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从票据历史角度思考票据市场应用金融科技的未来

每日一贴 肖小和 蔡振祥 评论

一、从票据史看我国票据科技的发展变迁 (一)票据科技基本介绍 科技包含科学与技术,两者既有紧密联系,也有本质区别。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和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

从票据历史角度思考票据市场应用金融科技的未来

一、从票据史看我国票据科技的发展变迁

(一)票据科技基本介绍

科技包含科学与技术,两者既有紧密联系,也有本质区别。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和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科学主要和未知领域打交道,其进展和突破往往是很难预料的,技术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应用或者体现,可以比较容易做到规划。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的应用实践。

票据市场的科技应用可以分为传统科技和金融科技。传统科技主要包括电子票据技术、IT系统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它们重塑了票据市场生态,在票据市场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基础作用。金融科技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等。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延伸金融服务的深度、拓宽金融服务的广度以及增加金融服务的维度,可以实现金融组织形态的多样化,催生新型经济金融组织形态的形成,可以改变票据市场的基础架构,催生票据市场多样化创新业务,成为未来票据市场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

(二)票据市场科技应用发展历史

周朝的傅别、左卷和契约系票据的雏形,宋朝时,交子、会子等纸质票据得以大量发行和流通,对当时的商业贸易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时发达的造纸术、印刷术的进步和推广是推动票据在更大范围内广泛发行的重要决定因素,没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支撑,交子和会子的发行数量会大打折扣,其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会大大减弱。

清朝时,票号的出现大大推广了票据尤其是汇票的使用,推动了我国汇兑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在票号汇兑过程中,交付款凭证主要是汇票,取款方凭票便可以取到相应金额,因此汇票的防伪与辨别就非常重要,如果有人凭自己伪造的假票顺利取款,便会给票号造成严重损失。在汇票采用的防伪措施中,使用特殊纸张和特殊印章是重要手段之一,而这便需要相应科技的支撑。比如平遥县蔚泰厚票号使用的绿线红格汇票纸,全部在平遥县的一处印刷,全国各地的分号的汇票均采用此种纸张,如果坏了一张,必须寄到总号备数,而且平遥县蔚泰厚票号所采用的汇票纸夹印 “蔚泰厚”三字。此外,票号汇票上所记载的金额、时间都含有暗号,即银数暗号和时间暗号。汇款人和持票人是无法知道暗号所表示含义的,只有票号内部专人才能知晓,并且票号一般过几年就会更改暗号以防原来的暗号被泄露。暗号这一防伪措施体现了一定的科技思维。

晚清时期,市场上开始出现了汇划制度和过账制度用于票据清算,两种制度中的清算媒介分别为公单和账簿,开始逐步建立起规范化的票据清算流程。进入民国时期,以上海地区为例,1933年,上海票据交换所成立后,票据交换制度正式确立,华商银行开始有了自己的票据清算机构,此时,钱庄、外商银行、华商银行三者均有自己独立的清算机构,并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此后,由于市场上提升票据清算效率的呼声越来越高,各机构纷纷呼吁建立统一的票据交换制度,1945年抗日战争后,上海票据交换所改组,结束了上海票据交换三分天下局面,上海建立起统一的由中央银行主持的票据交换制度。在票据清算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统一的、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是提升效率的关键,而当今的票据系统也是必须建立在将票据业务执行和操作规范化的基础上,以达到缩短操作时间、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的目的。因此,票据清算制度的变迁过程体现了一定的科技思维。同时,为以后科技应用票据领域提供了一定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其在票据市场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票据市场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2000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票据专营机构—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成立。它不仅首次对票据业务的专营模式进行了探索,对于票据科技系统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其搭建的科技为基础的票据内部管理系统使得部分纸质票据业务操作流程不再需要使用手工方式,很好地提升了票据业务的安全性和操作效率,包括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科技应用,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进入集约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轨道。

2003年诞生了第一个票据官方报价平台—中国票据网,为金融机构之间的票据转贴现和回购业务提供报价、撮合、查询等服务。中国票据网的开通,标志着中国票据市场电子化建设进入新的里程,票据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和市场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对票据市场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5年,随着我国金融电子化水平不断提高,以招商银行“票据通”等为代表的基于各商业银行的电子票据业务蓬勃开展,将传统的票据业务与网络银行技术相结合,提高了行内票据业务效率,促进了市场增速的回升。

