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供应链票据全解读(二):央妈主动创新,银行还要继续冷眼旁观么?

每日一贴 郇公弟债市圈 评论

周五惊雷,等分化的供应链票据面世,不少银行行长、部门总突然紧张起来,相信下一周将是头脑风暴的一周。 毋庸讳言,传统的商票业务几乎是银行的一个边缘业务、冷宫业务。银票保证金成为存款砥柱,银银转贴现是规模利器,但商票业务既没法带来存款,更无法规

周五惊雷,等分化的供应链票据面世,不少银行行长、部门总突然紧张起来,相信下一周将是头脑风暴的一周。

毋庸讳言,传统的商票业务几乎是银行的一个边缘业务、冷宫业务。银票保证金成为存款砥柱,银银转贴现是规模利器,但商票业务既没法带来存款,更无法规模上量,难免成为鸡肋。在供应链票据试运行后,商票能否成为银行网红,能够成为各部门争抢的香饽饽,将是检验供应链票据成功与否的最大试金石。

供应链票据全解读(二):央妈主动创新,银行还要继续冷眼旁观么?

粗粗想来,各位银行民工们,要揽下这个瓷器活,需要在制度层面、技术层面、业务层面都要有金刚钻:

制度层面:风控、授信、计财、法务部门如何支持供应链票据?

对商票业务的风险,银行界的认知实际上是相当混乱的。乐观者认为把控承兑人即可,悲观者连贴现资金受托支付都要一一落实,但总体而言悲观派仍然掌握舆论。票贩子是违法犯罪,央企也有假的子公司,发票多次使用,融资票盛行等等,即使在风控专业团队里也不乏这样的集体认知,商票业务拓展依然面临比较恶劣的舆情环境。

要突破恶劣舆情,需要正本清源。笔者看来,各银行要发展商票业务,最关键的部门反而是法务部。正本清源的关键,就是票据的“无因性”与“有因性”之辩。无因性,是票据的灵魂。票据效力独立存在,票据债务人不得以基础关系所生之抗辩事由对抗票据债权的行使。这是对银行作为债权人的最大保护,也是银行最需要利用的条款。

如果离开“无因性”考虑商票的风险,事情会变得相当复杂。风控部门需要制定详细制度,一一处理票据中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等等。不过,这也是每家银行必须迈出的一步,甚至是第一步。

在明确了法务与风控问题后,商票业务还需要授信部门、计财部门在白名单预授信和定价标准上达成一致意见。在总授信额度中,商票所使用的额度,是否可以最大化,毕竟基于自偿性的贸易背景总体风险相比纯信用贷款还是更加安全的。在定价方面,更需要在明确总原则的基础上,将定价权下放到部门以及分支行,给予经营机构灵活的根据市场变化随行就市定价的权利。

票据创新,首先是基本制度的创新,风控、授信、计财、法务部门是首先要跪拜的部门。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的交流,不应是“这张票你收不?”而应是,票据相关风控、授信、计财、法务制度,“你需要么?”

技术层面:“商票秒贴”应当成为银行开展供应链票据业务的技术追求

人民银行和票交所在票据创新上疾兵突进,最伤心的就是看到某些银行或部门的冷眼旁观。回望过去两年的“票付通”,创新浓浓,但大多数银行并未跟进,令人唏嘘。供应链票据堪称通过技术突破法律障碍的经典案例,各家银行是否有接续技术突破的能力,支持商票更高、更快、更强的流转和融资,支持真正的“应收账款票据化”?

笔者认为,一个重要指标是,有多少银行会实现或者仅仅是追求“商票秒贴”?

经过过去两三年的探索,“银票秒贴”几乎完美解决。风控部门对大中小银行进行分层分级,授信部门分别拟定同业授信、转贴额度,计财部门将定价权下放到业务部门,技术部门与运营部门将账户、头寸等问题解决,业务部门需要解决的就是流量与分润问题了。每天早8点各家银行准时报价,企业提交票据秒贴到账,到期备付金自动偿还,一切堪称完美。

然并卵,银票秒贴这样完美的创新,也仅仅是在微众银行、富民银行、蓝海银行、临商银行等为数不多的几家中小银行真正落地。众多大中银行所谓的秒贴,依然是假的。

在商票秒贴领域,需要遵循的技术路线,与银票秒贴几乎没有差异,基本的逻辑仍然是一致的。当然,对于前期承兑白名单的分层、差别定价、账户管理、兑付管理等,还达不到银票的成熟度。商票的秒贴也必然不会一步到位,从央企到央企子公司,从国企到国企子公司,从上市公司到上市公司子公司,从一级子公司到二三级子公司,从AAA、AA到A、BBB、BB等等,循序渐进的实现商票秒贴将是未来三五年的大概率事件。

无论如何,商票秒贴,能不能成为部分银行、多数银行的目标?董事长、行长们,要不要挑战下各个业务部门的能力?否则,大家谈全线上银行、无接触银行、开放式API银行,是认真的吗?

业务层面: 我当票贩子我光荣,商票是否会成为各部门争抢的香饽饽?

在银行内部,票据业务需要正名,我当票贩子我光荣,我不创造信用,我只是大企业信用的搬运工。对于银行各个部门、各个分行支行、各个客户经理而言,票据是否会成新宠呢?

票据部门,当然打头阵,需要立即启动与票交所的接口对接,需要争取法务部门统一阵线,需要发动与风控、授信、计财部门的口水战,需要争取行长、董事长的注意力。

普惠部门、小企业中心、小微部等要敢于蹭热点,1元商票,难道不是小微部的主管业务么?难道0.1元才是小微部的主管业务?

投行部门,无论是标准化票据、票据ABS等发行,还是以信托、资管等非标直接投资,“非标”主动投诚“普惠”,顺道绕开开户、区域等顽疾,为央妈分忧为党国做贡献,难道不是又红又专么?

同业部、金融市场部、理财部,转帖自然有巨大套利机会,同时主动投资标准化类产品,同时又通过长尾获取较高利差。票据类标准化产品,需要成为新的投资品类热点。

在银行各个部门,要人人争当票贩子。

当然,“应收账款票据化”道路依然漫长,也远非供应链票据这样一个产品能够毕其功于一役的。各家银行,无论是对公客户的既得利益群体,还是进攻性的中型银行群体,还是区域性银行,都不应再冷眼旁观,要积极的二次创新、三次创新。

否则,央妈会很伤心。

本文链接https://www.cdhptxw.com/mryt/1992.html

喜欢 (1)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