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当票据P2P走下神坛——互联网票据不完全编年史

每日一贴 wgjto 评论

久不更新,掉粉无数,吓得小西提笔疾书,一来感谢始终对拖沓的小西不离不弃的你,二来维护下票据界不入流小网红的网络形象。 今日小西回归和大家聊聊票据P2P的那些事,创造出票据P2P这种产品形态的金银猫,在一个月前宣布良性清盘延期兑付了,几天后,票票喵

久不更新,掉粉无数,吓得小西提笔疾书,一来感谢始终对拖沓的小西不离不弃的你,二来维护下票据界不入流小网红的网络形象。

今日小西回归和大家聊聊票据P2P的那些事,创造出票据P2P这种产品形态的“金银猫”,在一个月前宣布“良性清盘延期兑付”了,几天后,“票票喵”、银票网也宣布了良性清盘。

于是,小西就想着给大家做个包括票据P2P在内的互联网票据不完全编年史吧。毕竟,要是小西拿出2014年自己公开发表的论文,里面指出投资票据P2P会有实质性风险,而所言之处恰是此番爆雷的原因,各位看官肯定会说小西嘚瑟哒(虽然内心的确有抑制不住的洪荒之力)。

当票据P2P走下神坛——互联网票据不完全编年史

“喵了个咪,票据P2P为嘛都非得和喵有关?!”

金银猫非法集资已实锤

在金银猫宣布良性清盘的一周后,“金银猫”法人郑某已向警方自首,称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产生巨大资金缺口,致使无法兑付投资人本息。

面对金银猫非法集资的实锤,小西特意逛了下各种维权群,基本情况就是报案无门,国骂连天。难得有些还存着理性的投资人,能做的也只是把APP里的电子协议截图后打印,然后每一页都签上自己的名字,再递交给上海康桥路经侦科6楼的金银猫专案组的陈警官。

隔壁的票票喵和银票网,情况基本也差不多,那些始终相信自己投资的是由银行无条件兑付的票据,总觉得银行没倒闭,我的血汗钱就不会不翼而飞了,而小西相信,事实很有可能会让他们失望了。

当票据P2P走下神坛——互联网票据不完全编年史

互联网票据不完全编年史

2013年:票据P2P横空出世

不知各位看官还记得五年前的那场钱荒吗?当时的小西啊,入行的年份还浅,但也能算得上是票据理财的熟手了,做过了近百批次、累计几百亿的业务。原以为经历了12年年底的报表季,小西也算是见过世面了,不料13年年中这利率一顿猛拉,简直忙得人仰马翻。当时的小西天天核清单只为起息,EXCEL能力突飞猛进,合同用印从上海到北京,往复的飞的打得不亦乐乎。

说到底,当时银行理财收益率和票据转贴现利率的利差迅速走阔,银行承兑汇票成为了理财资金最好的满配资产。简单说,给到客户的理财收益率是5%,而市场上的票据交易利率超过10%,除开票据理财必要的居间成本,这一进一出就是大几百bp的周转收益收入钱囊,附带还收获了几十bp的中间业务收入。

就在小西慢慢领悟了票据可以联通同业市场和民间市场(指代个人和企业),并能在某些趋势中获取资产未充分流动导致的超额收益的时候,小西发现,很多先知先觉的民营资本早就发现了。当然,小西说的他们,向来都是对票据市场熟稔的,日积月累的票据服务生涯使得他们闷声发着同业市场与民间市场“价格双轨制”的财。

也许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票据P2P为何在2013年横空出世,但小西最愿意相信的依旧是“利字摆中间”。依着投资收益率和票据利率的价差,“金银猫于2013年11月正式上线第一款票据财富管理产品,开创了传统票据资产线上销售的先河,成为我国互联网票据网贷服务行业的先锋。”(小西从金银猫的官网上原封不动摘抄下来的),算是拉开了票据P2P行业的序幕。当然,小西更倾向于把金银猫的这种模式,理解为提高线下票据中介业务的周转率,这便是后话了。

当票据P2P走下神坛——互联网票据不完全编年史

2014年:互联网巨头抢滩票据P2P

说金银猫是票据P2P的创始人,小西觉得并不为过,可是互联网向来尊崇“流量是干爹”的王道。2014年4月初,阿里巴巴成立了余额宝的兄弟品牌——招财宝,主攻互联网固定期限理财产品,票据顺理成章地跃入了阿里的眼帘。招财宝上线“票据贷”之后,花了不到20天的时间,交易量就超过了已经运行小半年的金银猫了,当时负气的金银猫还在官网首页打出了“我被某宝抄袭了”的标语(嗯,这种闹脾气的作法很适合互联网的营销生态哪)。

外行人都说招财宝的“票据贷”(后更名为“中小企业贷”)和金银猫的产品如出一辙,其风险等级是基本一致的,但作为内行的产品经理,小西却要告诉大家,阿里的产品经理真的不是吃素的。简单说,阿里的产品是保护投资人的,就算平台违规经营,也未必会导致实质性风险,因为阿里真的只负责信息流(把流量转换为真实投资);而金银猫的产品构架和设计思路,从头到尾都是保护平台自己的,除了相信金银猫“不作恶”和不会“不作为”,投资人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出路,投资人履行的义务远大于享受的权利,且维权成本还特别高。

