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推进票据业务回归本源 助力实体经济的思考

每日一贴 wgjto 评论

商业汇票自诞生之日起,就因其独特的优势而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不仅丰富了企业支付手段、降低了财务成本、提高了资金效益,还促进了企业之间信用的形成、维护和提升,为企业加快商品周转、扩大生产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近年来票据业务发展中存

商业汇票自诞生之日起,就因其独特的优势而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不仅丰富了企业支付手段、降低了财务成本、提高了资金效益,还促进了企业之间信用的形成、维护和提升,为企业加快商品周转、扩大生产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进票据业务回归本源 助力实体经济的思考

一、近年来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几个异常现象

近10年来,票据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异常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票据业务的脱实向虚现象。本应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票据业务却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票据承兑、贴现的增长与商品销售的增长不匹配,据查相关资料,2007年票据承兑量和贴现量(含转贴现)分别是5.87万亿元和10.1万亿元,至2016年,票据承兑量和贴现量(含转贴现)分别是18.1万亿元和84.5万亿元,增长3.08倍和8.37倍,远高于同期商品销售增长,特别是个别年份,票据业务的发展更是与商品流严重脱节。

2、票据出票形式五花八门。本来企业根据需要向银行提出开票要求,银行在对企业开展评级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授信并给予承兑。但近年来却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情况,有贷款做保证金,然后再开银票的,有存款(理财)利息前置开银票的,也有以购买贵金属再质押开银票的,绝大部分都是融资开票,而真正因商品交易开票的比例越来越小。

3、票据转贴现(回购)存在无序竞争现象。票据从一级承兑市场快速发展后,金融系统票据贴现、转贴现(回购)市场相应出现大繁荣,贴现量、转贴现量也大幅增加,一时间,票据融资业务短平快的赚钱效应,促使很多银行掀起全行做票高潮,票据融资业务也成了一些银行(分行)的主要盈利增长点。在这过程中各行为了争夺票源,使出浑身解数,相互压价、绕规模、同业代付等等手段,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无序竞争。同时从事票据融资、票据撮合的掮客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更促进了票据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和无序的竞争。票据业务成了遍地黄金,从事票据融资业务就是找到了快速赚钱的门路,造就了无数票据中介富翁。直至近年来,动辄几亿、几十亿金额的票据大案频发,突然间,票据业务又成了洪水猛兽,似乎一夜间,票据业务就从最赚钱行业成为风险最大的业务。

二、票据业务快速繁荣原因分析

是什么原因使票据业务的发展在短期内如此快速繁荣?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在票据承兑环节的弱监管,为票据融资业务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一是反映在票据融资利率上,近10来,除在2013年部分月份的“钱荒”时期,其余大部分时间的票据贴现利率都低于同期贷款利率,2008-2009年期间还出现过2%以下的超低贴现利率,在2014-2016年的大多数时间里也长期维持在3%左右。二是银票在出票承兑环节对真实贸易背景的管理规定较为宽松,仅要求出票人与收款人之间有交易合同则可,对增值税发票的要求是出票后3-6个月补充就行,致出票环节的贸易背景真实性基本不受监管约束,为出票承兑的繁荣敞开了大门,并为票据贴现市场提供了充裕的票源。

2、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网点的快速扩张是原因之二。随着各行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每一个分支机构都把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作为扩大存款规模、竞争客户数量的首选,“存50%保证金开100%银行承兑汇票”的模式,在很多股份制和城商行流行。票据承兑业务带来的保证金存款,以及开承兑汇票所必需的担保人(企业)可以使新网点在短期内促进存款和客户数量的增加。笔者在前几年与很多小微企业交谈,说到票据业务,他们第一反应就是“存50开100”银票业务,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模式在当时的影响程度是很广泛的,可谓深入人心。但聊到真实交易背景、风险敞口的担保抵押等问题时,大多客户都是一笑而过,或者他们告诉我,这个不用担心,银行客户经理会帮你搞定。

3、银行贴现和转贴现(回购)市场的繁荣为票据融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企业在出票后,因不是与商品周转相一致,他们都急于变现,银行便为票据融资张开了“大口袋”(在2008年和2009年期间,各家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票据贴现业务,所收银行承兑汇票据说就是用麻袋装回来的,当然包括一大批跟单资料),全国各地都在“抢票”,形成了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和山西、河北、河南等煤炭钢铁等产业相关的票据交易集散地,也相继形成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的一些“票据诸侯”,他们或以“消规模”为特长、或以“转贴现加回购”为特色、或以“票据加理财”见长、或以期限错配作为拿手戏……,为票据融资的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规模没有?没事,绕规模手段多得很,先有票据贴现与回购混用科目的方法,后又找信托、券商做通道等等手段,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资金紧张?没事,有农商银行、农信社、邮储银行、国有大行等金主,最后还有央妈。就这样,脱离实体经济的,以银行为主导的完整的票据产业链(与商品交易无关)完美运行,皆大欢喜。