2009年由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票据业务进入电子化时代,对票据市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企业来说,电子商业汇票不仅具备纸质票据的所有功能,更重要的是企业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易资金在途时间大大缩短,资金周转效率明显提高。对商业银行来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建成不但使电子票据能够实现实时、跨地区流通使用,而且节省了纸质票据业务的人工成本,节约票据印制成本,降低票据保管成本,规避票据遗失风险,增强了业务的安全性,加快了结算速度,从而能够有效提高银行的金融服务效率。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其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可以全面监测商业汇票各种票据行为,准确了解资金流向,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但由于电子票据制度设计还不完善、市场接受需要时间等多方面原因,电子票据初问世的几年,其发展相当缓慢。截至2013年末,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参与者共359家,2013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出票金额15864亿元,承兑余额16258亿元,贴现金额6405亿元,转贴现金额19510亿元,电票承兑金额占全部票据承兑金额的比例仅为5.7%。

2012年,随着金融科技发展的推动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互联网+票据”理财模式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各互联网巨头等纷纷涉足这一领域,阿里招财宝、新浪微财富以及苏宁、京东也相继杀入,一度成为市场的热点,票据市场活跃度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互联网票据交易撮合平台也开始蓬勃发展,成立于2012年7月的同城票据网是国内率先成立的供应链承兑支付体系融资平台,它运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通过与银行及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为企业和银行提供电子票据的在线撮合交易服务,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样,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中企云链,也是发挥科技与信用作用,服务企业。

2015年,中信银行用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FTN账户)办理了在跨境人民币业务项下的电子商业汇票受让业务,实现了国内跨境人民币业务项下的票据业务,新产品、新业务不断涌现,票据贴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为102.1万亿元,同比增长68.2%。

2016票交所成立后,通过重塑票据业务规则和市场生态,显著提高了票据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和规范性,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迎来了快速发展,业务创新在民间纷纷展开。如2017年以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如火如荼,2017年1月3日浙商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移动数字汇票产品上线,并完成首单交易;3月15日深圳金服公司发布了国内首单票链业务;11月份,江苏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成功办理票据跨行贴现业务;2018年11月25日,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在上海票据交易所成功上线运行。2018年以来,工行、浦发、中信、中行、招行、广发等国股大行依靠科技力量相继推出“极速贴现”或“在线贴现”等创新产品,提升企业票据贴现体验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票据贴现融资效率。山东临沂推出了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商业承兑票据的新措施,积极引导核心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遵循公开原则,培育中小企业商票使用习惯并披露相关数据,促进商票业务合规和长远发展。人行苏州中支通过搭建互联网服务平台推出“再贴e”,切实增强了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民间票据经纪也搭建了一些具有金融科技元素的便利企业票据支付结转的票据平台,推动了市场发展,服务了实体经济。为缓解中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票交所自2018年12月上线“票付通”产品,上线一年多的时间里,已有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5家合作金融机构和20多家平台试点接入该业务,绑定用票企业700家,合计发起6500笔票据支付,支付金额约为60亿元。2019年5月27日,票交所上线“贴现通”,第一次将商业银行引入票据经纪市场,建设了全国统一的贴现服务平台,架起了企业与贴现银行之间的桥梁,解决了贴现市场分散、信息不对称、企业受困于授信额度等多个痛点问题。2019年8月,央企主动作为,由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携手51家中央企业搭建“企票通”平台,致力于建立“信用共享,风险共担”机制,通过聚合央企商业信用,推动央企应收应付双降,有效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并通过产业链实现信用传导,助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贵的问题,为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促进商票高进效有序流转,提高央企资产配置和运营效率,加快企业应收货款票据化进程。

(三)票据市场科技应用的作用

科技是票据市场生态的基础,是票据发挥功能作用的基本支撑。首先,科技发展决定了票据介质。宋朝时,造纸术技术的成熟以及印刷术的进步使得纸质票据(交子、会子)得以大量发行,由于纸质票据易于保存,不易腐烂,携带轻便,使用它可以避免运送现银的麻烦,因此逐渐被百姓接受,广泛用于商业贸易,票据的支付结算功能在其基础上得以体现。2009年后,电子票据技术逐渐成熟,由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投入运行,电子票据开始逐渐普及。电子票据的出现及普及极大地改变了票据市场生态体系,由于其使用的便利性与安全性明显增强,交易速度明显提高,交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票据支付、结算、融资的功能在其基础上明显增强。电子票据的普及也为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奠定了基本前提,再结合IT系统、互联网技术等,票据创新业务层出不穷,票据的投资、交易功能愈发凸显。随着区块链技术在票据市场应用的逐步深化,未来有望改变现有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结构,为票据市场带来新的颠覆性变化。其次,科技之间的结合可以产生裂变效果,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改变市场业务链条,重塑市场生态,深化票据全功能作用,促使票据市场发生革命性变革。

