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后疫情时代中小银行票据服务中小微企业研究

每日一贴 问天票据网 评论

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000多家中小银行在数量上占比超过99%,在资产规模上占全部商业银行的30%,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是银行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是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传导的重要渠道。今年以来,监管层先后通过定向降准、多渠道支持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等途径帮助中小银行缓解疫情冲击、加快改革发展,足以显示国家对中小银行发展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以及国内经济逐步由高增长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小银行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监管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再叠加今年以来疫情的冲击,其经营压力巨大,转型迫在眉睫。与此同时,疫情时代下,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同样遭受巨大冲击,资金链极易发生断裂,其融资难题亟待解决,国家已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资金难题,目前已取得一定效果,但还需进一步强化。在当前形势下,中小银行票据服务中小微企业是最好工具,中小银行拥有最广泛的中小微企业客户,其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符合定位要求,能够得到监管部门大力支持,不仅有利于自身转型发展,同时可以响应国家政策,较好地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

后疫情时代中小银行票据服务中小微企业研究

一、中小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现状

(一)33家上市中小银行票据业务分析

本文以33家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中小银行代表,选取的是它们2017年到2019年的数据。通过整理数据可以发现,在票据承兑业务方面,从2017年到2019年,33家上市中小银行的承兑余额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城市商业银行2019年较2017年票据承兑余额上升了35.84%,其中2018年数额相对2017年仅小幅上升,但在2019年,票据承兑余额明显上涨。2017年承兑余额为10751.92亿元,2018年承兑余额为11093.69亿元,同比上升3.18%,2019年承兑余额为14605.68亿元,同比上升31.66%。2017-2019年,城市商业银行承兑余额占全市场票据余额的比例分别为10.99%、9.28%、11.47%。农村商业银行在这三年中的票据承兑余额的整体情况与城市商业银行情况相似,即从2017年到2018年经历了小幅上升后,在2018到2019年间大幅上涨。农村商业银行从2017年到2019年的承兑余额分别为676.51亿元、761.91亿元和1118.89亿元,占全市场承兑余额的比例分别为0.69%、0.64%、0.88%,2018年承兑余额同比2017年上升12.62%,2019年同比2018年则上涨了46.85%。

在票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方面,从2017年到2019年,33家上市中小银行的承兑汇票贴现余额总体呈现上涨趋势,其中农村商业银行上涨势头更为强势。从2017年到2019年,城市商业银行的承兑汇票贴现余额分别为2635.11亿元、3231.04亿元和3283.21亿元,占全市场贴现余额的比例分别为6.33%、4.84%、4.01%,2018年贴现余额较2017年同比上升了22.62%,但2019年到2018年仅同比增加1.61%。与城市商业银行不同,农村商业银行三年内贴现余额大幅上涨。从2017年到2019年的贴现余额分别为459.35亿元,612.34亿元和1036.11亿元,占全市场贴现余额的比例分别为1.10%、0.92%、1.27%。与2017年相比,2018年贴现余额有明显的增加,增幅为33.31%,在随后一年里上升势头仍然强势,2019年相比2018年增幅高达69.21%,是上年增幅的两倍。2019年较2017年,农村商业银行贴现余额上涨了125.56%。

在票据买入返售业务方面,从2017年到2019年,33家上市中小银行的买入返售业务规模大幅减少,2019年达到三年的最低值。城市商业银行三年中买入返售的整体情况是先增加后减少。从2017年到2019年的买入返售余额分别为403.59亿元、542.31亿元和20.24亿元,2018年较2017年同比上升34.37%,而在2019年,该项数据大幅下跌,跌幅高达 96.27%。农村商业银行三年中买入返售的整体情况也呈现出大幅下跌的趋势。从2017年到2019年的买入返售余额分别为139.80亿元、29.42亿元和12.02亿元,2018年同比2017年跌幅巨大,下降了78.95%,2019年比2017年跌幅更大,达到了91.40%。