4、票据中介助力票据融资业务乘风破浪。起初是小中介向企业收票,聘请工作人员到出票承兑大行开展营销,与银行客户经理形成默契,锁定票源。很多出票的小微企业也嫌银行贴现太麻烦,直接将银票给中介,一手交钱一手交票,简单快速,然后小中介再将票据卖给大中介或包装后到银行贴现,从中赚取价差。后发现很多小微企业连开票的保证金也没有,中介又开始替客户打保证金;票据到期后没钱付款,又替客户支付“过桥”资金,承接一下,还旧开新。在票据转贴现(回购)的后端,大中介发展成为金融大亨,承包农商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的同业业务,直接代表金融机构开展同业票据交易,在他们的推动下,很多纸票可以一天内在3-4个行之间流转,效率极高。此外,中介还推动了银行票据业务的不断创新,无论是承兑环节的利息前置、理财开票,还是后端环节的大规模倒票和票据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流转,都离不开他们的影子,勿容置疑也为票据融资业务的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票据“畸形”繁荣的背后,一方面酝酿了巨大的风险,并最终暴发,另一方面,作为票据源头的出票企业、承兑行和前端小中介等也因此增加了沉重的负担。笔者深入多家票据结算量大的企业和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业务较为活跃的银行走访,前期没有商品交易的出票行为已经很少了。由于当年没有商品交易背景承兑的银票都是为了融资,没有商品交易背景且出票人与收款人基本都是关联企业,甚至是空壳公司,所融资金很多到了股市、房市或民间借贷等非生产流通领域,有的损失惨重,一些出票企业在票据到期后无力偿还风险敞口,倒迫承兑行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进行承接,或承兑行代为垫款后形成呆账;很多最前端的票据小中介也受到牵连,有的已破产或跑路躲债,还有的身陷囹圄。而真正有商品交易的小微企业也很受伤,通过出票贴现方式的融资成本有时比正常贷款要高2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处于供应链末端的小微企业和一些弱势的贸易企业因很难有现金回笼,都在十分无奈的情况下接收票据结算。相应的,曾经最为热门的银行票据从业人员,近年来也纷纷转岗,很多银行票据经营机构实际上已经撤销,没有撤销的也已与其他机构合并到某一角落。真所谓繁华过后是寂寞,寂寞过后终回归。

三、对票据业务回归本源的思考

当前正是票据业务回归本源,助力实体经济的时候。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已适当收紧,致票据融资利率一直走高,压缩了票据套利空间,出票企业通过票据融资的成本大幅上升,没有了出票的积极性。二是监管部门持续开展整治金融乱象活动,票据融资又是重要方面,无论是出票承兑环节,还是贴现、转贴现(回购)环节都加大了监管力度,有的地方还做出了力度较大的责任追究和违规处罚,促使银行回归票据本源。三是电子汇票的快速发展、利率市场信息的更加公开透明,也压缩了中介机构的利差空间,从事票据融资业务的中介也大幅减少或纷纷转型。除此之外,还需要各银行转变经营思想,按监管要求规范发展,对票据业务给予政策支持,让票据业务重新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由个方面着手:

(一)在票据出票方面,改变过去由银行主导、企业配合的出票模式,让企业重回主角,银行给予支持配合。

1、票据出票的动因一定要回归以商品交易为前提,建立在企业因生产经营所需原材料资金不足基础上,票据出票金额应与商品交易金额相匹配,不应该全部是百万、千万元整数;期限也要根据企业生产周期确定,不同的商品生产有不同的周转期,而不是一律为半年或一年。对于银行承兑汇票,银行在对企业充分了解,做好评级授信的情况下,尽可能给予相适应的杠杆(风险敞口),企业在产品生产实现销售收入后,及时归还银行风险敞口。若是企业承兑,银行应负责审核商品交易的真实性。