科技能够显著提高票据市场交易效率。第一,由于电子票据全流程进行电子化登记和处理,省去了纸票的传递、保管等环节,大大减少了查询、保管成本以及时间成本,再加上其操作流程的标准化,可以使票据交易效率明显提升。第二,票据IT系统建立在抽象化、标准化的票据业务操作流程之上,可以提高业务办理的标准化程度,缩短操作时间,方便票据业务的快速开展和实施。第三,传统的票据流通市场中间环节过多,信息不透明且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加大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互联网技术突破了传统票据市场地域性的限制,使票据业务可以实现远程在线交易,实现了信息共享,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

科技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有利于缓解票据市场中长期存在的信用不对称现象。第一,电票业务办理和流转各个环节均需要登记,使票据业务各参与方都能及时获得相关信息,使票据业务更加透明,有利于对票据业务进行汇总统计和实时监测。第二,传统的票据交易、报价、查询等更多的是区域性的单对单方式,缺少信息的公开和共享。由于计算机系统在数据传输和处理上的便捷性,尤其是互联网传播信息公开、快速、不受限制,使票据市场的信息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了释放。第三,传统的票据流通市场的交易数据很难被记录下来,即便能够记录也不够全面。科技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IT系统、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所有参与者任何行为数据的记录和积累,适合建立统一的信用基础平台,有利于完善当前的信用系统,健全信用环境。区块链时间戳的可验证性还可以实现对全部历史数据的调阅,更容易对票据流转过程进行清晰的展示和控制,一旦发生法律纠纷,易于行使相关权利和追索。

科技有助于加强票据市场风险管控。第一,由于电子票据仅以电子化形式存在,通过交易系统可靠的安全认证机制保证了票据的唯一性、完整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避免克隆票、假票、票据丢失、污损等风险,电子票据使用电子签名替代纸质签章,也避免了由于伪造公章或专用章等造成的损失。第二,票据IT系统可以将原本人为干预的环节进行一定的规则固化,将人为因素可能产生的风险通过系统来严格控制,极大地降低风险隐患。第三,传统的票据流通市场的风险主要来自纸质票据本身和交易环节的信息不透明及利益输送。风险的隐蔽性很强,不容易控制。互联网平台一方面可以设置准入门槛,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利用技术优势,实现信息共享,并实时监控平台交易,对风险要素及时预警。第四,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防范票据风险。在道德风险方面,区块链由于具有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和全网公开的特性,可以很好地避免票据交易中的 “一票多卖”、打款背书不同步等问题;在操作风险方面,借助区块链中的分布式高容错率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使得人为操作产生的风险几乎为零;在市场风险方面,借助区块链的可编程性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参与者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平衡,更可借助数据透明的特性加强整个市场交易价格对资金需求反应的真实性,进而形成更真实的价格指数,有利于控制市场风险。

科技有力推动票据市场创新发展。第一,电子票据为票据标准化创造了必要前提,在其基础上可以探索更多的创新票据产品。第二,由于可纳入IT系统的均是标准化后的流程和产品,因此IT系统的介入有助于加快票据产品的标准化进展,加上标准化产品容易实现自我更新、社会普及和功能补充,有助于丰富票据产品内涵,拓展票据自主创新渠道。第三,由于科技时代的信息和数据井喷式发展,能够提供的信息量陡然庞大,限制的范围比较宽松,更容易为使用者提供自由发挥和头脑风暴的空间,有益于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方法的传播。第四,区块链技术有望改变现有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结构。借助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结构,不仅改变现有的系统存储和传输结构,建立更加安全的“多中心”模式,有效降低“中心化”模式所带来的开发成本、系统维护优化成本等,更可以通过时间戳完整反映可追溯历史的特性,形成一种全新的背书机制,用来反映票据权利的转让过程。

