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建立新时期票据业务风险防控新机制

每日一贴 wgjto 评论

电子化+互联网发展新时期,票据业务风险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看,合规风险处于严监管态势,操作风险趋势性显著下降,信用风险总体趋好但形势更为复杂,市场风险尤其是利率风险显著上升。同时,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防控机制较过去有颠覆性变化。一方面,

电子化+互联网发展新时期,票据业务风险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看,合规风险处于严监管态势,操作风险趋势性显著下降,信用风险总体趋好但形势更为复杂,市场风险尤其是利率风险显著上升。同时,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防控机制较过去有颠覆性变化。一方面,票交所作为票据市场的监督管理机构,已开始从顶层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上重构票据业务风险防控体系,利用其系统优势、数据优势、技术优势建立并不断完善新时期票据业务风险防控措施;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在结合新的制度规则和市场变化趋势,积极主动调整原来的风险管理架构,尝试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票据业务发展的新机制。如何建立新时期票据业务风险防控的新机制,作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转变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理念,建立新时期风险防控新机制

一是走出对票据业务风险偏高或偏低的认识误区。新时期要用新视角客观评判票据业务的价值和风险。一方面,应改变对票据业务高风险的看法。当前电票占比已达95%以上,且票交所已实现纸票电子化。以往纸票时代出现的各类操作风险、资金风险、违规交易监管风险已成过去,票据交易正朝着阳光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票交所对票据兑付规则的变革消除票据到期兑付违约的后顾之忧,银票和商票的整体风险已大幅降低。另一方面,要改变对票据业务低风险的看法。票据业务通常被银行视为低信用风险业务,风险容忍度很低,甚至要求保持“零”不良。实际上,票据业务是盈利性、流动性和综合贡献非常高的业务品种,其综合价值甚至高于一般对公贷款。因此商业银行可适度提高对票据业务风险容忍度,通过资产风险定价和拨备计提覆盖可能产生的损失,主动经营风险获取超额收益。

二是建立新时期票据业务全面风险防控的新机制。票交所模式下,票据资产标准化趋势日益明显,其资金属性日益显著,商业银行应改变将票据业务比照信贷业务进行风险管理的传统思维,比照债券市场业务进行风险管理,围绕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完善制度框架,优化业务流程,加强系统刚控,用好大数据风险防控技术,构建“定性+定量”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架构,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坚决杜绝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主动经营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通过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拓展票据业务发展边界。

二、建立票据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模式

一是探索全员参与、信息互通、各司其职的风险管理模式。首先,票交所可发布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以及全市场异常交易监控和承兑人兑付违约的信息披露和惩戒机制,指导成员单位开展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工作;依托系统、数据、技术、机构等优势建立票据市场统计指标、主体信用评级和资讯研究报告,让各机构全面了解市场发展形势和风险发展态势;开发票据大数据分析平台,有条件地开放数据查询接口,帮助商业银行精准识别票据业务风险。其次,商业银行或其他机构管理部门应制定适应业务发展的风险政策和风险策略,指导本机构开展票据业务。再次,票据经营机构(分支行)应建立起日常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和关键风险审查指引或细则,加强风险管理的精细化和针对性。最后,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风险经理应加强业务、产品和风险知识和技能学习,形成“铁三角”作业制度,真正做到了解业务、了解产品、了解客户。

二是建立票据市场信息共享的机制,解决各机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托全流程票据行为数据进行客户风险画像。票交所系统汇集了市场全部交易数据,但各商业银行仅能查询到本行范围的交易数据,无全市场的数据查询权限,数据的权限约束使得各种维度的风险画像存在片面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准确反映风险全貌,如对手的业务规模和经营规模是否匹配,票据贴现资金的跨行流向监管,承兑业务的保证金来源等。因此建议票交所研究开发数据接口的可行性,将系统的业务数据脱敏后提供查询,以便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建模。

三、完善事前准入规范机制,制度流程应动态覆盖票据全产品

一是建立完善票据全产品的制度规程和操作规范。制度是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闸门,也是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商业银行及其他市场主体要根据当前金融市场的监管形势要求、票交所交易规则和业务流程的变化,全面识别评估新的风险因素,制定票据全产品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覆盖票据承兑、质押、票据池、贴现、转贴现、回购、再贴现、同业投资、经纪等产品和业务,保证所有业务操作均有章可循,每个步骤都有清晰的责任主体;改进风险管理方法,将风险管理要求嵌入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加强制度宣讲和人员培训,防范新规则、新业务、新系统中隐藏的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和道德风险。同时要增强风险文化意识,要求员工讲规矩、守纪律,强调制度流程不可越,风险底线不能踩,通过制度和流程约束业务人员的操作行为。

二是动态掌握风险变化趋势,主动防控实质性风险。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能覆盖大部分已知常态风险,但监管政策和票据市场总在不断变化,既定规章制度无法覆盖所有风险点,制度的修订更新也需要时间。因此商业银行还应及时掌握新政策、新业务、新产品、新模式、新流程带来的风险变化,通过打补丁、发布风险指引或风险提示等方式,及时主动提示风险。同时,风险部门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及时理解监管政策的意图和执行尺度,积极推动监管部门对话常态化,针对市场关切问题磋商达成一致监管意见,消除监管套利。

四、加强事中审批与控制,将风险控制嵌入业务系统,从源头遏制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过去发生的票据风险事件大多数是由于业务操作人员未按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严格执行突破风险第一道闸门所致。因此,商业银行须在制度规程的基础上构筑起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闸门,从业务系统层面进行刚性控制,减少操作人员“犯错”的机会。要建立票交所系统和本行系统刚性控制机制,将日常风险管理要求进行参数化设置并内嵌于业务审批和管理系统中,依托系统刚性控制客户准入识别、业务要素录入校验、岗位权限和关系制衡、业务逐级审查审批、授信额度扣减释放、业务放款、资金流向合规监控等环节,均由系统自动审查校验,将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不符要求的操作挡在相应环节,以确保所有业务操作受系统制约,按既定规则和流程顺序执行。通过系统的刚性控制替代对操作人员理解制度、执行制度、遵守制度的信任,从源头上减少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机会。

五、加强事后监测与督查,确保风险管理规则和要求落地实施

商业银行要重视票据大数据风控技术的应用,加强非现场监控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事后监督机制建设。过去票据市场分散割裂,大多数银行票据业务未完全实现电子化,部分环节仍靠手工作业和台账管理,系统难以采集到电子数据,如纸票背书信息、线下审批信息等。同时,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管理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比如大数据挖掘,智能分析技术,对风险检查和事后监督主要依赖“逐户逐笔翻阅档案资料”等传统手段,效率较低、随机性大、针对性不强,风险检查难以覆盖所有机构、产品、人员和风险类别,导致经营机构存在侥幸心理,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风气,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的落实和执行效果难以保障。

然而票交所时代,各方信息汇聚于票交所平台,全部业务数据集中透明,所有业务行为都可通过数据追溯,为大数据风控技术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商业银行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风险预警和监控机制将成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的第三闸门,通过大数据风控技术,各类票据业务的违规操作行为和风险苗头将充分暴露。某行在2017年开始探索基于大数据的票据业务非现场监测预警技术,整合了行内主要业务系统数据,将风险管理的要求、经验、逻辑转换为量化数据模型,开发了多项非现场风险监测模型,实现对全行各机构、全业务、各指标的违规问题和风险问题的自动监测和预警,并根据发现问题监督落实整改,起到了较好的震慑和风险管理效果。

喜欢 (2)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