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票据服务实体经济

每日一贴 王 琨 秦书卷 王文静 评论

当前,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金融如何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票据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据市场平稳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大力发展票据业务是有效解决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好抓手,同时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票据市场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金融与经济共生共荣的依存关系毋庸置疑。经济面上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由高速步入相对中高速的阶段,发展形态由粗放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能否成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取决于各方面因素能否合力有效作用,当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是经济向高质量转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需尽快改革。大力发展票据业务是有效解决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好抓手,同时也需各方共同努力解决票据市场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

(一)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高层频频提起

2019年以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谓成了热点话题,2019年2月22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提法;两会期间,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媒体报道的热词之一;之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多个部门、专家学者也阐述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推进的具体路径;2019年6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参加“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时表示,我们正在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内涵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有以下五点,分别是改善金融供给、畅通供给渠道、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配置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二) 当前金融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是金融领域里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有需求才有供给,二者缺一不可。当前我国金融供给侧存在金融传导不畅、金融机构发展不协调、金融融资结构失衡、信贷投向上不均衡这四大关键矛盾。

关于金融传导不畅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依赖货币的大量投放。自2008年12月末至2018年12月末,M2从47.52万亿元快速增长至182.67 万亿元。2018年,M2与GDP的比值已经达到202.90%,其中2016年达到峰值为 209.45%,这说明我国金融传导中存在三个问题:第一,货币投放带来的效益正在下降,宽货币并不能有效地传导宽信用;第二,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存在着货币空转的现象;第三,货币政策的传导中需要更多直接作用到实体经济的工具。

关于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比重偏高,其他金融机构规模相对偏低,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仅相当于银行业总资产的8%左右;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数量也相对颇高,截至2018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有4588家,证券业金融机构有 131家,保险业金融机构有229家,信托业金融机构有68家,基金业金融机构有公募120家。

关于金融融资结构失衡问题,我国社会融资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贷款一直占主导地位,直接融资比重相对较低,尤其是股权融资是金融发展短板。据相关统计分析,从总量上来看,2018年底我国间接融资占比为83%,直接融资为17%;从增量上来看,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中,贷款比重从2002年95.5%的高点逐步下滑,但2018年仍接近80%;间接融资占比仍然颇高。

关于信贷投放不均衡矛盾问题,一方面,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房地产企业、政府融资平台更容易获取信贷资金,煤炭、钢铁等基建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占用了较多的信贷资金,而这些却是创新能力低下的产业。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新型企业等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

总之,我国金融供给侧存在总量供给、传导渠道、供给结构和供给价格等问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打破既定的金融供给模式、内容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务,其本质是补好金融体系短板,更好地满足快速变化的居民、企业和政府金融服务需求,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

二、现阶段为什么要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刘鹤副总理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指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结构与金融能力要与之相适应。我们正在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正在大力发展直接金融,同时调整现存的间接金融结构,从而提高金融体系整体的适应性、竞争性、普惠性。通过金融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句话,金融供给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障碍之一,金融必须主动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适配的要求。

(一) 从经济新常态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演变

2014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详尽阐述了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我国经济新常态体现在增长上的主要特征就是结构性减速。这种因结构变化导致的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的下落,同时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总体质量和效益迈向中高端水平(李扬,2015)。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当前经济下行周期,为了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巩固好“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果。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命题显得更为突出。

(二) 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改革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由此可见金融与经济共生共荣的依存关系。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形态和金融需求也在新常态经济发展中产生了新的变化。

从企业端来看,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轨道是农业、种植业即第一产业的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缓慢增长。这个变化,是工业化的典型过程。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经发生转型,制造业已基本饱和,于是我国经济向服务业转移,大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就是我们不可避免的选择。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人口红利不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从要素投入转变为创新投入,发展高科技企业也是我们不可避免的选择。然而我国目前的融资方式以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又通常是以贷款抵押的方式进行信贷投放,这种融资方式与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的融资需求不匹配。

从政府端来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快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传统城镇化步调是由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引导的。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对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的畸形需求,导致这些产业产能激增,最终过剩。同时,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也是当前政府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地方政府债务大都为筹集投资资金而形成,然而,大部分投资项目(以基础设施建设居多)都很难产生现金流。在这样的约束下,政府的融资格局也势必发生改变,如何盘活投资项目,改善政府当前的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方式,都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参与。

从居民端来看,当前我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人口老龄化的现象逐渐显现。相应地会带来储蓄率下降,社会上对固定收益产品的需求会大大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风险偏好下降,继而居民理财的需求会显著上升。

总之,我国的金融需求从企业、政府、居民三个角度均发生了大的变化,但是传统的金融供给不能适配这种新的经济形态的变化,我国金融发展中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已成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障碍之一,所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三、票据服务实体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

