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为何重申房地产支柱地位?据新华社报道,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五轮中国-欧盟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发表书面致辞。
刘鹤指出,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昨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以较大篇幅谈及房地产相关问题,其中,不仅部署防范化解短期风险,还强调坚持“房住不炒”、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等中长期目标。
刘鹤重申房地产是支柱产业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刘鹤表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这并非官方近期首次提及。
去年12月11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时任)表示,要加强居民基本住房保障。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费。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当时表示,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牵涉面广,在国民经济中,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都占有相当高的份额,对于经济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统性影响。
鉴于房地产支柱产业的定位,房地产业的稳定、良性循环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在考虑新的房地产举措
刘鹤称,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
近期监管部门频频出台房地产帮扶措施,信贷、债券和股权“三箭齐发”,托底意向非常明显。具体看,“金融16条”向优质的地产企业提供了万亿级别的意向授信额度;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预计额度达到2500亿元;重启了地产企业的股权融资。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11月24日表示,截至目前,“保交楼”专项贷款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专项贷款资金基本落实到项目,资金投入带动了一批实物工作量,有力促进了项目建设和交付。
“银监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引导银行对房地产进行信贷投放。1-10月,银行业累计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2.64万亿元,按揭贷款4.84万亿元,为稳定房地产市场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当时表示。
以上政策主要针对供给端,缓解了房企的资金压力,但需求端仍有待好转,市场预计需求端可能出台新的政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212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3%;商品房销售额118648亿元,同比下降26.6%。
刘鹤此次还表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11月21日在金融街论坛上表示,中国具有独特制度优势,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和最广阔的统一市场,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最为坚实。最近一段时期,海外媒体持续炒作中国“房地产危机”和“建筑业衰落”,实际上我国仍然处于城市化的高峰时期和乡村振兴的起步阶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很大的增长潜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明年楼市三大信号
12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针对房地产,会议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情况。
此次会议释放明年中国楼市三大信号。
其一,防风险、保民生将是2023年房地产政策的核心目标。
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部分,会议提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从中共二十大报告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已经成为决策层密切关注的重要内容。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包括房地产风险,而“保交楼”、防范化解房企风险是关键方向。
其中,“保交楼”仍然是重中之重,也将是明年房地产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之一。陈文静预计,2023年“保交楼”专项借款及配套资金将继续加快落地,“保交楼”有望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促进预期修复,保障购房者权益。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工作的部署兼顾长短期目标。针对短期房地产企业出现债务违约问题,他认为,近期官方采取国家担保增信的方式,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会议强调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这将有助于恢复行业信用,帮助房企恢复“造血”能力。
需要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房企可以“坐享其成”。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政策一方面引导基本面稳健扎实、现金流优异、财务安全性高的优质房地产企业提升销售和回款质量并继续探索新的、可持续的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也将妥善处理部分在过去高杠杆高增长模式下难以自救的、无法主动完成业务调整和经营转型的企业被市场自然出清。
其二,房地产管理的基调转向全面稳定市场、复苏需求。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此番会议强调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等意味着房地产管理的基调转向全面稳定市场、复苏需求。这是疫情后一揽子纾困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内需、构建内循环的重要一环。近期,热点城市放松购房限制,支持房企融资“三箭齐发”,供需两端开始全面发力,就是有力证据。他认为,明年一季度,地产将开始企稳。
陈文静认为,房地产市场经历2022年的深度调整后,当前购房者置业情绪、企业端市场信心均尚未扭转,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目标下,提振供需两端市场信心仍是当下解决问题的关键。明年房地产企业端和需求端支持政策均有望继续加力。
此番会议明确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消费。陈文静指出,2022年1-11月,全国各地出台房地产需求端政策接近千条,但更多政策发力在刚需购房群体,2023年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有望进一步强化,特别是核心二线城市,政策优化空间较大,换房链条有望更加畅通。
许小乐也认为,未来预计还会有一些降低首次购房和改善性换房成本、增加信贷支持的政策出台。
其三,重申房住不炒,背后有深意。
“房住不炒”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首次提出。业内专家认为,此次会议重申“房住不炒”释放明确的信号:楼市调控政策的方向一直是稳定不变的,房地产不可能重回“短期刺激经济”的老路上。今年以来的各项支持性政策是对过去两年执行环节部分过于严厉政策的纠偏,而非调控政策的转向。
从中长期看,会议强调,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李宇嘉指出,2020年以来,国家强调房地产新模式,这一次突出“平稳过渡”意味着行业转型需要把握好节奏,房地产业告别“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势在必行,但这些是要在长期内实现的,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这体现出房地产调控更加注重系统思维,要统筹好短期与长期、增长与转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