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供应链金融与票据市场发展初探

每日一贴 票交所 评论

供应链金融和票据市场既有一致性, 又有差异性, 还存在天然的交互融合。 本文通过对两者详细分析对比, 提出两类业务的契合点, 包括运用供应链思维开展票据业务、 用票据替代应收账款、 商业银行两类业务和经营团队融合、 两类科技金融的交融。

一、 供应链金融发展情况

(一) 基本概念

供应链是指通过对信息流、 物流、 资金流的控制, 结合上游原材料、产品制造、 终端销售等商品环节, 将供应商、 制造商、 分销商、 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接成整体的生产关系网络。 供应链金融, 即利用供应链网络关系, 为供应链内的企业提供融资、 支付、 结算、 现金管理等产品的综合金融服务, 其中供应链企业融资是基本产品。

(二) 产品分类

供应链金融产品, 按照底层资产类别可以划分为应收类、 存货类、 预付类, 具体如表 1 所示。

表 1                  供应链金融产品 

资产类别 产品 抵 (质) 押物 主导方 风控重点
应收类
正向保理, 反向保理, 应收
账款质押融资, 应收租赁款
质押融资, 应收账款池融资
应收账款 核心企业 下游核心企业信用
预付类
先票/ 款后货, 保兑仓融资,
担保提货, 未来货权质押
预付账款 核心企业
上游核心企业货物回
购承诺, 提货权控制
存货类
标准/ 非标准仓单质押融资、
现货质押融资、 动产抵押/
质押融资
存货、 动产
物流公司、 仓储
公 司、 供 应 链
公司
存货评估、 监管, 企
业历史交易记录

供应链金融产品, 按照经营主体可以划分为银行供应链金融、 实体供应链金融 [见表 1 (续)]。

表 1                         供应链金融产品 (续)

产品类别 产品定义 应用案例
银行供应链金融
银行借助客户资源、 资金流主
导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平安银行橙 e 网、 工商银行电子供应
链与 ERP 系统实时对接、 中信银行物
流融资平台
实体供应链金融
实体企业通过商品流、 信息
流、 物流等数据帮助供应链内
企业融资
如阿里巴巴 (淘宝小贷、 阿里小贷和
合营贷款)、 京东商城 (订单融资、 入
库单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 委托贷款
和京保贝)、 苏宁易购 (账速融、 信速
融、 货速融、 票速融和乐业贷)、 怡亚
通 (集采购撮合、 物流、 仓储和供应
链融资于一体)

(三) 政策支持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政府针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 下面梳理了近三年中央部委以上机构的相关政策。

2016 年 2 月 14 日, 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印发 《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 提出要推动工业企业融资机制创新。 第一, 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 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 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 第二, 探索推进产融对接融合。 探索开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 支持大企业设立产业创投基金, 为产业链上下游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2017 年 10 月 13 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 〔2017〕 84 号) 指出, 以供应链与互联网、 物联网深度融合为路径, 以信息化、 标准化、 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支撑, 创新发展供应链新理念、 新技术、 新模式, 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 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 打造大数据支撑、 网络化共享、 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

2018 年 4 月 10 日, 商务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印发 《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 旨在通过试点, 将现代供应链培育成新增长点、 新动能, 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成为 “一带一路” 建设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载体。

二、 票据市场发展概况

(一) 基本概念

根据 《票据法》 定义, 票据包括汇票、 本票、 支票, 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广义的票据包含以上所有票据种类, 狭义的票据仅指商业汇票。 鉴于银行汇票、 银行本票、 支票功能单一、 流转环节少、 市场规模小, 本文讨论的均指狭义的票据。 商业汇票按照承兑人类型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按照票据介质分为电子商业汇票和纸质商业汇票,以下简称票据。 笔者认为, 票据市场即指商业汇票从承兑、 中间流转到最终到期解付的全过程所形成的流转和交易市场。