科技有利于充分挖掘票据全功能作用,使票据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电子票据极大地提升了票据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使票据相比于其他类似金融工具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支付结算功能得到加强。第二,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将个人投资者和持票企业对接起来,大大降低了小额票据的贴现成本,而且使得流程更为快捷,有效地破解了传统小额票据贴现过程中遇到的成本及技术瓶颈,盘活市场上沉淀的小额票据存量,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第三,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以上五点是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认定标准,而要同时满足以上五个条件,科技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电子票据、IT系统、互联网技术等为票据标准化提供了基础条件,随着标准化票据的推出,票据朝着标准化资产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票据的融资、投资、交易功能得到进一步深化。第四,票据的调控功能主要通过再贴现业务来实现,科技使再贴现业务办理流程更加便利,能够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支持特定行业,从而增强票据的调控功能。比如人行苏州中支通过搭建互联网服务平台推出“再贴e”,切实增强了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当前票据市场金融科技应用存在的不足

票据科技是票据市场规范创新发展的基本支撑,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票据、IT系统、互联网技术和新技术等票据金融科技已经推动票据市场脱离了“纸票时代”,不仅大大提高了票据业务办理效率,也大幅降低了票据业务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而未来票据科技尤其是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将有望改变票据市场生态,为票据市场带来新的革命。尽管票据金融科技已经为票据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目前票据市场金融科技应用仍存在许多不足,使得金融科技应有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适合于票据金融科技发展的制度环境还未完全建立,市场上票据从业机构的整体科技能力还有不足,票据IT系统、互联网、金融科技应用存在部分问题,科技对票据业务营销、经营、风控等方面的改进需要进一步加强,票据创新产品中科技元素还须进一步增加,同时也需注意控制科技带来的风险等。

(一)票据科技相关制度

在制度方面,当前的票据市场制度体系未充分考虑科技应用的需求,某些制度设计在客观上制约了科技功能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不利于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在电子票据方面,我国的《票据法》没有电子票据相关内容的规定,存在电子票据核心立法缺失问题;电子票据的签名效力未得到明确,虽然2005年颁布的《电子签名法》针对相关问题作出了一定说明,但其与《票据法》衔接的不足使其并没有完全弥补《票据法》中有关电子票据签名问题的立法缺失;《票据法》中设置的票据丧失救济制度无法适用于电子票据,从而使电子票据的权益无法得到合理保障;电子票据监管制度仍存在不完善,存在通过利用审查漏洞进行洗钱活动的风险。在互联网方面,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在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均无对互联网金融的规定,存在核心立法缺失问题;未明确互联网票据平台的直接监管部门,对互联网票据平台的准入和运营等缺乏明确的管理办法。在数字票据方面,作为一种新兴票据形式,其与传统票据存在着很多共通点,但也会对传统票据规则形成一定的挑战,例如数字票据具有明显的契约性、期后背书使用冲突、数字票据票据行为不存在票据代理关系、数字票据的伪造问题、数字票据电子认证等。随着数字票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与其相关的制度安排应及时进行调整,以满足其后续发展的需求。在大数据应用方面,长期以来票据市场一直属于OTC市场,并未建立全国统一的交易场所,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比较严重。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后会定期发布市场交易总量数据和收益率曲线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但目前市场信息披露仍存在明显不足,市场中没有明确的信息披露制度,市场参与者掌握到的市场信息很有限,不能为票据业务的经营提供充足的数据和信息支撑,没有海量有效数据的支撑,大数据应用的开展会很困难。在监管制度方面,当前的票据市场监管制度还没有充分考虑金融科技快速崛起的发展实际,在监管层面上对科技的运用程度不高,对提高票据市场科技应用水平缺乏顶层设计,未明确科技类票据应用系统监管对口部门,监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未能形成有利于科技类票据应用发展的合理完善的监管框架。

