是在进行贴现时,银保监部门要求贴现机构对真实贸易背景进行审核。三者遵循不同的条例制约,针对贴现通开展没有完整统一的规范要求。

4.3.2 部分金融机构利用贴现通办理异地贴现存在限制

贴现通业务的特色之一就是“点对面”的服务模式,因此有跨区域办理异地贴现的可能,但是部分的金融机构在进行异地贴现时可能面临监管约束。例如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银监发[2018]4号文)中直接明确“村镇银行跨经营区域发放贷款、办理票据贴现与承兑(不含转贴现)业务”认定为违规违法展业。因此在上述文件的制约下,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贴现通业务进行票据贴现时会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贴现通业务宣传的“点对面”实际效果。

4.3.3 “贴现通”业务覆盖面小,影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

“贴现通”业务目前处于试点阶段,对于贴现通业务的优势分析也着重在能够通过票据经纪机构的增信作用,打破银行授信额度有限的局面,理论上实现每张票据都能贴现等方面。贴现通虽然能在一定程度实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但是票据经纪业务作为“中间业务”的其中一项,在银行的利润构成中占比较小,在以后的推广实行中吸引力并不高,影响大型金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这些大型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往往遍布全国。

此外,贴现通在设计理念上并未排除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但到目前为止,贴现通暂不支持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业务。商业承兑汇票由于风险高于银行承兑汇票,因此在利润利差上也比银行承兑汇票高,商票业务无法顺利开展,也会打击金融机构参与的积极性。

4.3.4 “由上到下”的业务模式不利于业务推广

现阶段贴现通业务的推广模式是“上层设立独立部门,基层实际操作”的由上到下的业务模式。五大票据经纪试点机构在总行层级设立独立的票据经纪部门,但是实际进行贴现时,往往由贴现申请人到所在地的基层分支机构进行信息咨询,并提交相应资料。对公客户经理的基层考核制度中,票据经纪业务占比小,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客户经理对票据经纪业务的宣传并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贴现通业务的推广。

4.3.5 票据经纪机构兼营经纪业务可能产生道德风险

贴现通业务是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之外,额外兼营票据经纪业务。但是试点商业银行作为内在运行机制成熟完善的银行,本身票据业务繁多,且票据业务是银行调整信贷规模传递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虽然规定要求商业银行要做到票据经纪业务与票据其他业务的隔离,但在实际操作中,本身作为票据经纪机构的商业银行也可能成为第三者即贴现机构,因此容易产生利益冲突,与自身业务混同,银行可能会出现将优质票据首先推荐给自家银行,不能消化的风险较高的其他票据再投入市场,这就背离了贴现通业务降低信息不对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初衷。

此外,票据经纪机构的推广模式是由总行层面加入系统,基层支行进行具体操作,而基层通常专业人员较少,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其他部门代理的现象,容易造成信息泄露,产生道德风险。

4.3.6 中小银行电票系统建设迥异

2009年人行推出ECDS系统,其后国有大行以系统直连的方式直接参与系统。但是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数量众多,发展也良莠不齐。因此中小银行整体制度建设、人才储备、业务资源等方面处于劣势。大部分中小银行采取代理方式接入电票系统,部分中小银行接入系统后并未推广到所有分支机构,因此,中小银行票据业务整体发展缓慢。之后ECDS系统由上海票交所接管,ECDS系统中贴现后的业务处理转移至票交所系统,中小银行开始使用票交所系统处理电票业务。但是中小银行自身缺陷并未补足,而贴现通业务的贴现环节需要ECDS系统的参与,中小银行在电票系统建设发展中参差不齐,对贴现通之后的推广也是不利条件。

第5章 案例启示

针对“贴现通”业务在自身缺陷及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促进“贴现通”业务的深入发展,本章总结出以下六方面的启示。

5.1 完善票据真实交易背景的审核要求

贴现通作为上海票交所推出的创新基础设施产品,对贴现通的业务操作流程有绝对发言权,其中针对“贴现通”业务中的真实贸易背景审核,综合三方参与主体的监管要求,对票据中的真实贸易背景审核应进行明确要求。保证从贴现信息登记开始,票据的真实性就得以确认。电子信息可以循环使用,正式贴现环节,可以减少贴现机构的审核压力,进一步加快票据贴现的融资速度。

5.2 加大贴现通宣传力度,拓展系统功能

贴现通业务在现行阶段只有银行承兑汇票可以进行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并未包含在内。贴现通业务系统内转贴现业务的操作量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上海票据交易所要加大贴现通业务的宣传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贴现通业务模块,拓展贴现通业务系统功能,适当放宽业务范围,稳步推进票据经纪业务的发展。完善系统模块设置,提高贴现通业务的吸引力,调动其他金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