(二) 产品分类

根据票据流转阶段, 票据产品可分为出票、 保证、 质押、 贴现、 再贴现、 转贴现、 票据回购、 到期解付。 具体产品特征如表 2 所示。

表 2 票据市场产品

产品种类 产品定义 参与主体 监管主体 市场基础设施 风控重点
出票
(承兑)
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
其交付给收款人的票
据行为
企业、
商业银行
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
电子商业
汇票系统
真实 贸 易 背
保证
票据承兑人以外的企
业对票据债务承担保
证责任的票据行为
企业 银保监会
电子商业
汇票系统
真实 保 证 背
书与 连 带 责
质押
企业将票据质押背书
至其他企业
企业 银保监会
电子商业
汇票系统
真实质押背
贴现
持票人在票据到期日
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
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
转让给金融机构的票
据行为
企业、
商业银行
银保监会
电子商业
汇票系统
真实 贸 易 背
再贴现
金融机构将未到期的
已贴现票据再以贴现
方式向中国人民银行
转让的票据行为
商业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上海票据
交易所系统
符合 再 贴 现
货币 政 策 要
转贴现
金融机构将未到期的
已贴现票据再以贴现
方式向另一金融机构
转让的票据行为
商业银行 银保监会
上海票据
交易所系统
票据 资 产 真
实交易
票据回购
银行将已经贴现过的
票据通过质押向其他
银行融入资金
商业银行 银保监会
上海票据
交易所系统
票据 资 产 真
实交易
到期解付
汇票付款人在汇票到
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
票据行为
企业、
商业银行
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
电子商业汇票
系统、 上海票据
交易所系统
到期 付 款 责

(三) 监管政策

国务院、 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持续指导票据业务发展、 严控票据业务风险、 加大票据业务支持实体经济作用。 第一, 2015 年 12 月 31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 (银监办发 〔2015〕203 号) 提出七大风险提示、 四项监管要求, 强调票据同业专营、 违规削减资本占用、 票据中介掮客。 第二, 2016 年 4 月 27 日, 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发布 《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 (银发〔2016〕 126 号), 要求加强内控管理, 坚持贸易背景真实性要求、 严禁资金空转, 规范票据交易行为, 全面开展票据业务风险自查。 第三, 2016 年 8月 22 日, 人民银行下发 《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银发 〔2016〕 224 号), 要求推广电子商业汇票, 扩大交易主体, 电票贴现无需合同发票。 第四, 2016 年 11 月 1 日, 人民银行办公厅发布 《关于做好票据交易平台接入准备工作的通知》 (银办发 〔2016〕 224 号); 2016 年12 月 5 日, 人民银行发布 《票据交易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6〕 第 29 号), 确定了上海票据交易所基础设施地位, 进一步规范了票据交易业务。 第五, 2017 年 7 月 6 日, 人民银行发布 《关于加强电子商业化汇票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银发 〔2017〕 165 号), 要求自 2017 年8 月 28 日起执行 《票据交易管理办法》、 2018 年 10 月 8 日起全部在票交所系统开展票据交易。

三、 供应链金融与票据市场的一致性

票据业务天然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离不开票据市场。 票据业务完全符合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基本特征, 两者都是基于贸易关系而产生的融资活动。 同时, 票据是应收账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票据市场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应链金融与票据市场,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相映生辉, 两者之间有诸多相似点。

(一) 政策支持力度高

前面已经展示了近三年来国家层面对供应链金融政策指导意见, 均强调了供应链金融在宏观经济增长、 支持实体企业发展和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方面的重要作用, 甚至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新动能。 票据业务历来包含在贷款业务中, 但单独列示, 2016 年初农行票据案以来, 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异常重视, 国务院筹建上海票据交易所, 票据业务在整顿中涅槃重生, 票据市场风险下降、 业务量稳步增长。

(二) 业务模式相似

供应链金融是基于贸易往来关系, 利用链条上高信用等级企业, 为上中下游企业中的某一环节提供金融服务, 基础标的包括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交易的货物。 票据业务中的承兑、 贴现, 均严格要求真实贸易背景,即已经发生了真实的货物交易或者服务交易, 票据本身既是一种支付结算工具, 又是一种快速便捷融资渠道。

(三) 客户群体相似

两种业务的切入点都是贸易链条中的高信用等级企业, 包括行业龙头企业、 信用质量优秀的大型企业。 两种业务都是依托于核心企业、 服务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客户, 目的在于促进整个供应链企业发展、 提升整个生态群的实力, 推动产业集聚、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四、 供应链金融与票据市场的差异

(一) 监管政策不同

在监管政策上, 票据市场前端产品, 如承兑、 贴现、 质押授信, 与供应链金融一致, 均受到贷款规模和 MPA 规模限制, 必须是真实贸易背景项下融资。 但是存在以下不同, 第一, 票据业务还需要接受上海票据交易所指导; 第二, 票据转贴现交易按照同业专营管理; 第三, 票据再贴现是人民银行三大货币政策之一, 是市场利率的调节工具之一, 还发挥着支持小微企业、 “三农” 企业、 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作用。