(一)票据融资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汇票(本文指票据)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承兑汇票持票人的票据。它具有支付结算、信用、交易、投融资功能。票据融资是一项传统而又基础的融资方式,深受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喜爱,属于我国金融供给端的一项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办理商业汇票业务以来,我国票据市场经历了不同阶段的不断发展、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产品形态和业务模式不断创新。

上海票据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8.27万亿元,较2001年增长14.2倍。至2018年底,我国票据承兑未到期余额11.96万亿元,占全社会贷款余额的8.77%;承兑汇票贴现余额6.68万亿元,占全社会贷款余额的 4.90%,我国金融机构承兑未到期余额加贴现余额之和占全社会贷款余额的13.68%,因此承兑汇票融资已成为我国融资市场的重要部分。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票据服务实体经济
注:2001-2017年采用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数据;2018年采用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

数据来源:各年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上海票据交易所官网。

(二)票据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无论是宏观、中观还是微观上看,票据融资对实体经济有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说明票据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2008—2017年的数据,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票据业务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

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检验票据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选取2008—2017 年的季度数据,票据(汇票)有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两种,但是由于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完全自主取决于企业本身,无法精准统计。故票据业务量的指标选择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发生额、承兑余额、贴现发生额、贴现余额。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多个因素,但票据多用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故实体经济发展变量选择6个:GDP、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批发零售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

票据业务数据均来源于人民银行2008—2017年各个季度货币执行报告,实体经济变量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在差异性处理的过程中,规范数据分布,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均取对数处理。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票据服务实体经济
表1 票据业务与实体经济变量的相关性

注:***、**、*分别表示在0.01、0.05、0.1水平上显著。

2. 票据业务量与实体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主要结论:(1)银行承兑汇票仍然是商业汇票中的主力军,票据业务的各个指标均与实体经济变量之间成显著相关关系。并且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与实体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强,贴现业务受到信贷规模的影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较弱。(2)2016 年以后的贴现发生额、贴现余额均由显著正相关变为非显著相关关系或负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2016年票据市场的风险大案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带来的市场反应。(3)银行承兑汇票与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的相关性较高,票据是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一种工具,对服务实体经济有明显作用。

(三) 票据业务在服务实体中的显著特点

票据其源头是企业签发,一端连接着实体经济,另一端又通过货币市场连接着亿万资金,票据业务兼具传统与创新。票据业务与企业端联系紧密的主要是承兑、商票保贴、票据质押融资、票据贴现和票据池等。

票据、票据业务与银行传统融资产品比,具有独特特点和优势。票据具有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等功能。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票据的应用已相当成熟,既可以在商业贸易中像现金一样可以用作付款,又可以用它来抵充企业间债务、进行业务结算,还可以基于承兑人的信用开立并流转增加债务人的信用,持票企业和银行可以通过贴现、转贴现、回购及再贴现融入资金,最后投资人可以向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买入票据或票据衍生品作为短期投资。票据本身是源于贸易的,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赋予票据的背书法律效力,票据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交易环境,不仅企业间流转没有阻力,银行间交易市场也已经相当成熟,通过发展以真实商品交易为背景的票据业务,可以促进资金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流通,增加企业活力,从而活跃商品市场交易。

(四) 票据业务能很好解决金融供给侧存在的矛盾

大力发展票据业务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很好抓手,能解决当前金融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票据融资兼具资金和信贷属性。当企业签发票据并支付,对出票企业而言相当于它发行了货币,获得了资金;当票据贴现时,对贴现企业而言获得了资金,因此票据是同时具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功能的特殊的金融工具。二是能有效解决从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难题。票据尤其是商业承兑汇票一旦签发,就开始了信用流转的过程,无非是在其上下游和部分金融机构间范围内。票据的签发并能流转本身就是实体拿到了信用。三是能有效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票据融资手续简便,无论是承兑还是贴现,相较贷款或发债、上市融资手续简单便捷;银票叠加多个机构信用,其融资成本较其他融资渠道低。四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天然金融产品。其一票据本身就是基于贸易产生的,而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是有特定贸易应收应付关系;其二电子票据大发展为应收应付信用关系高效流转提供条件,尤其是电子票据相较于纸质票据所特有的便利性和防伪性为发展信用流转奠定了基础;其三票据是由《票据法》保障的,法律确权具有天然性。

由此可见,票据融资可以有效弥补金融供给侧中的短板,如票据具备货币资金属性和再贴现功能可以解决货币传导不畅问题;票据深受中小企业喜爱和适合供应链产业特点,可以解决信贷投向不均衡问题;票据具备直接融资特点,可以解决融资结构失衡问题;票据业务门槛低、办理简便和融资成本低的特点可以解决降低融资成本问题;等等。因此,当前环境下,大力发展票据信用和票据融资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建议更高层面重视和一同推进。

