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转给高考生看看】上大学干什么

每日一贴 卖话为生 评论

高考结束了,报志愿自然又是一个肥肠纠结的事,选什么学校?选哪个专业?可能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未来。

但从这几年个人的经历以及对新入行大学生的观察,我倒觉得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当然,能进名校,比如北清那另说——这里面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个异常严格的筛选机制,如果是凭个人能力考上的话。

所以,今天就瞎聊一点大学以及相关的话题。

【转给高考生看看】上大学干什么

现代大学模式居然起源于伊斯兰教

全世界公认的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是在12世纪中期成立的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它被称为“现代大学之母”。也就是说在它之前的教育很难说得上是现代教育,比如我国的古代的太学,或者孔子那种私塾都不能算真正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

那为什么会发生在12世纪的意大利呢?

我在之前《从头开始说票据》一文中谈票据的起源时就说到,从11世纪开始,欧洲的商品经济在农业生产的进步下,出现很重要的发展,特别是像意大利这种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半岛国家(那会还是很多小公国、城邦国家),渐渐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而伴随着大量贸易及商品交换的出现,贸易纠纷以及如何解决这些纠纷就成为一个核心话题,也就说以“民法”为主的世俗性法律研究及相关人才成为推进这一历史趋势的必要动力之一。市场需要有一个机构能够大量输出这种能力和人才。

于是博洛尼亚大学诞生了。

可以看到,大学最初成立的功能是一种职业教育,而且是由市场倒逼而来的。

博洛尼亚大学最初的形式是一个行会,它的教师薪酬是由学生或者说商人提供的(有很多是神职人员,毕竟那个时候除了宗教人士及贵族,识字的不多,更别提上大学),政府并不承担这笔费用。

因此学校除了受到来自宗教(基督天主教)的压力,基本还是肥肠自由的。

但还要注意到一个背景:十字军战争。

这段时间(11-13世纪)正是欧洲最黑暗的中世纪时期,西方基督教世界和中东伊斯兰世界围绕着圣城耶路撒冷,借着宗教上帝的名义到处杀人。

虽然在武力杀戮上双方都很混账,但作为文化及商品贸易交流来说,比起腐朽保守的基督天主教,新兴的伊斯兰世界则更加开明、进取(这和我们现在的印象完全相反),于是大学里开始接受大量来自伊斯兰世界思想和制度安排,包括学位制度等(所以你看学位服的源头其实是宗教服饰)。

【转给高考生看看】上大学干什么
【转给高考生看看】上大学干什么

这自然会引发基督教组织的强烈不满。

但是别忘了,这时的大学建立背后的力量来自于市场,而构成市场主体的大商人虽然也基本属于基督徒(甚至当时的教皇自己也是大学的学生,毕竟教皇也需要通过交易获取商业利益),可他们在世俗政权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因此,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颁布了一个法律,为大学提供司法特权,使得大学成为一个可以不受任何权力——包括宗教和政府——影响的独立研究机构。

“救赎之路就在其中。”

在最黑暗、最愚昧的欧洲中世纪背景下诞生的大学,正是由于带着独立自由的学术研究基因,迅速成长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是可以和宗教、政权分庭抗礼的力量。

虽然这股力量很快又被政权和宗教瓦解,但现代大学的出现点燃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大火,人文主义思潮崛起,乃至此后的欧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很多领军人物出自大学系统或者说受其影响。

因此说现代大学是现代社会的思想根源基础,我觉得一点不为过。

它从单一盲目的信仰(宗教,也可以称之为迷信。不是有宗教信仰就是迷信,这一点要分清,有机会以后再讲),这时主要是神学和哲学,算是文科;

逐步发展到解决具体社会事务的认知,主要就是法学、经济学等,算商科或者说社会科学,然后再在启蒙运动之后引入科学观念,发展出自然科学或者说是理科。

所以对于大学,我的态度是:

1、不上大学也没什么。毕竟它的主要功能是职业教育,学历只是敲门砖并不是唯一的钥匙;何况大学只是商业文明下的阶段产物,未来是否依然存在(和现在一样模式的)大学也未可知呢?单从职业教育来看,途径其实其实有很多;

2、能上大学当然应该去上。有机会当然要去上大学,而且是好大学,好大学的标准是保持独立自主(现在还有吗?),因为这能让你更好滴认识现代世界的逻辑性;

3、选专业的顺序应该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科,越是后来出现的学科越值得作为主专业,而其他的比如哲学之类的最好辅修或选修;

4、同等条件下优选“南宋”区域内的大学。注意同等条件。理由就不展开了,怎么说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因此如果想今后到金融系统打工,个人觉得未必一定要学金融,学点编程甚至学点土木工程结构之类的都挺好,而且最好学点哲学,金融本质上没什么难度,你看叶檀老师学历史的,结果历史可能不怎么样成经济学家了(不管你承不承认吧)。

上大学干什么:不重知识更重知识运用

港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中所学的知识都已经超过了日常工作生活所需。因此除了极少数立志献身学术研究的同学,大学中最主要的事就绝不是学更多的新知识(当然,必要的学分还是要修的),而是怎么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也就说能够把各种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并学会独立思考。

这种能力该如何培养呢?

首先大量阅读,扩大知识面。只要是个大学应该都有图书馆,多花点时间,多看点乱七八糟无用的东西,以后真的没有这种机会了。

然后试着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就分析一点热点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什么背景什么动机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影响?别人都怎么看?为什么和我的看法不同?我能不能接受别人的(错误)观点?

再试着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学生会、学生社团(虽然现在这帮SB搞得和某些组织一个德性),或者勤工俭学之类,核心是要明白怎么样在别人的规矩下与人相处,并展示表达自己。这点很重要,现在的新大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有时候就很难适应别人的规矩。

剩下的时间那就多找几个女朋友谈谈恋爱,并注意安全。时间应该很多的。至于入不入党?考不考研?要不要创业?是不是出国?如果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些也就不再是问题,又或者你自己也就早有答案了。

哦,对了,如果可能的话,在大学里尽可能滴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当然不止大学,在任何时候这点都很重要,我在《客户经理修炼心得》一文最后就有提到)。最近看了某些人写的报告,我肥肠无语,用的文字几乎就是方言土语的口语化纪录,我差点就给他发这么一句话:“还是提倡日常多说普通话啊”。

喜欢 (1)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