(二) 市场基础设施不同

应收账款融资主要依赖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 该平台上线晚、业务量小、 未实现与银行直连。 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牵头组织的服务于应收账款融资的金融基础设施, 该平台由征信中心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征 (天津) 动产融资登记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运营, 2013 年 12 月 31 日上线试运营, 2017 年 7 月 18 日该平台首次与中国银行总行完成系统对接, 平台官网显示截至 2018 年第三季度末促成融资金额7 万亿元。

票据业务依赖票据市场基础设施, 包括电子商业汇票系统 (ECDS,2009 年上线)、 上海票据交易所系统 (简称票交所系统, 2016 年 12 月上线), 均由人民银行授权上海票交所管理。 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在上线伊始即与所有银行机构、 财务公司进行了直连, 上海票据交易所系统更是接纳了所有金融机构、 金融产品, 且在运行期间稳定运营、 业务量逐年上升。 2018年 10 月, 所有银行已经直连或者客户端接入成为会员, 还包括部分非银机构和产品,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 2017 年累计承兑量 17 万亿元, 比 2007 年增长 2 倍; 贴现 40 万亿元, 比 2007 年增长 3 倍。

(三) 业务链条不同

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一次贸易往来中不同主体间开展的融资活动, 主要是一次性交易。 票据市场链条较长且紧凑, 以票据为载体, 无缝对接多次贸易活动, 承兑业务是首次贸易的结算, 后续可以在多个企业间不限次背书转让来进行结算, 对于急需现金的企业还可以到银行进行贴现, 银行还可以进行转贴现、 票据回购、 再贴现。

(四) 资产属性不同

供应链金融产生的是贷款, 是单一属性, 一般是持有至到期, 或收回本息, 或展期续作。 而票据市场的承兑业务是表外贷款, 贴现资产既是信贷资产又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在银行调节信贷规模方面有重要作用。

(五) 主导方不同

供应链金融有丰富的主导方, 在商业银行之外, 另有大量其他主体, 第一, 电商龙头企业, 如苏宁、 京东、 阿里巴巴; 第二, 大型企业集团, 如家电企业美的、 TCL; 第三, 专门供应链公司, 如怡亚通、 飞马国际供应链; 第四, ERP 软件类企业, 具有制造业企业大量的生产购销数据, 如用友、 金蝶;第五, 保理公司, 如深圳前海宇商、 前海一方、 平安保理、 苏宁商业保理。票据市场主要由商业银行主导, 以及部分票据中介和少量 P2P 机构参与。

(六) 业务风险实质不同

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信用风险在于产品本质是基于企业信用, 抵 (质) 押物跟随市场价格波动也有减值风险; 操作风险在于应收账款债务方的确认、 存货等抵 (质) 押物价值管理、 仓储物流监管、 纸质合同签署等方面, 需要很多人力管控, 或者是很高的系统监控能力。

2016 年之前, 票据业务风险主要是伪造票、 假票、 瑕疵票、 票据交接和库存管理风险。 2016 年之后, 人民银行推动电子商业汇票替代纸质商业汇票, 票据市场风险逐步转变为市场利率风险、 信息科技风险, 票交所统计数据显示, 2018 年 1 ~8 月电票承兑发生额占比达到 92. 62%, 电票贴现发生额占比达到 97. 21%, 转贴现交易 100%实现电子化交易。

(七) 金融科技水平不同

供应链金融已经充分利用了行业、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和数据,而票据业务才刚刚起步。 供应链金融缺少统一的市场、 基础设施、 完整的联调, 单笔交易为了控制风险, 会充分分析企业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确保贸易真实、 交易真实、 到期还款, 因此 ERP 系统、 供应链系统、 银企直连系统、 现金管理系统等应运而生, 业务的发展则持续刺激着科技金融水平的提高。 票据市场从一开始就有完整的监管、 统一的市场、 规范的操作、 庞大的银行资产负债实力, 在企业端和商业银行端系统建设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较差, 仅仅达到业务线上化操作程度, 几乎没有利用任何企业端的非财务数据。

