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宋汉光:智能化票据交易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

最新资讯 金融电子化 评论

2015年前后,票据市场风险持续积累,引发一系列大案。为防范票据风险,深化票据市场改革,在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上海票据交易所,并于2016年12月8日正式开业。

应防范风险之需而生,票交所是我国票据领域的登记托管中心、交易中心、创新发展中心、风险防控中心、数据信息研究中心。票交所成立后,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票据风险大幅遏制,票据市场迈入全国统一、信息透明的新时代,市场呈现健康发展态势。

2019年,全市场签发承兑票据20.38万亿元,企业背书转让46.47万亿元,贴现12.46万亿元,交易50.94万亿元,法人接入机构近4000家,系统参与者超过10万家,承兑企业超过10万家,票据流通环节服务企业超过150万家。

2020年前三季度,票交所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统筹推进票据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全市场签发承兑票据16.51万亿元,同比增长10.05%;企业背书转让34.14万亿元,同比微降0.37%;贴现10.3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1%;全市场纸电票业务合计达成交易金额49.27万亿元,同比增长24.01%。

宋汉光:智能化票据交易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
上海票据交易所董事长  宋汉光

以金融科技补短板,破解风险监测难题

票交所成立的初心是防范票据市场风险,因此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票据市场监测机制,依靠金融科技建设高水平的监测系统,实现对巨量市场和参与者的监测,并持续提升监测水平。

2018年以前,票交所主要依靠人工对交易行为和交易风险进行统计和监测,效率较低,侧重于事后监测和分析,难以有效进行事前风险预警与实时交易监测。当时,在票据市场的实时监测和统计分析方面遭遇几大难题:一是票据市场尚未建成风险管理和风险识别系统,主要依靠业务人员人工识别风险,面对票据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难以做到对市场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二是票据市场数据分散在中国票据交易系统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中,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力度不足,服务监管能力有待增强。三是要加载、存储和快速有效分析海量异构数据(包括已经离线的存量数据),在技术上存在难点。

票交所高度重视对票据市场的监测和统计分析工作,在人民银行总行的领导下,在上海总部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票据交易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力图搭建集风险监测和统计分析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为开展票据市场实时监测、风险预警、统计分析等工作提供智能、高效的系统支撑。

自主研发大数据监测平台

本平台在技术上采用开源MPP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库,自主开发ETL工具,每天处理近10万个文件、3800万条数据,自主研发统计分析优化引擎,实现分析语句的自动智能优化,有效解决了海量数据的快速加载、存储和分析难题。结合票交所成立2年来形成的数据分析和风险管理业务规则,利用大数据分析,提炼、训练监测模型,极大地提高了票据市场的风险监测和识别效率。通过高度业务抽象和建模,减少复杂分析场景的资源消耗。综合运用前后端多级缓存和后台数据库分页技术,提升复杂分析效率和用户体验。自主开发智能报表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自定义报表、灵活查询,降低非技术背景业务人员的使用门槛,满足监管机构要求,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本项目于2018年底正式启动,2019年主体项目分两期实施,于2019年8月和12月分别投产上线。

一期项目完成监测指标主体功能、常用的交易查询及部分票据行为查询功能,完成数据统计分析的主题和维度设计,完成为总行提供的22张固定报表的主体功能开发。一期项目实现了基础的监测查询分析需求,为自动化监测提供了抓手,提升了监测准确性和监测效率。

二期项目实现了贴现交易查询和票据行为查询等查询功能、部分监测固化报表和自定义报表功能,完善了页面展示和日志跟踪查看功能,并根据一期上线运行情况优化系统。二期项目梳理了票据行为数据,实现了交易的准实时监测,并通过监测模型实现了对特殊目的交易的发现和预警,提升了监测时效性,为智能化监测建立了基础。

本项目共实现3项中小银行票据流动性监测指标、3项市场结构分析监测指标和2类违约情况指标等三类监测指标,梳理了100多项票据行为,完成了30余个主题、200多个维度、上千枚举项的自定义报表统计,为人民银行总行提供固定报表22张。

至此,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票据交易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基本建成。解决了传统票据市场风险监测以人工为主、监测效率不足的问题,推动了票据市场监测向“全面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实现了票据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

科技赋能,交易风险监测成效初步显现

1.大数据技术在票据金融基础设施的首次应用。票交所监测平台的建成,是大数据技术在票据金融基础设施市场监测领域的首次创新应用。目前,最重要的8项监测指标及异常交易案例监测模型实现了机构间交易行为监测、流动性风险监测及信用风险监测。如价格偏离度监测对偏离基准的交易进行实时预警,机构信用风险监测对机构到期票据未兑付情况进行预警,此外还有独立全局查询和丰富多样化的业务数据分析展示功能。平台已成为票交所开展监测工作的重要抓手,极大提升了监测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高效性。

2.更快发现票据市场交易风险隐患,及时应对处置。在应用性方面,该平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在某银行风险事件中,监测系统保障了票交所第一时间掌握了业务风险权威统计监测数据,为处置风险提供了及时的决策参考依据。又如,根据监测系统预警,发现某财务公司多次发生承兑到期未兑付、质押式回购到期违约情况,在发现相关风险后,我们迅速将该机构列入重点监测名单,持续跟踪监测。

3.提升风险技防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从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本项目一是为监管机构提供了全方位的票据市场权威统计数据。平台的票据交易数据直接来源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和中国票据交易系统,数据详实、准确、及时,基于此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更加精准有效,避免了数据失真导致的决策错误。二是实现准实时的交易监测功能,及时发现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平台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和中国票据交易系统实时同步交易数据,实时监测交易行为,帮助业务人员及时准确发现风险隐患。三是通过对中小微企业持有票据信用风险状况的准实时自动跟踪监测,为人民银行再贴现政策的精准滴灌提供支持。监测预警平台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及时上报人民银行总行,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四是完善票据市场监测手段,提高监测效率。平台自动实时监测多个维度、不同类型的多项指标,监测效率和时效性相较人工为主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五是构建了参数可灵活配置的异常交易案例违约模型,实现了交易数据的智能化筛选和分析。

从示范作用分析,该项目为类似要素市场的大数据实时监测和统计分析提供了借鉴,为其他要素市场更好地服务监管机构提供了参考,为市场参与者加强客户风险管理和行业自律提供了支持。

从风险防范水平分析,该项目显著增强了票据金融基础设施的风险技防能力,实现了票据全生命周期业务的准实时高效监测,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提前发现和防范市场风险。未来,平台还将探索运用合适的监测数据,帮助市场参与者提高风控能力。

凝心聚力,谋划风险监测新篇章

平台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后续,我们将进一步丰富细化监测指标体系,引入更多外部数据,实现监测引擎技术优化,探索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应用,形成更多监测数据、更多监测维度、更多监测指标的全方位票据业务监测系统

喜欢 (1)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