在票据卖出回购业务方面,城市商业银行三年中卖出回购业务规模先上升再回落。2017年到2019年的卖出回购余额分别为563.99亿元、2626.51亿元和605.10亿元,2018年同比增幅高达365.70%,2019年同比下降76.96%,仅比2017年增加了7.29%。农村商业银行三年中卖出回购余额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2017年到2019年的卖出回购余额分别为60.80亿元、87.65亿元和75.99亿元,2018年同比上升44.17%,2019年同比下降13.31%,但与2017年相比上涨了24.98%。

在票据业务创新方面,自票交所建立后,中小银行票据业务创新速度明显加快。2017年以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如火如荼。2017年1月3日,浙商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移动数字汇票产品上线,并完成首单交易;2017年3月15日,赣州银行票链上线,11月份,江苏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成功办理票据跨行贴现业务。2018年以来,部分中小银行陆续开始推出“极速贴现”或“在线贴现”等创新产品,提升企业承兑汇票贴现体验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票据贴现融资效率。部分城商行也积极探索通过票据产品服务小微和绿色企业的创新,如九江银行在全国率先成立绿色票据贴现中心,通过票据业务加大对绿色企业的支持力度。2019年票交所“票付通”业务上线后,江苏银行携手国网商城成为“票付通”业务首批上线机构,有利盘活小微和民营企业的高信用等级票据,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就票据市场总体发展情况而言,2017年,票据市场保持严监管态势,在金融去杠杆、去影子银行、银保监会“三三四”文件出台、税改58号文、流动性管理新政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票据业务规模一度萎缩;2018年,由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亟待解决,再加上再贴现额度多次提升,票据业务有所回升;2019年,在票据套利、监管部门对增加小微企业信贷规模提出硬性要求、货币环境逐渐宽松的影响下,票据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在这一大环境下,中小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基本与市场步调保持一致,在最近三年中,无论是承兑余额还是贴现余额,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33家上市中小银行资产总额在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占比为8.16%,负债总额占比为8.24%,2019年底承兑余额占全市场承兑余额的比例为12.35%,贴现余额占全市场贴现余额的比例为5.28%,可以看出33家中小银行贴现余额占比相对较低,与其整体体量还存在一定不匹配;目前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承兑/贷款普遍在10%以上,贴现/贷款普遍在4%以上,而部分中小银行还远未达到该比例,票据业务在信贷业务中的占比仍然偏低。总的来看,中小银行票据业务仍然具有较大增长潜力,其对票据业务的重视程度应该得到提升。

(二)发展票据业务可有力推进中小银行转型步伐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GDP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银行业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必然受到较大影响;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存贷利差逐渐缩小,中小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受到挑战;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大量存款转移到互联网金融市场,搅动了中小银行原本稳定的存款来源,增加了其负债成本;2019年,包商事件持续发酵,导致同业流动性分层现象加剧,增加了中小银行资金成本。在以上背景下,中小银行转型迫在眉睫。未来,中小银行经营应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服务好新兴产业,坚持属地服务的经营原则,走差异化竞争之路,逐步优化收入结构,合理压降成本,向轻型化、集约化、精细化方向转型。而发展票据业务可以很好地推动中小银行向以上方向转型,促进中小银行改革发展。

发展票据业务有利于中小银行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本使命,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中小银行曾一度通过同业业务快速扩大了自身的规模,但这一过程也积累了大量的风险,影响了资金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效率,从而削弱了金融合理配置资源功能的发挥。当前,中小银行转型要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票据与实体经济联系密切,其在真实贸易背景中产生,企业只需要向银行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便可以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支付结算,从而加快了商品流通和资金流转,有利于企业减少应收账款,提高资金周转率。当企业资金紧缺时,还可以将手中的票据进行贴现,或者打包后以标准化票据的形式来融资,由于票据代表的多是银行信用或大企业信用,通过票据融资可以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大量客户为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生存环境严重恶化,迫切需要银行资金支持,通过票据业务可以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通过大企业信用进行融资,从而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发展票据业务有利于中小银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代,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在一些传统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影响下,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快速增长,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为我国经济稳步复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可以预见,新经济必将成为未来引导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小银行要逐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向新兴产业配置更多的资金,支持新经济发展。与传统制造业企业不同,很多新经济企业可抵押固定资产占比较少,资产结构中更多的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而目前银行对于无形资产估值的技术体系还未发展成熟,再加上这些企业往往都成立时间不长,没有足够的财务数据可供参考,因此通过贷款支持新兴产业不仅存在很多困难同时也会增长银行信用风险。通过票据业务,中小银行对新经济企业的信用评估由强调企业规模、可抵押资产价值、财务数据等转向核实票据背后的真实贸易背景以及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银行资金在新兴行业中的配置,实现对新兴行业的精准滴灌,真正成为新经济坚定的服务者。