2、各银行特别是大银行要积极支持有商品交易的实体经济企业开展票据业务,既要改变过去大银行不愿承兑,而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疯狂开票的局面;同时又要防止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走向不愿开票不愿承兑的另一个极端。大银行要从票据转贴现(回购)的后端,转为重点发展一级市场的承兑业务,形成良性协调,在承兑环节增加企业授信,适当加大风险敞口,放宽敞口部分抵押担保条件,减少约束,真正让票据助力企业发展,而不是成为企业负担。目前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因其商票发展非常迅速,其票据业务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上下游票据链,一方面促进了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而另一方面,对银行的依赖也越来越弱,为银行在票据方面的发展敲响了紧钟,若银行不尽快转变思想,票据金融脱媒现象将加快到来。

(二)在票据贴现方面,银行可以在以下方面对票据融资业务转变思想,支持实体经济。

1、在监管层面转变观念,企业将因货款销售而接收的商业汇票,到银行贴现,本质上应该是企业货款回笼,而银行监管要求是将票据贴现资金视为流动资金贷款,严格按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对资金流向进行监测管理,同时将本应在票据承兑环节加强审核的企业真实交易背景,却在贴现环节做了更强的要求。近二年央行虽有放松,但各行的内部监管机构仍然会拿此事来惩处票据贴现经办员。这就要求各商业银行在审慎经营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变化而变化,把握实质风险,减少企业贴现障碍,助力企业发展。

2、各商业银行应保持一定的信贷规模支持企业票据贴现,而不是经常以没有规模为由随意将客户票据贴现业务拒之门外。与银行热衷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动辄几亿、几十亿相比,满足企业票据贴现要求,解决企业票据贴现资金急需,更应该成为各级商业银行支持的重点,这是实实在在的脱虚向实,支持实体经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急需的有效手段,而不是一味的压缩票据贴现规模去满足大项目贷款的需要。这一经营思维的形成一是源于银行传统的经营风险偏好,经营指导思想上还停留在以大为优、政府背书安全的思维中,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更没有积极性。二是与银行这几年优化收入结构,提高非息收入占比有关系,票据融资业务除少量承兑手续费外,贴现以后业务基本不形成中间业务收入,而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贷款,可以实现数额不菲的中间业务收入。在票据融资规模问题上,最终如能发展为票据贴现业务不受规模约束就更好了。

3、在票据贴现利率上,各行要改变目前以高为优、以低为劣的思维,尽可能给企业让利。目前,前端一些票据中介已率先转变,他们利用自己的资源、信息网络优势,在全国各地寻找最优价格,然后帮助企业以最低价格办理票据“贴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虽然这些中介是直接交易者较多,撮合交易者少,但就减轻企业票据融资成本这一角度而言,他们对企业的减负作用是值得肯定的,走在了银行的前面。

4、改变票据贴现业务全行营销、集中办理的管理模式。在过去,由于纸质承兑汇票的审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专门的审验人员办理,但目前电子汇票业务占比越来越大,纸票越来越少的情况下,票据贴现业务已无需再集中办理,一线客户经理则可直接办理,以提高贴现效率,减少客户办理成本。

5、各大型商业银行要适当加大中小银行及农商银行的同业授信,解决因同业授信不足而不能办理票据贴现的情况。

(三)加大央行票据再贴现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增加票据再贴现总规模,让更多的票据贴现客户从中获利。与央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票据再贴现业务总量太小,在总的货币投放中显得微不足道。据了解,票据再贴现业务在最高峰的时期,也只有少量的100多亿元余额,不仅对金融市场没有大的影响,对地方小银行、农村信用社,也没有再贷款影响大。而票据再贴现是与实体经济最为接近的资金支持业务,通过央行票据再贴现资金可降低企业票据融资成本,支持地方企业的发展,因此,建议大幅度增加票据再贴现规模,切实让票据再贴现政策惠及实体经济。

2、加强央行对商业银行票据再贴现的政策引导。一是央行应将票据再贴现额度与当地商业银行信贷总量、小微企业信贷总量、贴现总量、小微企业贴现总量等相挂钩,引导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二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有选择地对不同种类的票据进行融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探索小微企业票据再贴现名单制管理,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创新型等要求的企业,列出名单和票据再贴现支持额度,将票据再贴现的低利率传导到贴现企业身上,而不是停留在银行,让银行得利。

3、要顺应市场发展,调整相关政策,放宽对票据出票日与贴现日、贴现日与再贴现日的间隔时间规定,单张银票的金额限制,出票人与收款人“同城同行”票据不能办理再贴现的规定,因为并没有“同城同行”不能办理承兑或贴现的规定,也不能就此说明什么问题。