5.3 银行内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商业银行作为票据经纪机构在贴现通业务推广中,最突出的矛盾是票据经纪业务与银行其他票据业务无法实现有效隔离,造成业务混乱。由于贴现通目前推广模式是“由上到下”,因此通过总行票据经纪业务服务中心,建立完整的票据经纪业务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将票据经纪业务的推广纳入客户经理的考核范围,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客户经理积极宣传贴现通业务,同时针对中小企业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分支机构人员的考核标准应略有不同。

此外除了建立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外,商业银行可以参考国外票据经纪业务的发展模式,研究成立票据经纪子公司的可能性。引导合格的试点机构独立持牌运营,通过独立经营、单独台账,建立起票据经纪业务与其他票据业务之间的防火墙,避免产生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5.4 中小银行积极扩充线上票据业务种类,增强竞争能力

中小银行以往的票据业务开展一是将票据业务作为调整其信贷业务的工具,并未将票据业务作为单独的一级业务进行考核;二是中小银行天然具有服务中小企业的优势,由于票据的供应链属性,票据的流转依赖核心企业的商业信用和业务发展,票据在商品贸易中可以发挥支付功能,中小企业为了打通核心企业的服务需求,建立相应的票据服务。因此中小银行的票据业务发展良莠不齐,并且在系统建设、人才培养、经营理念中与大型银行存在分歧。中小银行只有改变对票据业务的固有观念,同时利用自身在创新开拓、科技建设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线上票据业务,增加票据业务种类,完善票据服务质量,才能在众多参与者中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优质的贴现机构或票据经纪机构。

5.5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金融服务的专业性

中小银行发展受限的另一原因是银行内部专业人员数量少,票据服务质量较低。因此,中小银行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包括票据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包括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的引进,解决中小企业在上海票据交易所系统接入的难点,由代理接入转为直接接入。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可以为中小银行参与“贴现通”业务提供后备力量支持,为“贴现通”业务的进一步推广发挥积极作用,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做出贡献。

5.6 完善票据市场制度建设

5.6.1 制定票据经纪管理办法,规范票据经纪业务的运行

通过制定单独的票据经纪业务管理办法,添加票据经纪业务的基本原则条款,同时明确票据经纪业务的操作细则,包括市场准入,明确票据经纪业务范围与业务模式,防止票据经纪业务与其他业务进行混淆。同时完善票据经纪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规定票据经纪业务从业人员的数量、完善信息系统,建立票据经纪业务从业人员的准入退出管理制度,例如规定票据经纪业务从业人员票据业务行业经验在3年以上,高管人员则具备5年以上票据业务从业经验等。

5.6.2 研究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增强行业约束

在内部监控、外部监管外,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是票据经纪业务的第三道防线。贴现通在试点结束之后,票据经纪业务的发展规模和各类参与机构会逐步增加,形成稳定的市场,因此可以成立票据经纪自律组织,对票据经纪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在行业自律组织的基础上,依托或联网信息平台,建立行业信息共享平台,即使共享票据经纪市场的信息,各成员也可以进行互相监督,增加票据经纪业务的公平性与透明度。还可以通过违法业务开展的通报对行业内的参与机构起到警示作用。

结论与展望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同时中小企业在数量规模和对经济体的发展贡献中占据主要地位。基于商业信用而产生的票据尤其是商业汇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衍生出信用功能、支付功能、结算功能、融资功能、宏观调控功能等,成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信用工具。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票据的使用中中小企业占据主要地位,尤其在票据直贴市场,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0%。因此即使票据市场存在诸多风险,票据市场在货币市场中的地位也无可替代。

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活力源泉,票据业务的创新对于加速票据市场发展,完善票据市场产品体系、进一步促进商业信用的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电子商业汇票的发展,解决了传统纸票存在的重大风险,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解决票据空转、票据“打飞”、虚假票据等问题,促进了票据市场的绿色健康发展。本文以“贴现通”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贴现通的运行流程、创新之处、优势分析及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得出贴现通的发展结论。

在微观层次,贴现通相较于传统的贴现融资存在四处创新之处,通过这些创新优势,贴现通在贴现市场具备五点运行优势,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获得融资,解决企业“贴现难、贴现贵”问题,进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同时,贴现通也存在相应的发展问题,本文中针对这些漏洞也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

在宏观层次,贴现通业务的推广切实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企业通过使用贴现通,改善融资结构,特别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贴现通做到了打破直贴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财务成本。同时贴现通的推行也为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窗口,对缓解票据市场发展缓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未来,票据市场依然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主要切入点,贴现通业务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政策支持和风险管控是试点阶段重点关注问题,解决这两点潜在问题,对贴现通的顺利推广意义重大。此外,借鉴贴现通研发,票据市场的未来发展要善于使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开展业务,降低机构成本,也可以提高机构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借助票据本身具有的供应链属性,积极发展供应链票据业务,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以产业链为产品设计链条,发展不同产业链的票据融资特色业务,促进票据市场的创新发展,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喜欢 (2)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