(二)票据IT系统建设

虽然票交所系统、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系统等在近几年不断完善,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进一步优化空间以支撑票据创新业务的正常开展、提高票据交易效率、加强票据业务内控风险管理等,未来商业银行IT系统建设水平将是其发展票据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当前市场中IT系统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很多票据从业机构缺乏对票据IT体系建设的关注和认识,票据IT体系的建设是打造信息化票据IT系统的根本和基础,但当前很多票据从业机构往往仅关注IT系统本身,而忽略了IT体系的打造,IT体系建设中存在IT架构不清晰、IT制度和流程配套不完备、IT团队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了各种使用问题,使得IT系统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次,市场中缺少统一的票据IT架构标准,存在的问题包括票据IT系统功能重复,造成信息资源浪费;系统功能实现程度不一致;系统实现的技术平台不统一;系统设计缺乏整体性,未形成完整的全流程票据管理系统,易造成全流程的业务办理出现割裂等。最后,票据IT系统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越来越多的交易和信息交互发生在互联网上,信息安全隐患逐步增多,另外,系统自身的安全设计也存在一定缺陷,包括以电子签名为代表的安全认证机制不全,使用的认证机制安全性不够、容易被破解等。

(三)互联网平台建设

互联网票据平台可以有效消除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打破地域、时间限制,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但目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票据理财平台、信息发布平台等不断爆出风险事件,风险问题日益突出,互联网平台监管制度还需发展完善。首先,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一方面是纸质票据时代的假票风险,虽然互联网票据理财的票据大都由银行进行审验,但一旦出现假票就存在资金回笼问题;另一方面是信用风险,由于互联网票据理财主要集中在小面额票据,其真实性、合规性的风险隐患相对更大,同时其承兑银行多集中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一些小型金融机构,信用等级相对要低一些,相应的到期兑付风险也会上升。其次,互联网企业没有票据经营许可,不能参与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虽然现在互联网票据理财大都以收益权为标的,不存在票据买卖行为,但实质上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同时,由于缺乏监管和行业约束,互联网平台在实际交易中也可能会触及买卖票据等违法违规问题。最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还有待配套,违约成本较低,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问题,由于互联网平台的投资者多为风险承担能力较弱的普通百姓,因此风险事件发生后,不仅会极大地损害普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极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

(四)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是未来票据市场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票据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在票据市场的应用还很有限,未来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一,票交所作为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场所,沉淀了海量交易数据,但目前对其所积累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还远远不足,数据应用途径还很有限,未能充分发挥海量数据的强大功能。同时,大数据分析能够帮助商业银行等票据从业机构加强对市场走势的分析预测,降低票据业务市场风险,有助于相关机构推动票据产品创新、加强精准营销、发展智能审批和风控以及优化内控管理等,但由于专业人才缺乏、投入成本较大以及数据获取渠道有限等原因,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票据业务在大数据应用方面仍然不足,整体科技意识和大数据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二,目前区块链技术在票据交易上的应用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系统稳定性、应用安全性、业务模式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一些业务场景上的测试还不充分,复杂业务场景的有效应用还不多,区块链的交易吞吐量、资源利用率还有较大优化空间,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运行高能耗、数据存储空间容量要求高、系统处理抗压能力不足、51%节点攻击问题未完全解决、非对称加密技术有可能被破解等问题,区块链为监管提供高效服务的能力还有待提升。第三,人工智能在票据市场中的应用还相当有限,未来应在人工智能电话客服、智能交易、智能投顾、远程交易员身份识别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索。

三、未来加强票据市场金融科技应用的思考

(一)完善票据制度,支撑未来科技发展

科技进步为票据发展带来新思维、新形态、新模式,而制度则会适时引导科技的发展,为其推广提供重要的推动力量。票据制度是票据市场运行的规则,票据市场科技应用需要在票据制度的框架内运行,因此深化票据市场科技应用水平需要票据制度的支撑,适合当前科技发展实际的票据制度设计对于未来推动票据科技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票据制度应不断调整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票据科技发展的需求。

在电子票据方面,建议在《票据法》中明确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可考虑在《票据法》中专设一章规定电子票据相关内容,明确电子票据的法律定义、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法律责任承担等,确立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同样具备票据签章的法律效力,保障电子票据持有者的合法权益。建议由人民银行牵头,联合银保监会、工信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形成自动监测与人工识别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实现对电子票据业务的全流程监管。

在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第一,建议国家立法机关应考虑修改《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刑法》《公司法》等法规中的部分法律条款,加大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专利、软件、品牌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现象,使得在处理互联网金融案件时可以有法可依。建议加快对《票据法》的修改,给予互联网等新型电子平台以票据业务准入资格,防止现行票据法律法规对互联网票据创新发展的制约。第二,应明确互联网票据平台监管部门,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议由央行或银保监会负责互联网票据业务的监管,制定出台互联网票据业务相关监管规定,严把准入环节,互联网票据业务的经营机构必须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正式营业,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向客户和监管机构提供充足的信息,对平台风险进行及时监控和预警,确保监管的合法性、全面性和专业性。第三,建立互联网票据的行业协会,建议由银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互联网票据的经营机构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定,通过加强内控建设,明确自身的职责,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防范风险和安全经营能力。