四、进一步发挥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建议

(一) 大力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有效解决当前货币钝化难题

在过去的一个很长时期里,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度依靠金融投入,长期信贷和信用货币的巨额投放,导致严重的经济货币化。一方面,2012年以来,M2 占GDP比例由2007年的1.51倍快速上升到2017年底的2.02 倍,其中2016年底最高达到2.09倍,而美国则不到1倍,说明信用货币的投放效益呈边际递减效果,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因货币投放增加出现缓解的势头,有效社会融资需求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下降,导致目前的宽货币难以转换为宽信用难题。另一方面,票据具有支付和信用的功能,在一定范围内可替代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且票据是由微观实体发起,门槛较低,企业一旦签发就能完成信用、资金、货物和服务的流转,大大优于银行间接融资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加上近年来电子票据的大发展,使票据产生和流转更加即时且高效,有效地在法律框架下解决企业的应收应付账款标准化问题。因此,各层面应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使市场形成多用票据的理念,引导企业广泛运用电子商业汇票,盘活企业应收账款,加速生产贸易促成周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货币钝化难题,真正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问题。

(二) 解除不适宜的法规与制度枷锁,扫除全市场票据交易障碍

改革开放40年,票据业务同我国经济一路蓬勃发展,对我国经济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票交所的成立翻开票据市场的新纪元,但票据业务的理论和基本法规制度建设非常滞后,有些法规和现代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其中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问题、票据的信贷属性问题、票据是否为标准化产品等是目前市场最为关心和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企业票据签发和贴现交易的便利性、涉及银行贴现和转贴现交易的合规风险认定问题、涉及非银机构的投资渠道和标的选择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当前票据服务实体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因此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应协调一致,加快理论研究和制度修订,摘除与现代经济发展相悖的枷锁,为票据业务发展清除障碍。

(三) 创造更加规范有效的用票环境,增强实体企业的用票意愿

2016 年票据风险大案频发,风险从票据经纪转嫁到商业银行,导致市场上有一段时间听到票据就“紧张”,进而影响整个票据市场的发展。创造规范有效的市场环境,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票据业务,更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开票意愿。票据以其支付、结算、低融资成本等多个优势被企业所青睐,票据是离不开企业的,只有企业大量用票,才能解决票据业务的源头问题。票交所的成立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前纸票时代的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问题,伴随着纸电融合的完成,市场上绝大部分是电子汇票,极大地克服了纸票操作风险大的缺点,同时利用票交所大数据建立票据评估评级体系建设,全流程监管票据业务,形成金融机构、企业的黑名单制度,将缺乏监管的票据经纪纳入监管链条,进一步规范票据经纪市场,增强实体企业的用票意愿。

(四) 加快推进更加活跃的二级市场,有效支持一级市场的实体经济

票据业务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需要建设更加活跃的二级市场。构建健康规范的二级市场需要符合实际的制度和规则,并被市场充分地认同和贯彻。当前银行同业业务创新迭出,金融衍生产品发展迅速,针对各类会员,票交所应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规章和制度,规范会员的业务行为,保障会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培育和发展更多市场参与主体迫在眉睫,类型更丰富的参与主体带来分层更加明显的风险偏好,使票据一级市场企业签发、承兑的限制进一步放宽,对于解决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绿色企业等实体经济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票交所平台上,商业银行分行需尽快熟悉并进行适应票据业务的业务模式与交易方式,充分利用票据一二级市场进行联动,深入了解企业客户融资与支付需求,拓宽服务客户渠道,进一步解决实体企业的融资问题。

(五) 有效运用票据再贴现工具,充分发挥票据业务的精准扶持功能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精神,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的利率及适用票据标准,将有效引导优惠资金支持小微、民营和绿色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相对薄弱环节。从《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暂行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再贴现与贴现、商业汇票三者之比不高于 1:2:4” 的要求来看,当前整体投放规模远低于根据贴现发生额测算的再贴现规模上限,为了能更好地发挥票据再贴现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人民银行还需要提高再贴现整体投放规模,进一步降低再贴现业务单笔、总额限制,切实解决再贴现业务办理难点,在做好小微企业票据融资支持的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和绿色企业的支持力度。

(六) 加强理论研究,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票据业务的创新发展需要加强应用理论研究和人才队伍的培养。必须从实践和操作两方面进行前沿的、创新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在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的基础上,研究信息技术与票据业务的融合,优化机构内部基础设施,从而创新票据业务产品。同时,重视市场参与者的研究分析作用,提高市场参与者在票据市场的创新发展研究方面的积极性。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尽快培养一支全方位熟悉、了解票据市场体系的人员队伍,构建人才管理及准入标准,推行资格认证制度,为票据市场在更高层次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条件。要充分利用专业院校、智库以及行业培养人才,从而在根本上提升票据市场的专业化水平,为票据市场发展和创新打下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王琨,九江银行副行长

喜欢 (5)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