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存单被“冒名”质押到2099年—“金融掮客”的灰色产业链

每日一贴 周跃立 铁肩担道义 评论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行业最挣钱?什么行业富得流油?大多数人都会想到—— 金融行业。几年前一位银行行长在全国人代会上对总理说:现在赚钱都赚得不好意思了。足以证明当时的暴富状态。

存单被“冒名”质押到2099年—“金融掮客”的灰色产业链

这位行长当时“赚钱赚到不好意思”的表态,一度令人惊诧,尽管公众知道中国的银行包赚不赔,但是并没有料到银行利润居然高得惊人,连银行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不过,公众当时对于这个信息的反应,还停留在纯属“个人观点”的判断上。但显而易见的是,银行业“赚钱赚到不好意思”的感受得到了最新数据的验证。

如果有人再问你:在金融行业里,什么样的人挣钱最多?一般人肯定会想到行长董事长,金融高管们。因为他们大权在握,明的暗的、白的灰的收入,确实让一般人难以想象。但实事求是的看,随着反腐的深入,最近几年确实收敛了许多,甚至根本就不敢伸手了,因为进去的人已经很多了,他们的那些天量财富也成了一纸黄粱,噩梦醒来是早晨啊!

那么,除了这些金融高管之外,还有什么人在金融行业里大赚特赚呢?说实话,一般的基层银行员工,收入是很可怜的,而工作压力特别大,并不是外界所想象的那样滋润。今天我要说的,是一种在金融行业的边缘混得风生水起的人,他的学名叫做—— 金融掮客,民间则叫做“金融串串”或者“金融穿穿”。

最近这些年,作为一名金融专业律师,我几乎每天都在参与处理各种重大疑难案件,与各路妖魔鬼怪打交道。对各种稀奇古怪的大案要案,早已是见惯不惊,熟视无睹。但下面这个案件,确实是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帮家伙胆子实在是太大了!

存单被“冒名”质押到2099年—“金融掮客”的灰色产业链

央视网消息(记者 阚纯裕):近日,一桩28亿元的贷款担保案引发热议。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意外发现,下属两家子公司(无锡济煜山禾药业、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存入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28亿元存款,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冒名”质押,并为第三方公司华业石化提供融资担保。

经过梳理,事情应该是这样的,一家江西的企业,叫济民可信集团,旗下有两家子公司分别叫无锡济煜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公司,他们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总存款数为33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总计有28亿元已经在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用于为华业石化南京有限公司的贷款提供质押担保。

消息一出,备受市场关注。这么大金额的存款,渤海银行是如何在未取得储户同意的情况下,将该储户的存款为第三方企业贷款进行质押担保的?根据我在金融行业丰富的实战经验,可以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在银行业内,阳光定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高息揽存,花钱买存款,完成银行上级的考核任务。至于买存款的钱从哪里来?一般的做法是找一家贷款企业,让企业来贴息。相应的,这部分贴息银行算到贷款成本里面。对企业来说就是算总账,贷款利息支出少了,账面上基本上也是平的,为了维护银企关系,也只能帮银行这个忙。

渤海银行28亿存款质押这个案件,极有可能是资金中介(即金融掮客,金融串串)和银行内外勾结导致的案件。

首先资金中介会实际控制一些企业,几十个公章带着走的那种,俗称“养户”。然后呢,资金中介再去找需要存款的银行,俗称“口行”,只要谈好了价格,立即就可以进行资金套利,赚取不菲的差价。

比如说:银行需要5个亿存款,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价格是2%,为了完成任务,银行愿意出3%的价格,也就是贴一个点的息。假设银行承兑汇票贴息利率是2.8%。

那么资金中介就可以这么操作:A公司和B公司表面上不存在任何关系,但是实际上受到资金中介控制。资金中介先做一套合同、发票等全套资料,存在“真实交易背景”。然后先以A公司名义到银行存入5亿元定期存款,开出存单,然后立即质押,申请开出100%保证金的银行承兑汇票给B公司。B公司拿到银行承兑汇票后,立即就可以到贴现银行进行贴现,5个亿资金转一圈,又从银行出来了。

这样,资金中介就可以拿到20个BP的资金利差。到期以后,只要把资金回流倒一下,大家都相安无事。

银行有了5个亿存款规模,熬过了考核时点。资金中介赚了100万费用(20个BP),无风险收益。贴息企业也没损失,出了一个点的费用,但是贷款利息也降低了,也维护了银企关系。

看上去是一个三赢的局面。

这件事情要做成的话,三方基本上都要配合才行。三方反正也是各取所需,所以也愿意配合。

但是,凡是金融业务,尤其是这种钻法律空子,打擦边球的业务,就不可能百分之百没有风险,一旦出现“猪队友”,就可能出问题。比如说,资金中介出了问题,比如说“养户”出了问题。比如说连续操作的时候,资金链没接上,那就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实际过程中,也是资金中介出问题比较多。

现在看来,渤海银行存单“冒名”质押案件,并不是部分人临时起意操作的偶然事件,而是一条存在很久了的灰色产业链。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叫说说金融掮客在这当中所起的作用了。

这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万物靠什么互联?要靠中介,比如遥控器之类的。而在金融行业,这个叫掮客,金融圈里的从业者,估计有三分之二可能都属于掮客一类。

所以银行的信贷业务中,掮客是非常多的,这个掮客可以是第三方中介公司,比如各类贷款公司,也可以是银行本身。

银行充当掮客也不奇怪。比如前些年非常频繁的过桥资金贷款,很多银行或者工作人员,就会为贷款方寻找资金出借方,或者找担保方,然后收取一定的顾问费,而资金融出方则赚取高额的利息,这是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很多资金盘是专门做过桥生意的。

存单质押本身是合法的金融产品,是企业很常见的融资途径,但是有些企业没有存单咋办?或者找不到愿意给他们担保或质押的合作企业咋办?这就要用一些歪门邪道了。

这类非法的“存单质押”也分两种。

一种是与质押方商量好,然后质押方、银行、用款人三方都是知道的,都各取所需。但是,有时候质押方虽然知道,但并不与贷款方直接接触,而且也不留下任何书面证据,默认对方采用非法手段做质押手续,甚至私刻公章伪造材料。如果用款人没按约定支付报酬,质押方可以随时翻脸报案。否则,只要用款人正常还款,不会留下蛛丝马迹。

存单被“冒名”质押到2099年—“金融掮客”的灰色产业链

另一种就是有点野路子了,即完全不告知存单所有人,那边也没有内部人配合,银行和贷款方就是简单粗暴的直接全程伪造文件、公章,然后由银行内部配合,完成质押流程。

而无论哪种模式,银行都是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否则无论他们如何造假,也过不了关。

最离谱的一个案例是,储户的存单竟然被冒名质押了82年,要到2099年才能解除质押,这也太不讲武德了。

这些案例也就意味着,这条灰色模式已经存在很久了,只是现在贷款方还不上钱被曝光了,而且金额也确实够吓人。

从动机上来说,可能是利欲熏心,可能是考核压力,而且自以为这种模式不会出问题,把这种非法模式当成了正常业务来做了。

从济民可信与渤海银行高管的谈话中,对方竟然都能说出“逾期,我们银行代付,第一时间就会拿你们存单,你那边报警,那整个存单28亿全部冻结,你存单也拿不走,钱也拿不走。”这种话,足以见得他们对这件事有多淡然。

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有人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有人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有人就敢于冒杀头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有人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这段话,真的说的太对了!

喜欢 (1)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