如果各位看官有兴趣,小西可以把各种票据P2P的结构揉碎了、掰开了来说道说道,但此篇不完全编年史就此略过了。

总之,以阿里为始,各路互联网巨头都在2014年抢滩票据P2P,这巨头的名单包括阿里、陆金所、京东、新浪、网易、苏宁、国美、人人网等。此外,银行系(不完全指代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系、上海银行系、民生银行系等也都以直销的业务模式或多或少地参与了一下。

2015年:票据P2P乘上互联网+东风

2015年无疑是“互联网+”的元年,国务院还专门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而票据P2P便顺势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向公众做起了票据知识的“投资者教育”。于是,就连小西那从不屑于弄懂金融的老母也会随口念叨,“投资票据的唯一风险就是银行倒闭”,又何况是其他喜投P2P的人儿们哪。

2015年的确是P2P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一年,小西至少被5个以上做股权投资的朋友拉去当面聊天,兴奋地告诉我票据P2P简直就是蓝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状态,真想立马把钱投给这些平台。这种情况在“票据宝”获得人人网2000万美元投资之后尤其明显,那一两个月仅有过点头之交的风投圈达人们,都辗转找到了小西,详询起票据行业的市场格局和业务潜力。

与投资圈的一系列跨界聊天结束后,小西的基本得到两点结论,一是票据P2P本身是很难单靠业务实现盈利的;二是从票据P2P平台到基于票据进行借贷的法律风险都较高,很难成为一门稳定表现的互联网金融生意。

但鉴于大多数人对票据行业有限的认知以及对互联网+的无限遐想,一众票据P2P,乘着东风,斗志昂扬,欲大展宏图。

当票据P2P走下神坛——互联网票据不完全编年史

2016年:票据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身在票据行业的你我一定会知道,票据市场的交易量和活跃度在2015年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巅峰,央行公布的官方数据一举突破百万亿大关(小西保守估计,实际数据至少超过150万亿),伴随着票据利率的持续走低,票据市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可是谁又能扛得住盛极而衰这四个字呢?票据市场当然也不例外。2016年票据市场大案要案不断,这个中的风险发生路径小西也不赘述了,就说一句吧,“拿着3%(票据贴现利率)成本的资金,投资点什么不好啊?”

如果各位看官实在还想问为嘛案件都爆发在2016年哪?那小西只能再为难地答一段:票据兑付出问题,源头总在开票时,往前推个一年半载,如果你能挪出3%的资金,你会把钱投资在哪里呢?那年的小西曾在朋友圈戏谑地说过:“你问我票据去向何方,我指着大妈的方向。”

当票据P2P走下神坛——互联网票据不完全编年史

2016年的票据市场,整体似乎走起了下坡路,民间票据资本也发生了不可描述的兼并与重组,很多先知先觉的人儿们就此离开了票据市场,去找寻其他更赚钱的领域了,而剩下的人儿们则做起了商票和小票的买卖。根据小西的不完全调研显示,当时在民间票据市场,一张小电银的服务费收入大概只有50块。

除了票据服务的利润越来越薄以外,票据收益率的持续走低(2016年三季度银票利率最低到达过2.65%),也使得票据这类资产并不适合于个人投资,从逻辑上来说,任何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都可以轻松打败票据收益率。然而,不温不火的票据市场并没有完全浇灭票据P2P市场的熊熊欲火(先期进入的互联网巨头多半都选择主动离开了),其实明白的投资人肯定会有疑问:为什么真的会有人愿意贴钱做票据P2P平台呢?

2017年:从票据P2P到票据B2B

贴钱做平台的票据P2P,有些带着理想主义,以为度过了这个票据冬天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而更多的则将平台运作成为了综合性的P2P,抑或是披着P2P外衣的非法集资场所。当然,也有些平台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将票据P2P发展成为了票据B2B。

所谓票据B2B,其实就是企业未贴现票据转让平台,比如同城票据网、汇票栈、商票圈、票动力等等都是干这个活的。票据B2B并不是2017年就有的,但根据小西的估计应该是2017年才开始盈利的。

小西相信票据B2B的初心是让更多的企业可以更快捷地将票据转换为现金,但市场却并不为这样的初心买单,由于并不具备互联网的流量入口,这些自立门户的票据B2B平台并不能将自己又快又好地推广到真正需要的企业面前,而从企业身上赚到的票据服务费大概率是不能覆盖这个推广成本的,于是,亏损的发生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企业开门向来不是为了赔钱的,于是这些做票据服务出身的企业,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自己最精通和熟悉的领域,票据服务机构有大也有小,拥有的资源互通也互补,在电票占据九成体量的市场环境下,利用网络进行票据挂牌和摘牌,还能通过“权威第三方”的介入避免电票转让票款不对付的风险,善哉!所以,说到底,票据B2B就是票据中介彼此互通有无的网络场。

当票据P2P走下神坛——互联网票据不完全编年史

2018年:互联网票据路在何方?

2018年,票据P2P频繁爆雷,有些平台提现困难,剩下依旧正常运营的平台会不会也接连出事呢?

2018年,票据B2B看似已经盈利,可背后依托的全是票据中介市场,而这门“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营生是否真的长远?

2018年,能止住自2015年开始的票据市场活跃度递减跌势吗?票据市场的冬天会不会就此过去呢?

以上的答案,小西还想留给各位看官。你若是执意想问互联网票据路在何方,那么小西只好答一句,路总在脚下。——————作者西小二

喜欢 (6)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