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史说票据之中国古代及晚清时期的票据

每日一贴 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 评论

票据作为连接实体经济和货币市场的良好纽带,在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票据不仅能够发挥其投融资的作用,同时也有优化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等作用。

而通过对于票据发展历史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对于票据这一古老的金融工具的本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好的汲取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最终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未来和推动票据的不断创新。本文主要研究了票据发展的四个时期,周朝时期,出现了傅别、质剂和书契等票据雏形。隋唐时期,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诸如飞钱、书帖等中国最早的支票和汇票。宋朝的票据较唐朝更近一步,出现了交子、会子、盐引等票据。清朝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前中期主要出现了两种票据,分别是会票和钱票,此时的票据已经初步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票据基础功能。在晚清时期主要有庄票、票号票据、新式票据,以及外国传进的支票、汇票、本票等。

史说票据之中国古代及晚清时期的票据

一、周朝时期的票据雏形

票据作为古老和基础的金融工具,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的傅别、质剂和书契。周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财产私有化,借贷也随之发展,出现了傅别、质剂和书契等表示借贷关系的信用票据。

《周礼·天官·小宰》记载:“听称责以傅别。”其中“称责”指放贷,“傅别”指立契。“傅别”是一份借贷合同,在一片竹片写一份借贷的内容、然后从中央剖开,债务人拿左半部分,放债人拿右半部分,其本质和现在的借条比较类似。傅别多为商业性质合同,使用时,需要标明偿还日期,借贷双方各持一份,同时主管民间债务的官员见证。质剂和书契在《周礼·地官·质人》中有记载:“质人掌成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真异。凡买卖质剂焉,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掌稽市之书契,同其度量,壹其淳制,巡而考之,犯禁者举而罚之。”质剂和书契主要市场买卖交易等,质多用于大宗商品交易,剂多小宗商品交易。当市场交易的种类越来越多时,就出现了专门管理市场的专职官吏——质人,一旦发生纠纷,质人通过傅别、质剂和书契都可作为评判的依据。

二、隋唐朝时期的票据

隋唐朝时期是票据发展史上重要的朝代,隋唐朝时期经济空前发展,商品经济繁荣,由于隋唐时期钱币固有的缺陷以及货币数量的不足,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信用票据的恰恰弥补了货币不足的缺口。这一时期,票据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在此时期出现了飞钱和书帖等票据,他们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支票和汇票。

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最早的汇兑票据,类似于今天的银行汇票,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地区的贸易往来,由于隋唐时期铜钱携带不方便,同时由于当时铜钱价值远超本身的票面价值,导致铜钱短缺,迫使商人通过信用弥补不足,汇兑开始产生。飞钱主要用于商人之间,解决钱币携带不方便的问题,商人通过贸易所获的铜钱不便携带,同时也不安全,于是商人将铜钱存放在各道节度使、观察使驻京办等汇兑经营主体,由这些单位用契约做好记录,分为两份,一份商人自己保存,另一份寄回本地单位,商人回本地后,核对无误时,可以在当地的机构将铜钱足额取出,这种契约就叫飞钱。“飞钱”的产生与当时最大的商业活动——茶叶贸易密切相关。南方茶叶商人用现钱向地方驻京机构换得商票,把商票带回地方,在当地换取现钱。而地方驻京机构也可用茶叶商人所交付的现钱向中央政府缴纳税款、支付办公等费用,从而解决了异地禁运现钱所带来的问题。

书帖,性能上类似于近代支票的信用票据,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支票。书帖主要用于转账,主要解决货币支付的问题,商人可以在书贴上写好要付款的数量,付款日期和收款人,付款时只要出具书帖就可以完成交易。

三、宋朝时期的票据

宋朝的经济、教育、文化非常繁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各项制度的完善,特别是纸币的完善,为票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信用的扩张,金融市场迅速扩张,民间借贷机构和官方借贷机构数量和种类都快速增加,信用的发展

使得宋朝的票据较唐朝更近一步,出现了交子、会子、盐引等票据。同时票据流通范围、使用频率较唐朝有了进一步提升。

交子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纸币,其实质是一种存款凭证。交子最早出现在四川地区,由于该地区货币发行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其货币铁具有钱价值低、容易腐蚀等特点,为了方便经济交易,四川十六家大型商铺联合发布了铁钱“交子”,交子上标明铁钱的数量,交易时可以不用直接用铁钱交易,而是通过交子交易,再通过交子兑换铁钱。后来交子逐渐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商人联合在各地设立兑换交子的专营机构,由于铺户恪守信用,随到随取,交子逐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

盐引是朝廷颁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由于宋朝时期长时间面临外敌入侵,军事物资需求较大,朝廷为了鼓励商人将货物运输到边境地区,通过给商人颁发盐引,到指定地点兑换食盐,然后运往指定地区销售食盐,通过交换收回成本和获得利润。因此盐引就是出于军事压力而发展出的票据,相当拥有一种买卖食盐的权利,同时,盐引不仅自行获得食盐进行贩卖,也可以转售给他人,相当于贴现,由于食盐属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具有广泛的需求,同时盐业具有极高的利润,因此转售也变得相当平常。