发展票据业务有利于形成差异化竞争。当前,中小银行经营方式、范围、业务内容、管理方法高度趋同,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严监管的大背景下很难与大型银行竞争,因此中小银行参与市场竞争最重要的是集中资源深耕优势领域,实行精细化管理,打造知名度高的精品业务品牌,实现“换道超车”,精品品牌形成后会提高银行的知名度,也会带动其他业务的增长。票据业务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金融业务体系,兼具信贷属性和资金属性,一体化专业经营有利于整合资源发挥规模效应,整体规划票据全产品体系,形成业务品牌,提高票据经营综合竞争力,并促进中小银行集约化、精细化转型。

发展票据业务有利于提高中小银行中间收入,优化收入结构。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存贷款利差减小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对中小商业银行来说,非息收入是检验其转型质量和速度、转型创新度的标尺,提高中间收入占比有利于中小银行增加收入来源渠道,提高收入稳定性。票据承兑、票据管理、票据托管、票据经纪、标准化票据存托均属于中间业务,票交所建成后,随着票据市场的不断成熟,未来还会不断涌现出更多的创新中间业务,中小银行通过做大做强上述业务,可以有效增加中收,提高自身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二、疫情时代下中小银行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了巨大影响。从经济总量来看,2020年第一季度GDP为206504.3亿元,同比减少6.8%,第二季度GDP为250110.1亿元,同比增加3.2%,上半年累计增速为-1.6%。从工业来看,1-6月,PPI分别同比增长0.1%,下降0.4%、1.5%、3.1%、3.7%、3%,6月份开始降幅有所收窄;1-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分别为50.0%、35.7%、52.0%、50.8%、50.6%、50.9%,已经连续4个月处于荣枯线上方。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降幅呈逐月收窄态势。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8.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从消费来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56亿元,同比下降11.4%,4-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下降7.5%、2.8%、1.8%,降幅总体呈收窄态势。从对外贸易来看,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亿元,同比下降3.2%。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总体来看,一季度,疫情开始蔓延,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控制疫情,限制民众出行,在一段时间内使得国内生产几乎停摆,经济损失巨大;之后,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推进,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第二季度以来,复工复产快速推进,社会生产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但由于仍然有零星疫情病例出现,二季度未出现报复性消费,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还未得到有效控制,外部环境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预计后续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较大压力。

(一)疫情时代下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相比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在此次疫情冲击中受到的影响更大,很多企业面临最直接的生存危机。首先,疫情防控期间,社会生产生活几乎停摆,众多小微企业营业收入锐减,但是员工工资、社保、税费、租金等均为刚性支出,其自身往往没有充足的资金储备,也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企业资金流极易出现断裂。其次,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社会生产开始有序恢复,小微企业用工复工难问题尤为突出,而且由于小微企业广泛分布于批发零售、外贸、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化旅游、建筑施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等受疫情持续冲击较大的行业,它们还面临着支出刚性但需求恢复缓慢、产出增加但订单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物流发货逐步恢复但回款时间延长,需求链不振、资金链紧张、供应链不畅等问题,加之原本就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小微企业经营持续承压,信心普遍不足。最后,受疫情影响,长时间停减产使许多企业的客户和订单严重流失,供应链不畅可能面临各要素重组与替代,原有业态因疫情影响可能加速调整、替代与出清,小微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中小微企业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贡献了我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它们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体系的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为了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难题,主要是融资难题,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从疫情爆发以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也足以显示监管部门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在财政政策方面,2月,财政部、税务总局提出阶段性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并且从2020年2月起,各省份可以对中小微企业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三项社保的单位缴费实行免征,免征的期限不超过5个月。4月,按照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财政部要求国家融资担保基金2020年新增再担保业务规模不得低于4000亿元,投资10家支农支小成效明显的地级市融资担保机构,对100万元以下的免收再担保费,100万元以上的要减半征收。要求政府性融资担保行业减半收费,将综合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确保2020年新增的支农支小业务占比不得低于80%。允许符合条件的创业担保贷款展期。研究进一步增加支持群体、降低进入门槛,将受疫情影响的重点群体纳入支持范围。预计2020年将新增支持100万个人创业者、1万家小微企业,增长的幅度会比上年增长50%以上。

