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伪央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每日一贴 洛洛杨 大话固收 评论

先从一个广告说起: 容我吐槽下这个小广告仅仅不到50个字还要带个错别字,还有橙绿蓝的奇葩画风。这个公司是干嘛的? 这个公司的业务核心,一言以蔽之:分发央企/国企信用。说的再明白点:批量生产伪央企/国企。 还在信国企、央企背景?对不起,骗的就是你 为

先从一个广告说起:

“伪央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容我吐槽下这个小广告仅仅不到50个字还要带个错别字,还有橙绿蓝的奇葩画风。这个公司是干嘛的?

这个公司的业务核心,一言以蔽之:分发央企/国企信用。说的再明白点:批量生产伪央企/国企。

还在信“国企、央企”背景?对不起,骗的就是你

为大家分析了下,为什么这些打着“央企背景”旗号宣传的交易对手不值得信任,忘记内容的可以再翻翻。

其中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全国的央企,仅有96家,明明白白地刊登在国务院官网上,这个做不了假。下次谁说他是央企背景,先查查他说的“背景”是不是这96家;

第二点,以小固的经验,99.9%强调背景宣传的都不是这96家。如果你追溯上去,多半是一些国企、XX机关、XX报社等等。例如中科系往上追溯,沾上央企背景的是一个“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黄金海岸培训中心”,虽然也是国字头,但实际上不过是个搞“住宿、餐饮”的事业单位。

今年7月16日,人民网官网发布了一个《关于中国金天经济技术开发中心被冒注的声明》;也许是觉得力度不够,隔天7月18日,又在《人民日报》上发布了同样内容:

“伪央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尽管《声明》中表明已经“2007年停业清理”,但如果你去企查查等平台上去看,经营状态上仍为“在业”,很可能是没有做工商变更,只是内部停掉了业务;

其次,《声明》中号称“从未投资成立任何公司或分支机构”,然而实际上通过公开渠道可以查到,旗下至少“对外投资”了24家公司,其中100%控股19家,51%的有4家;

“伪央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为什么工商注册上查得到是对外投资的全资控股公司,《声明》里又说“从未投资任何公司”呢?

如何穿上“央企”小马甲?股权代持了解下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股权代持的概念。股权代持,是指公司的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订立合同,由隐名股东实际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显名股东的持股方式。

以下是保险行业一个代持案例:

“伪央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2005年,新产业公司想要出手9%新华人寿股权,博智基金想要接手,但又因外资身份不便出面,就找来一个鸿元公司,支付代持费用后,由鸿元公司出任名义股东。 股权代持都是私底下抽屉协议进行的,这时如果去工商系统里面查,就只能查到鸿元公司的信息。其实股权代持比想象的更为常见,例如庞大的MT系,ZZ系,都知道马甲众多,但由于用了股权代持手段,你知道是个马甲,也不知道穿马甲的究竟是谁。还有前几天八过的华领资产,劣后人之一是个七十多岁、无经商经验的老人……可想而知,还是代持。

既然代持可以看上去是名义上的股东,那对于迷信“国企、央企”光环的人,就形成了专门的生意。百度搜索“央企挂靠”,前1~5页全是广告:

“伪央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这些大大小小的中介公司,可谓“伪央企背景生产机”。现在知道那些“伪央企”都是怎么来的吧?

如何分辨真假“央企背景”?

看完了上文,可能不少投资者会觉得疑惑,甚至有点恐慌:那怎么办,我在公开渠道上查到的都不能信了吗?会不会都是马甲?

不用慌,首先一点,真正的央企是不会做这种挂靠业务的。那些提供挂靠的往往就是类似于“中国金天经济技术开发中心”这种似是而非,实际上早已停业的空壳子;还是老办法,请对照国务院名单,96家之外的,都不是央企。不要看到“中央XX”“中国XX”“人民XX”就昏了头;

其次,真正的央企背景公司,不但很少拿母公司宣传,普通投资者接触到的机会也少。从融资角度来说,大部分央企在细分行业内都具有垄断地位,银行、债券等大额、长期、低息融资渠道畅通,不会没事发个私募基金找个人投资者借钱。

而如果央企下属公司拿牌照,成立私募基金公司,也往往是先服务于央企自己的资源,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例如深圳华润资本,做的业务都是华润内部的产业并购基金;再比如东航金控,做的主要是原油期货管理方面的业务,说白了就是为股东东方航空做对冲。这些基金,普通投资者就算想参与,也拿不到份额。

说到底,投资就是不断破除迷信的过程。信则套不信则无,不被光环迷了眼,客观看待央企、国企背景,投资时少看包装多看底层,才是扫雷避坑的黄金法则。

喜欢 (15)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