会子,又称便钱会子,起源于临安,是南宋时期发行最多的官方纸币。会子的发行开始于绍兴三十年,无论是官府还是民众都用会子作为商品交易的货币,南宋时期的交子不仅仅可以用铜钱标价,也可以用盐、金银等贵金属标价,其流通范围远远大于北宋的交子和唐朝时期的飞钱。

四、清朝时期的票据

(一)清朝前中期的票据

票据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以及信用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通过不断推动农业的发展,同时推行一些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使得手工业、农业和工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使得财富大量集中在富商和政府手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大量资金转化为借贷资本,这些都为票据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此时的票据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经和现代意义上的票据功能接近,一些要素已经和现代相差不大。清朝前期主要出现的票据有会票和钱票两种。

会票就是现今的“汇票”,古时寄兑银钱的凭证。会票最早出现在明朝末,在清朝前中期有了更进一步发展,通过在一个地方交款,再到异地通过会票凭证取钱,避免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后来由于发行者信用较好,逐渐替代货币开始流通。会票主要的作用有三种,第一种主相当于现代银行的转账,将钱通过会票从一个地方转到另外一个地方,第二种作为异地取款的凭证,第三种可作为货币进行流通。

钱票是旧时可替代并兑换钱币的一种票据,类似于宋朝时期的如交子、会子、交钞等。钱票的名称开始于清朝,是钱庄通过自己承担兑换的信用而发展的票据,由于钱庄地域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钱票主要是小区域流通的货币。各个地区流通的钱票名字各不相同,诸如银票、土钞、花票、私帖、街帖、商帖、银帖、土票、私票、凭票、抵借券等,这些钱票都替代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发挥着货币的流通功能和价格尺度功能。

(二)晚清时期的票据

清朝晚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过后,清政府开始进行洋务运动,大量开办军事工业和新办民用企业,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加速,商业快速发展,票据在不断适应经济的发展而随之改变,同时由于清朝后期币制混乱,货币种类较多,不仅流通着国外的银元,还流通着清政府的银元,在此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下。一些金融机构开始发行以自身信用为基础的票据,如钱庄发行的庄票、汇票、类支票等,票号发行的汇票、银票、凭贴、兑贴、上贴、壶瓶贴、期贴等票据,外国银行发行的汇票、支票、本票等。晚清时期,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的银行制度,同时结合中国本地的特征,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为了满足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式票据开始发行。

1.钱庄票据

钱庄票据是钱庄依托自己的经营信用而发行的票据,主要包括庄票,汇票等。《票据常识》中记载:“庄票者,钱庄之本票也”,庄票主要有支付功能,流通范围广,市场影响力大,不仅能够被本国的金融机构承认,也能被外国银行接受。庄票可以用在本国商人的交易之中,也可以用在本国商人和外国商人的交易中,不仅能够解决资金的不足,也能够取得外国伤人的信任。钱庄汇票的结算,主要通过汇票中的汇款人,向钱庄发出书面文字,命令其马上或者几日之后无条件向持票人或者指定的人付款。主要的作用是通过汇票解决债权债务关系。

2.票号票据

票号发行的票据种类较多,主要有汇票、银票、凭贴、兑贴、上贴、壶瓶贴、期贴等。

票号汇票安全程度较高,保护措施较多,首先它没有存根,同时书写时会加盖三种图案形状的印章,所用的纸张有专门的水印,书写时有专人负责,其字迹在总号以及分号都有记录,受到汇票后核对笔记才能付款。票号票据在支付时,按照当时票号的惯例,一般会批复推迟几天付款,如果觉得信用出现问题,就不进行付款。银票相当于纸钞,是票号结合自己的信用,替代当地货币而发行的一种票据,主要以当地流通的银两为本位基础。凭贴属于本票性质,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是一种无印刷格局的,具有书信形式的支付凭证,又称“手写凭贴”。兑贴、上贴属于汇票性质,瓶贴类似于银行系统自身划拨融通资金的票据,期票属于契约性质的票据。

3.新式票据

鸦片战争后,中国由闭关锁国被迫打开大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在中国的特权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攫取中国的利益和保护本国的商人的利益,外国银行开始在中国出现。在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的同时,西方先进的银行制度和票据制度开始引进中国,由于国外银行在制度和资金上都比较有优势,很快就成为金融市场的强大势力。其中外银行发行汇票、支票、本票等票据,主要为了满足商人在贸易的支付和融资问题。新式票据和现代意义上的票据功能基本相似,汇票主要是外商银行开展国际的汇兑业务为本国商人提供融资服务,支票主要起到支付作用,如外国商人通过支票购买中国的商品,中国商人将收到的支票交给钱庄,由钱庄向外国银行收款,收款完成,商品交易完毕。本票的主要形式为银行券,可以凭银行券到银行取款。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票据,票据的发展跟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周朝时期出现了质别、傅别等票据雏形,多用于土地交易和信用借贷的凭据。唐朝时期出现的飞钱有助于解决异地结算的困难,票据开始发挥汇兑功能。宋朝时期出现的交子、会子等纸质票据逐渐演化成国家货币以缓解货币的不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票据在社会上的流通和使用越来越广泛,晚期时期,票号和钱庄推出的汇票、钱票、庄票真正走入百姓之中。清朝末年,随着西方侵略者入侵,银行制度进入中国,钱庄逐渐衰落,中国现代票据开始兴起。

作者:江西财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严来祥

研究方向:票据经营与管理

喜欢 (6)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