在金融政策方面,2月,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要求,增加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共计5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原来的2.75%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3月1日,中国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3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一是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引导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优惠利率向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扩大对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重产业的信贷投放。支持金融机构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全部用于发放小微贷款。二是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拓宽渠道。三是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促进中小微企业全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

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中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快速增加,贷款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在贷款规模方面,根据央行发布的《2020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二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55万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比上季末高2.9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97万亿元,同比多增7539亿元。在贷款利率方面,6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08%,比去年年底下降80个基点。

(二)疫情时代下中小银行发展现状

向实体经济让利和补充资本是2020年中小银行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2020年上半年,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银行业通过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关键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允许部分流动性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向实体企业持续让利。让利必然伴随着利润的下滑,再叠加不良资产认定加大、贷款拨备提高,上半年银行业净利润降幅较大。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万亿元,同比下降9.4%;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83%,较上季末下降0.15%。截至8月12日,在今年上半年可对比净利润指标的120家银行中,有78家出现负增长,其中7家银行净利润降幅超过50%,辽阳银行和延边农商行降幅均超过了80%,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了88.21%和84.96%。此外还有24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在个位数徘徊,两位数增长的银行较为少见。由于疫情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冲击,银行业在利润下滑的同时还伴随着资产质量的进一步恶化。二季度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攀升到近几年来的一个高点,不良贷款率较一季度末环比上升3个bp到1.94%,不良贷款余额2.74万亿元,环比增加了1243亿元。

向实体经济增加贷款要求充足的资本保障,不良贷款规模的增加会消耗更多的银行资本,因此当前以及未来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都会面临着巨大的资本压力。银保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47%,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61%,资本充足率为14.21%,较上季末分别下降0.41%、0.34%、0.31%,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56%、12.23%,进一步逼近10.5%的监管红线,可以看出中小银行迫切需要补充资本。监管部门早已预料到此种情形,进入2020年以来,已多次提出要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并宣布已经制定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的工作方案,7月1日,更是决定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新途径。从多种政策综合来看,帮助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保证中小银行信贷投放能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部署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要通过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实施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减少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仍将是中小银行最重要的任务,尽管中小银行资产比例不到银行业三分之一,普惠小微贷款占比超50%,但是服务中小微企业任务仍然艰巨,短期内盈利可能还将进一步减少,不良贷款率可能会持续攀升,在信贷投放和管控风险之间如何权衡将是中小银行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三、疫情时代下中小银行票据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思考

疫情时代下,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巨大挑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加突出,迫切需要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对中小银行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银行转型迫在眉睫。此时,中小银行通过发展票据业务服务中小微企业正当其时,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仅助力中小微企业更好地应对疫情冲击,恢复正常经营,而且能够响应国家政策,获得监管部门支持,有利于推进自身转型进程。