五、 供应链金融与票据市场结合的思考

现有供应链金融与票据市场结合, 主要包括票据质押开票、 票据质押贷款、 票据质押开证、 票据池融资, 以及应收账款转让 + 票据质押、 票据收益权转让 + 票据质押, 考虑的是票据质押的操作便利性、 交易安全性,为其他业务做连带责任担保。 更深层次的供应链金融与票据市场的融合还未开始, 或者刚刚起步, 相关研究也比较少。 解静、 田奇慧 (2015) 从供应链电票融资角度讨论了推进供应链电票融资对商业银行的重大意义, 提出创新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的监管要求、 中小银行加快电票系统建设、 尽快确立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等建议。 邓伟伟 (2015) 从电子票据和供应链金融的关系、 电子票据和互联网金融的关系入手, 分析了互联网渠道、 数据挖掘和自动处理以及电子货币三类业务模式, 并陈述了利用互联网金融发展供应链电子票据业务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基于前面对两者的详细对比分析, 笔者对两者的相互融合提出一些建议。

(一) 运用供应链思维开展票据业务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充分利用、 分析供应链上企业的各种数据流, 提高获客能力、 风控质量和扩大业务规模。 票据市场从承兑、 贴现、 质押授信等, 都可以参考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在企业财务报表之外, 获取、 分析、加工企业的非财务数据、 供应链企业的交易数据、 仓储物流数据, 进而评估票据业务的合理性、 适当性和风险程度。

利用供应链思维帮助银行摆脱对企业财务报表的依赖。 在企业本身财务数据之外, 关注企业所处产业政策、 行业发展趋势、 具体产业链条、 目标企业市场地位, 关注企业的交易对象、 合作伙伴, 通过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稳定性、 产业链条完整性、 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宏观政策指导情况, 进而判断票据业务贸易背景、 融资支持适当性、 业务风险偏好和容忍度。

利用供应链思维提高银行与企业融合程度。 在供应链金融环境中, 银行熟知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 可以针对企业运作的各个步骤提出具体的金融服务方案, 如开票、 贴现、 票据质押融资、 存货质押开票、 票据池融资等, 还能够在发票管理、 现金管理、 支付结算、 账款催收、 财务报表优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样既获得了稳定、 安全的资产和负债, 又输出了银行的风控经验、 企业管理经验, 实现银行和企业双赢。

利用供应链思维获取客户, 服务中小微企业。 挖掘核心企业信用价值,盘活企业存货资产, 用活票据市场产品, 收集供应链市场底层数据, 服务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 解决中小微客户 “信用弱、 资金少、 账期长、 担保难” 问题, 是解决中小微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 攻击与需求错位、 相应国家小微企业政策的一大利器。

(二) 用票据替代供应链金融基本标的———应收账款, 充分发挥票据价值

应收账款是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标的, 但是其确认、 流转、 存储非常困难, 市场基础实施落后, 而票据具有统一市场、 统一基础设施、 操作便利、交易属性、 流转便利的特点, 提高票据的应用比例有助于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肖小和、 张雯、 李洁 (2018) 梳理出电票五大优势, 签发数据化、交易电子化、 期限灵活化、 央行制度保证、 市场广泛认同, 提出电票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便捷的支付结算工具和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这种替代已经有一些尝试, 如保理公司直接使用票据收益权转让为小微企业融资, 票据类 ASB 也应用了票据收益权的概念, 或者是应收账款转让 + 票据质押担保。 然而, 由于票据市场的专业性、 票据法与实际业务脱轨、 票据收益权概念的法律认可度、 企业网银端票据业务操作和管理的便利性等原因, 两个市场依然严重分割, 未来有待制度层面、 票据推广层面的更大进步。

(三) 商业银行两类业务和经营团队融合

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 银行又占据间接融资的主导地位, 供应链金融和票据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合作情况对两类业务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在商业银行, 一般供应链金融隶属于公司条线, 可能由公司金融部、 交易银行部、 供应链金融部、 贸易金融部等部门管理; 票据业务则更为分散, 一般承兑、 贴现、 票据质押业务由公司条线负责, 而转贴现、 再贴现、 票据回购则由金融市场条线负责。 两者可谓泾渭分明, 互不往来、 互不干扰。

谈铭斐 (2018) 认为票据业务职能割裂, 未能实现一体化管理, 导致票据业务多头管理、 综合营销能力弱化、 没有形成系统的票据链式营销。

建议集中管理、 打造票据业务全流程管理机制, 从票据源头抓起, 将承兑、贴现、 转贴现纳入统一管理, 通过对业务处理、 从业人员的集中统一管理,突出票据业务条线的纵向营销推动与指导管理职能。 并且提出投研一体化、缩短决策流程、 实行全面风险管理、 搭建票据业务系统平台等举措。 笔者认为还可以设立票据事业部, 纳入票据市场的全链条产品, 同时涵盖营销、运营操作、 风险管控、 投资研究、 产品创设、 系统建设等, 整体团队服务企业客户, 提高业务效率、 客户需求反应速度和整体风险管控能力。