在数字票据方面,建议进一步完善《票据法》《电子签名法》《票据实施管理办法》《支付结算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数字票据的法律地位,承认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完善数字票据期后背书制度、明确数字票据伪造时的责任承担、明确电子认证机构的民事赔偿范围、完善票据涉诉法律制度。

在信息披露制度方面,长期的信息不对称为票据市场埋下了风险隐患,不利于票据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建议依托上海票据交易所尽快出台票据IT系统管理办法和票据信息披露制度。一是建设标准化、覆盖面广的信息采集录入平台。信息采集录入平台应来源广泛,实现各数据源平台数据的接入汇总,并拥有海量相关非结构化信息,可按“科学规划、统一标准、规范流程”的原则,统一采集归口、利用数据信息技术建立索引,实现信息资料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实现信息集中管理和披露,并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提高分类数据的准确性。二是打造模型化、手段先进的信息分析预测平台。运用科学模型建立宏观经济预警,区域检测评价等系统,从而对票据信息数据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精细化、系统化的分析,并展示出区域市场主体的发展情况。同时,能对机构交易行为和合规信息进行动态分析,并提供个性化、可定制的直观展示功能。三是实现智能化、时效性强的信息咨询发布平台。信息咨询发布平台要实现智能分类、科学发布、高效共享,建立业务库、案例库、营销库、经验库、文化库、知识库,实现集中展现各类报表、信息的功能,重点发布定期市场成交信息、定期收益率曲线信息、定期登记托管、清算结算、票据结清、到期违约、风险票据信息、风险监测信息、创新产品信息等。

(二)加强传统科技建设,提升科技应用效能

在票据IT系统建设方面,首先,票据从业机构应逐步加强票据IT体系建设意识,认识到票据IT体系是票据IT系统的根本和基础,既要注重对系统本身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其他配套环节的跟进,加快明确统一的票据IT架构标准,形成完整的全流程票据管理系统,优化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机制,降低系统技术风险。其次,商业银行要通过进一步优化票据业务系统,更好地提升企业客户的直贴体验,通过“秒贴”“票据池”等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加畅通、便捷、高效的贴现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运用票据资产,灵活选择票据融资方式,有效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加快建设智能风控系统,通过数据分析、资产评级、智能授信审批、实时监测、跟踪督办及风险预警,实现对客户信用的精准掌握以及市场风险的快速识别,促使风控体系实现全方位、多维度覆盖,保证系统的可延展性与适应性。

在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首先要基于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信息可获得性、交易便利性、产品标准化的提升,创造更多票据创新产品,比如供应链票据产品、票据理财产品、票据基金产品、标准化票据产品等,加快票据支付创新,拓展票据融资渠道,推动票据市场创新发展。其次,银行可根据电子交易平台信息、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等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客户授信评级模型,通过丰富的信息综合判断授信对象的信用状况,授予其一定的信用额度,并根据客户的用信状况、存款记录、评级情况等因素,实时调整授信额度和期限,以实现授信动态化。最后,要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的建设,优化平台规则,完善平台功能,结合多元化科技手段,与各类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积极推进应收账款票据化,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三)尝试金融科技发展,探索票据市场未来

1.加快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应用

从技术角度分析,区块链技术自身的去信任、时间戳、可追溯等特点与票据应用场景十分相近。票据在一定范围使用时,可建立起数字票据的联盟链,将票据市场各方角色在联盟链中进行定义,如将票交所设置为数字票据链条上的一个节点,通过制订买卖交易代码的匹配规则,待买卖双方的代码通过匹配规则达成共识并得到双方确认后,进入指定目标交易的票据流转环节。

从监管部门分析,数字票据有望为监管操作带来更多便利,一方面可将监管部门在数字票据链中设置为一个普通节点,通过前后相连构成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完全透明的数据管理体系所提供可信任的追溯途径,来实现对监管信息的无成本调阅;另一方面也可将监管方设置为具有一定角色的节点,通过在链条中发布智能合约,应用可编程性来建立市场统一的规则和秩序,既可控制价值和限定流转方向,也可实现监管政策的全覆盖和硬控制。

