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美国票据市场

每日一贴 齐文越 普兰金服 评论

美国银行承兑汇票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美国选择复制英国银行承兑汇票的制度,将银行承兑汇票运用于国际贸易中的汇兑。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由于银行作为后盾且美联储极力倡导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得以迅猛发展,经历了短暂的繁

随着后来美国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美元资产被其他国家资产所替代,其规模增速从放缓转为停滞,至20世纪末逐步走向消亡。

美国票据市场

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崛起

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起源于国际贸易的开展,20世纪初期,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为解决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相互缺乏了解、互不信任的问题,美国总结英国银行承兑汇票发展的经验,将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相结合,促使了银行承兑汇票的产生。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没有重走英国承兑汇票市场缓慢进展的道路,而是在发展初期就建立起集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于一体的票据市场体系,这也为未来美国银行承兑汇票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尽管借鉴了英国银行承兑汇票的发展经验,但不同于英国的是,美国并没有成熟的票据二级市场,二级市场对银行承兑汇票的需求缺乏自然也就抑制了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为此,美联储成立后极力倡导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在之后的18年间出台了一系列推动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发展的政策,政策包括:

1、鼓励银行开展承兑汇票业务;

2、直接参与二级市场交易,有时甚至高于市场价买入银行承兑汇票以增加市场需求;

3、接受以银行承兑汇票为标的的再贴现申请;

4、与银行签订以银行承兑汇票为担保的回购协议;

5、为在联储开立账户的外国央行代理购买银行承兑汇票,同时为这些承兑汇票背书以免除违约风险。

美联储推行的这些措施对美国银行承兑汇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1930年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规模一度超过16亿美元。1925年至1931年间,美联储还直接参与二级市场的交易,大量买卖、持有承兑汇票,对美国票据市场的多方位推动使其成为美国银行承兑汇票的需求方之一,这一时期美国的承兑汇票市场规模已经非常接近英国。同英国类似,美国银行承兑汇票也主要用于国际贸易中的汇兑,平均为美国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提供了融资。国际贸易迅猛增长的同时,石油和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的刺激了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增长,增加了市场对银行承兑汇票的需求,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大萧条”期的波动阶段

1929年“大萧条”爆发,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至1933年间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商业银行接连倒闭,对整个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造成强烈冲击。20世纪30年代美国市场利率持续下降,降幅远超过同期美联储贴现利率降幅,因此到30年代后期各商业银行几乎不再向美联储进行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亦不再需要美联储支持,美联储逐步退出了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美联储对早期银行承兑汇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它的退出导致二级市场银行承兑汇票的需求急剧萎缩,到1943年降低至不足2亿美元。面对“大萧条”,不具备成熟二级市场的美国承兑汇票市场比英国市场萎缩得更为严重。

二战后,美国作为唯一没有受到战乱波及的国家,它的自由贸易得到了国内强有力的支持,在如此优越的内外部情况下,对外贸易形势不断好转。同时纽约联储被授权开展银行承兑汇票回购,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逐渐恢复,银行承兑汇票市场规模在1960年恢复到了“大萧条”之前的水平。

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扩张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余额从1970年的80亿美元左右快速增长到1984年的约820亿美元,实现爆发式增长。多种因素促进了这一阶段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扩张:

(一)美国进出口贸易规模迅猛增长

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美国政府从战略、政策层面制定了针对性很强的对外贸易战略。在对外贸易自由的政策影响下,1970年至1984年间,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复合增速达到14.0%,1984年贸易规模达到了6913亿元,比1970年的1110亿元增长了5.2倍。同时,在美国进出口贸易过程中,银行承兑汇票使用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以上两方面因素推动了美国银行承兑汇票规模的增长。

(二)美元银行承兑汇票被其他国家大幅持有和交易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全球缺美元资产,美元银行承兑汇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被持有和交易,尤其是新兴国家及一些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像日本、韩国在70年代前就开始大幅使用美元银行承兑汇票,日本持有的美元银行承兑汇票占据了全球美元银行承兑汇票60%左右的份额,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则在70年代初开始持有和交易美元银行承兑汇票。随着市场的发展,日本和中国台湾也开始加快建立自己的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推动全球化战略。

(三)美联储对银行承兑汇票的政策优惠

1974年,美联储停止为外国央行购买银行承兑汇票,三年后又叫停银行承兑汇票的直接买卖。由于这一时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仍有一定的政策优惠,如果美联储仍要代理外国央行购买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仍被用作贴现窗口的抵押品,银行在美联储规定的限额内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可以从存款准备金中豁免。美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促进了银行商业承兑汇票的供给规模,而同一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使外国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大幅增长,供需的同步增加共同促进了美国银行承兑汇票的快速发展。

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发展停滞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几乎陷入停滞,1989年后增速开始快速下滑,到2006年趋于0。由于市场余额的持续下降,美联储停止了对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的支持,并在2012年停止了对银行承兑汇票余额的年度统计,美国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跨国支付工具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回顾历史,美国银行承兑汇票的衰落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结算技术的创新

在1970年代,金融交易所依赖的技术毫无安全性,为有效控制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成立,SWIFT的电子化支付结算方式提高了国际贸易结算的可靠性和便利性,比银行承兑汇票更胜一筹。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的建立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国际贸易不再依赖银行承兑汇票进行结算。

(二)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美元资产的功能减弱

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爆发式增长主要源于全球对于美元资产的巨大需求。随着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欧洲美元作为美元资产比银行承兑汇票有更强的投融资便利性,美元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开始逐步被欧洲美元市场所代替,直到80年代后二者利差消失,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对全球市场参与者来说不再具有吸引力。

(三)美联储支持银行承兑汇票的政策红利相继消失

1984年美联储停止了对银行承兑汇票的回购;1990年美联储对大额存单等非个人定期存款以及欧洲货币负债免除了存款准备金,使得银行承兑汇票在一定限额内免除存款准备金的相对优势消失,美国银行承兑汇票的政策红利也随之消失。

美国银行承兑汇票的发展启示

纵观美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美联储早期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将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其购买和贴现的主要资产之一,代理外国央行购买银行承兑汇票并为这些承兑汇票提供担保,豁免一定限额内银行承兑汇票的存款准备金要求等。这些政策虽然可以很快帮助美国打造起承兑汇票的交易市场,并在短期内迅速促进美国银行承兑汇票规模的供给,但由于整个过程中没有对市场基础设施进行精雕细琢,并未形成一个成熟的二级市场,造成了美国银行票据承兑市场的昙花一现,并长期依赖于政策导向,一旦脱离了政策,市场规模便快速下滑。再看我国票据市场,政策属性同样很强,市场参与者的单一、业务模式的单一,靠政策驱动的市场是否同样具有脆弱性。

美国银行承兑票据市场规模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井喷式增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这一时期全球市场对美元资产表现出了巨大需求,而美国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美元资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也反映出票据的发展和供需之间是紧密关联且相互影响的,需求的增长带动票据的供给。我国票据市场其实也是一个需求决定供给的市场,目前的需求来源于银行的信贷需要,但现阶段的增速相对有限且容易受到政策影响,那么,发挥票据的资产属性在当前便显得尤为重要,让票据收益率向对标资产靠近,引导各类投资者将票据纳入资产配置,扩展我国票据市场的深度与广度。

喜欢 (1)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