(四)大力发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与银行承兑汇票相比,发展商业承兑汇票的优势相对出票人(承兑人)而言是显而易见的,而最大的障碍也是来自承兑人的信用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商业承兑汇票在市场上的接受度和流通范围,也正因为如此,目前的商业承兑汇票承兑人仅停留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接受和流通。因此,笔者认为,解决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的瓶颈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目前这项工作已有了非常好的发展基础,央行在年初“关于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相关情况的公示”的相关信息显示,百行征信有限公司有望成立,对化解信息孤岛困局,缓解个人征信产品有效供给不足,防范金融风险等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下一步要在此基础上联合工商、法院等系统,将企业征信情况纳入统一平台,让百行征信公司真正发展成为能为企业及个人全方面的提供征信服务大平台,可以说大环境已经形成。

2、各银行要做好尽职调查,所有商业承兑汇票出票行,都要为企业的出票行为的真实性负责,必须建立在有商品交易背景之上,担负起管理企业出票行为的职责。对于这一点,国家监管层面应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强制银行履行相关职责,特别是在企业信用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发挥银行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商业承兑汇票信用不足问题。

3、在商票贴现环节,放宽限制,目前大部分银行都不办理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能办理的也是少数一些国有大型企业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这样就形成了大型企业越来越强势,而小微企业则越来越被边缘化的情况。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也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商业承兑汇票也会越来越繁荣,整个票据业务也终将进入良性发展。

(五)发挥中国票据交易所职能,尽快实现企业在票交所开展直接票据交易。我一直认为,票据交易所的成立和运行是划时代的,是我国票据发展史上里程碑的一件大事,它将改变票据交易结算方式,推动票据业务跨入新纪年。目前票据交易所的参加者无论是法人类还是非法人类都仅限于金融机构及金融机构作为管理人设立的各类投资产品,企业还不能参与其中,在业务范围方面也仅停留在纸质商业汇票登记和银行间转贴现及回购交易业务。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参与主体,增加交易品种,尽早地成为所有企业、机构和个人可以参加的,所有商业汇票可以在票交所直接交易的平台。对此,票据业务的所有相关方,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为此做好充分准备。通过票据为纽带,让全社会支持企业发展,企业将自己持有的票据放到票据交易所交易,投资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合适的票据进行买入,将居民资金直接进入企业生产经营或商品流转环节,既增加居民投资渠道,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又解决企业流动资金急需,减轻企业融资成本。

(六)规范网上票据发展,实现投资人与企业票据融资的直接对接。目前的网上票据业务,虽然发展很快,但因管理不规范,良莠不齐,除少数大型的互联网票据平台外,很多中小互联网票据P2P平台业务在信息沟通,信用保证,风险防范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在政策上制订管理办法,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引导他们加强管理,规范运行,在中国票据交易所还不能实现全体机构、企业和个人参与的情况下,互联网票据平台在票据理财的基础上,探索增加票据摄合交易,即企业有票据融资需求的信息发布到平台,投资者直接购买,真正实现投资人与融资人的直接对接,扩大直接融资,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增长。二是探索建立区域性互联网票据平台,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依托有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开展票据融资担保,条件成熟时,将平台融入中国票据交易所。

(七)加强风险防范,促进票据业务健康发展。规范的、健康的票据市场也是票据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方面。防范票据融资业务风险首先是要在票据出票、承兑、贴现各环节都必须有真实的贸易背景,无论是银行承兑汇票还是商业承兑汇票,都不脱离实体经济之间真实的商品交易,票据都要依附在商品交易上,与商品交易行为相一致,只有这样,票据风险便能有效防范。其次,探索区块连票据业务在票据风险防范的作用,区块连技术目前正在兴起,它在票据方面的运用,我认为最大的好处是防范风险,其基于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并由此构建成的智能化、加密不可篡改的数字票据,可以有效防范票据风险,规范交易行为,在社会信用体系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使票据在承兑、流转和托收各环节的参与者提供信用支持。因此,即使在信用体系完善后,也具有很强的增加信用透明度,防范风险的优势。第三是所有参与票据交易的从业人员要守住道德底线,规范自己的行为。银行方面,加强员工思想教育,杜绝操作风险;企业方面,遵守信用,做到交易行为真实。只要大家共同遵守票据各环节的交易规则,票据风险就能降到最低。作者:谢荣杰 工商银行江西赣州分行票据中心

喜欢 (2)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