从市场参与者分析,对商业银行等市场参与者,可将出票人、期限、金额、承兑行、保证增信行、贴现行等要素预先写入代码加载为智能合约,将数字票据定义为自带智能合约限制的数字货币。另外,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票据交易平台,可将票据交易数据上链,实现票据完整生命周期的可追溯、防篡改,并将参与票据流通的不同角色设置不同权限节点,利用智能合约技术进行智能判断,缩短交易时间,提高系统效率,从而更好地规范票据前端市场,服务于供应链金融发展。

从金融战略角度分析,数字票据将为发行数字货币打好基础,由于区块链最核心和本质的应用在于改变现有中心化的国家信用主权货币模式,考虑到票据这一产品在承兑阶段属于支付工具,一方面可将出票人、期限、承兑行、金额等要素预先写入代码加载为智能合约,将数字票据定义为自带智能合约限制的数字货币;另一方面可尽早在数字票据交易链中引入数字货币进行实时清算,对数字货币的应用在实际的业务场景中做进一步验证,为尽早发行数字货币提供试验田。

2.深化大数据技术应用

未来,票交所将成为全国票据市场最完整的数据拥有者,这些数据包括全市场的票据承兑、贴现、转交易、回购、再贴现、第三方非法人产品的全部明细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线下票据业务逐步迁移至网上以及票交所自身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面和数据量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票交所层面数据的应用包括公共服务和商业化运用两大类,公共服务和商业化运用可根据需要互相转换。公共服务包括指数类、余额类、信息类数据的实时发布。商业化运用包括基础数据与数据增殖服务。基础数据服务以与会员单位的接口或客户端形式提供给各参与机构的自身基础业务数据,数据增殖服务可通过数据分析产生咨询、信息类服务产品集等。

大数据可以为票据监管部门提供实时监管手段。一是可以与票交所合作建立实时监管平台,运作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甚至拦截可疑报价和交易,把系统性风险控制关口前移。二是可以对各类可能存在的违规操作能够建立起监控模型,实现类T+0的事后分析处理来维护金融秩序。三是可以对银行流动性管理、资本充足率管理等在DVP模式下,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结合起来进行逐日监测,实时发现问题所在。四是可以通过票交所采集一手数据来替代现行的各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监管报表的报送,提高监管效率并降低社会成本。五是票交所利用大数据为央行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实时依据,类似钱荒或资产荒而引发的市场波动将减少,在票交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央行再贴现工具进一步发展成为宏观货币政策重要工具之一是应有之义。

大数据能够为银行及非银机构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一是依靠大数据预测市场利率走势。二是利用大数据的预测分析能力,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市场监测并同时建立方向相反的头寸,以利用不同市场上资产价格的变化差异来赚取低风险利润。三是助力商业银行自身授信评级体系从定性分析迈向定量分析。四是大数据技术有助于票据创新产品分析研究,并为创设票据创新产品奠定定量分析基础。五是利用大数据发布商业承兑汇票各种信息。

大数据为第三方信用评级等带来新机遇。一是第三方票据市场数据公司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利用先进的数据挖掘分析工具,为市场提供数据增殖服务和定制服务。二是掌握大数据技术并拥有多类数据库的社会信用评级机构的量化评级将率先得到市场的认可,并可能直接影响市场报价。三是票交所的集中模式将在票据业务链积累起全市场完整的明细数据,使票交所成为重要的票据市场数据载体,数据的价值将被大力挖掘,助推我国经济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步伐。

3.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一是票交所设立人工智能电话客服。在票交所上线并达到一定交易量后将面对各方参与者的咨询,建立人工智能客服将有效节约人力投入和管理成本,对后期信息的汇总分析带来益处。二是商业银行可在大数据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涉足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多市场的套利交易、高频交易等,在快速变化的多个市场间实时捕捉交易机会,为参与者带来更大的交易利润。三是利用生物智能识别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实现远程交易员身份识别,以及远程商务沟通谈判等。

4.防范金融科技风险

金融科技应用于票据市场,有利于票据更好服务经济。但是对金融科技应用的相关风险,需要我们从思想上、措施上加以有效防范。

——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

喜欢 (1)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