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揭秘商票套利链

商业承兑汇票 中国经营报 评论

本为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提高资金效益的商业承兑汇票(以下简称“商票”),如今却沦为一些机构的“套利工具”。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商票收益与银行贷款资金成本相差较大,不少中介机构觊觎其中的“套利空间”。一位票据研究人士告诉记者,中介机构购买商业承兑汇票后,再将其质押给银行,一来可以置换出资金,二来赚取二者的价差。不过,这一操作在实际中还要处理多个细节,包括如何确保银行对出票人(承兑人)有授信,并提供相应的贸易背景等。

揭秘商票套利链

“企业通过商业承兑汇票贴现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意愿不断加强,而银行通过票据贴现业务可实现一定利润。”某股份行对公人士分析,随着票据融资业务超规模增长,其背后蕴藏着的风险开始逐步显现,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金额也在不断加大,银行需要谨防这类风险。

商票价格波动大

“最近某商票价格波动很大,幅度大概为19%~25%。”某商票人士告诉记者。

“商票的价格总在浮动,取决于出票主体的信用、持票人预期以及市场资金情况。有的商票甚至可以达到30%的贴现率。”上述票据研究人士说。

所谓商票,即由出票企业签发,委托付款企业在到期日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的票据,主张商业信用。由于商票主要是基于出票人的信用,因此在市场上,商票的开票主体主要为比较大型的央企和国企,以及一些头部地产企业,供应链成为商票流通的主要场景。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我国商业汇票承兑余额13.9万亿元,贴现余额8.3万亿元,当年转贴现发生额38.8万亿元,当年再贴现发生额1.2万亿元。其中,商票占比分别为17.9%、9.1%、7.6%和5.4%,商票的贴现承兑比为30.6%,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承兑比为66.5%。

从商票市场的投资者来看,主要为个人和中介机构。对于个人而言,通过购入商票持有至到期或者把握市场行情进行波段操作来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而一些中介机构的“野心”却不限于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中介机构购入大量未到期的商票去商业银行贴现,利用票据存在的时间差和利差获取利润。“比如,中介机构持有商票的收益是15%,通过商业承兑汇票质押获得的银行贷款资金成本是8%,考虑到质押比例及相关手续费,这其中的利差相当可观。”前述票据研究人士举例道。

关键在于通过银行审核

事实上,如何“通过”银行的相关审核办理商票贴现或者质押,成为商票套利的关键一环。

记者采访多位银行人士了解到,通常来讲,企业若要在银行办理商票质押,需提交相应的贸易背景,同时企业需在银行有一定的授信额度。即使在满足前述条件下,质押商票并非在所有银行都“行得通”。为此,不少企业通过“控制”或者与银行“合作”来实现这一操作。

某股份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有的银行收商票,有些银行对商票‘敏感’就不收。通常来讲,那些收商票的银行必须基于自己行内的授信,即客户在授信项下开展商票的贴现,包括买方付息和卖方付息两种模式。”

华东某上市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在我行,商票贴现肯定是不行的。商票质押要看情况,作为补充担保条件可以接受。”

就操作本身而言,在满足贸易背景真实的条件下,商票亦存在其他风险。一位票据律师告诉记者:“某些企业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但是用同一份交易合同重复在多家银行办理商业承兑汇票融资。具体来说,付款企业用同一商品交易合同和开出的增值税发票在多家银行办理商票业务。或者,收款企业为配合付款企业,用同一商品交易合同及开出的增值税发票在多家银行办理贴现业务。”

因此,对于实施套利的中介机构而言,能够在银行顺利将商票办理贴现或者质押,成为需要攻克的“最后防线”。一位资深票据人士向记者透露,一些中介机构入股小银行(村镇银行、农商行)当股东,同时中介结构在当地注册多个空壳公司并在入股的银行开户,中介机构通过空壳公司买入商票后,拿到银行进行质押贷款以获得低成本贷款资金。

他补充道:“以前,很多中介机构通过控制或参股一些村镇银行、农信社来介入票据业务,这类案子被判了很多。现在企业想‘操纵’银行很难,但不代表做不了,最重要的环节是搞定关键人。”

暗藏多种风险

此外,记者检索裁判文书网发布的多起票据付款纠纷案件发现,在商票贴现案件中,银行亦有“参与动机”。例如,银行通过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形式向企业发放贷款,用于偿还企业已到期借款。通过这一操作,银行可避开授信约束,向借款企业的关联企业发放款项来实现“借新还旧、掩盖不良”的目的。

某股份行对公业务人士向记者解释,“企业通过商票方式融资,从性质来看,相当于用这张商票做抵押,向银行取得一笔质押贷款。不同的是,这时候的银行利率比正常的短期银行贷款利率低。尤其是当企业的贷款额超过银行贷款额度,不能继续从银行获取贷款时,通过上述方式就不用受贷款额度限制。”

不过,该人士也提到,如果银行在商票后加具保贴函,持票人就可以得到银行贴现的承诺,在票据未到期前,通过向银行申请贴现提前融通资金。而票据到期后,由银行向承兑人提示付款,这也被视为一种不确定的风险。

“商业银行参与商票贴现,主要原因是票据可作为银行监管指标和应计会计科目的调节器。”前述资深票据人士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商票发生信用风险,商业承兑汇票的出票人拒付商票,这便意味着,这笔借款将形成不良。“概括来讲,商票存在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表现为承兑人信用风险、虚构贸易背景风险、操作风险、司法风险等。”上述票据律师告诉记者。

普兰金服副总裁周海滨向记者分析,票据市场本身就存在地域间资源不均衡、信息不对称等现象,时间差和信用分层造就了天然的套利缺口。金融机构间的高买低卖或银行直贴后的转贴现卖断属于合规的正常业务操作,而企业间无真实贸易背景的买卖票据属于违规业务,可能会暗藏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合规风险等。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报道

喜欢 (0)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