由于供应链金融与票据业务的天然融合和互补特征, 短期可以考虑相互借鉴、 相互学习, 在业务营销、 产品运营、 客户群体、 风险管控等方面取长补短, 进行有益结合。 长期可以考虑, 两类业务、 经营团队的整体融合, 互相借鉴、 整体对外, 在客户营销上交叉营销、 向客户提供一揽子全面的金融服务, 在产品运营上两者择优进行推广, 在系统建设上全面考虑、搭建综合性的银企服务系统, 在风险管控上共享数据、 建立全面风控系统。

(四) 科技金融的交融

前文已经阐述了两类业务之间的科技金融水平的差异。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前端的数据和系统建设, 即企业各类财务、 非财务数据的挖掘, 缺少统一的基础市场设施; 而票据市场具有完美的顶层设计、 统一的应用系统和基础设施, 但是在企业端较为简陋, 仅有唯一的 PC 端企业网银开展业务, 且没有连接企业的交易数据。 两者的结合将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运用票据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则将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纳入供应链金融中,同时需要在顶层设计中开发更多的供应链产品功能; 将供应链系统、 ERP系统、 银企直连系统等供应链系统与票据系统对接, 开发出与企业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实时对接的票据系统, 将彻底解决贸易背景真实性问题, 大幅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更好地发挥商业承兑汇票的重要作用。 但是, 两者科技金融的交融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首先是后台生产数据的对接。 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 供应链客户之间、集群企业之间, 实时产生大量采购、 物流、 仓储、 销售、 资金等生产数据,涵盖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成为企业画像、 经营监控的重要依据。 这些在供应链金融中已经有了大量实践, 如企业 ERP 系统, 未来继续开发、 集成,运用数据建立全面、 完整、 立体的企业画像, 为银行做好金融服务提供真实和基础的依据。

其次是企业端票据业务操作端口建设。 现在主要的端口是, PC 端企业网银上的电子商业汇票功能, 仅仅包含基本的票据业务功能。 在端口上,可以开发手机端企业网银 APP、 银行票据业务 APP、 微信端业务入口; 在功能上, 少数银行开发了在线贴现, 即在已有额度和合作协议下实现实时贴现出账, 还可以增加自动开票、 自动质押、 票据池智能授信、 票据池智能出账等; 在票据业务增加值方面, 甚至可以为企业提供整体画像、 票据业务依据和企业经营建议, 真正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最后是前沿科技的应用。 供应链和票据对前沿科技已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下面仅仅对区块链和大数据做简要介绍。 第一, 供应链 + 票据+ 区块链,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 系统确权、 真实安全为两类业务添加了腾飞的翅膀。 上海票据交易所董事长宋汉光 (2018) 分析了票据业务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行性、 票交所对区块链技术的探索和应用、 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的应用实践。 供应链金融对区块链的应用更显积极, 易见股份携手 IBM中国研究院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个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 TCL 金控上线“区块链” 项目, 浙商银行推出首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 “应收款链平台”, 腾讯云发布区块链金融级解决方案 BaaS。 2018 年 1 月 25 日,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成功上线试运行, 基于该系统的首笔数据票据签发、 承兑、 贴现、 转贴现业务顺利完成。 第二, 供应链 +票据 + 大数据, 供应链金融已经应用了产业链条的各类生产数据, 但是仍然有更为广阔的大数据可以作为业务支撑。 行业数据、 产业数据、 宏观数据、 上下游产业数据、 各类商品原材料价格数据, 以及企业的经营数据、生产数据、 各类收入费用数据, 还有企业高管、 关键技术人员日常生活数据, 将这些非结构化数据转换为可分析数据、 建立征信模型, 全方位、 智能化分析企业经营状态、 融资业务需求与风险程度, 将为银行开展金融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 供应链金融与票据业务在两个并行市场迅猛发展, 新时代面临 “互联网 + ”、 信息化、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两者急需在FinTech滋润下取长补短、 互相融合、 相得益彰, 真正成为经济新动能,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贡献力量。

——珠海华润银行 王绪刚

喜欢 (1)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