(一)票据服务中小微企业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相比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票据更“接地气”,业务受众包括大中小各类型企业,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金融工具,发挥好票据全功能作用完全可以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大型企业在市场中拥有较高的话语权,在采购中往往不愿直接支付现金,而是将票据支付给上游中小微企业,因此中小微企业手中持有大量票据。根据票交所发布的《2019年票据市场运行情况》显示,2019年末,出票人为中小微企业的票据承兑余额占比为69.84%,贴现申请人为中小微企业的票据贴现余额占比为81.39%,可以看出,中小微企业是票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据也是中小微企业广泛使用的重要金融工具。中小微企业可以使用票据进行支付结算,避免直接使用现金,实现延期支付,缓解资金紧缺难题,电子承兑汇票推广后,票据便利性和安全性大大增强,支付结算功能得以强化。中小微企业通过票据贴现可以借助银行或大企业信用进行融资,同等金额的票据贴现价格远低于流动资金贷款价格,并且审批放款过程相对简单、融资效率更高,从而可以降低其融资成本。2019年12月,中小微企业票据贴现平均利率为3.29%,比贷款基准利率低106BP,比12月一年期LPR低86BP。票据市场能够有效联接货币政策和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通过再贴现可以实现对实体企业的精准滴灌,未来,随着供应链票据平台、标准化票据等创新业务上线运行,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的规范性、周转率和融资可得性将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

(二)中小银行票据服务中小微企业是最好工具

中小银行发展票据业务服务中小微企业有诸多优势,可以实现多方共赢。首先,相比大型银行,中小银行拥有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客户,往往更能深入了解它们的融资需求,也更有动力支持它们渡过难关、平稳发展;同时,中小银行的主要客户往往集中在当地,通过票据业务支持当地中小微企业发展不仅符合中小银行属地服务的定位要求,也能弥补大型银行覆盖空白,增加票据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对小微企业信贷规模提出了硬性增长指标。中小银行授信、风控体系还不够成熟,向小微企业贷款需要承担较大的信用风险,票据通常由银行或者大型企业承兑,有专门的法律规范,付款有保障,发展票据贴现可以在满足信贷规模增长要求、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有效管控风险。最后,中小银行正处于重要转型机遇期,发展票据业务可以帮助中小银行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新兴产业,打造差异化优势,优化收入结构等,有助于推进其转型。中小银行当前发展票据业务响应国家政策,有再贴现加持,能够得到监管部门大力支持,可有力推进其转型进程,可谓正当其时。

(三)中小银行应提升票据业务行内地位,实现一体化经营

首先,疫情时代,票据业务将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促进中小银行转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理应受到足够重视。中小银行应将票据业务纳入全行整体战略规划,明确票据业务发展定位,为票据业务的经营做好顶层设计。其次,票交所成立后,转贴现市场信息更加透明化,市场交易更加充分,获取超额收益更加困难,客观上要求银行统筹直贴票源和二级市场交易,使票据业务前端和后端更好地联动起来。票据是集支付、结算、融资、投资、交易、调控功能于一体的金融工具,其全功能作用的发挥需要依靠一体化经营来实现,一体化经营能够统筹全行票据资源,提高决策效率,只有这样,银行才能真正为企业客户提供综合性票据服务方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竞争力。

(四)中小银行应加大中小微企业承兑、贴现力度

第一,中小银行应尽快对其中小微企业客户所属行业、资信情况等进行梳理,做好票据评级尤其是商票评级工作,在保证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适度扩大可承兑出票人范围、放宽可贴现票据条件,重点对如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产业、绿色产业等国家支持、行内重视行业内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第二,中小银行对当地产业有深入了解,应针对当地的重点行业设计供应链票据模式,将票据全产品体系嵌入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环节中,选择当地的大型企业主动上门营销,普及票据知识,宣传供应链票据模式,积极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带动作用,由核心企业引导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在日常交易中使用票据支付,培养企业承兑汇票使用习惯,推进应收账款票据化;针对核心企业开出的商票应加快研究落实商票贴现授信办法和办理流程,设置商票贴现专项额度,为核心企业商票提供保贴等服务。第三,针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授信规模中增加票据承兑、贴现比例,适当降低承兑保证金比例,降低承兑手续费率,提升转贴现市场交易能力,争取降低行内资金成本,为适度降低贴现利率提供前提,进一步优化票据业务系统,通过“秒贴”“票据池”等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加畅通、便捷、高效的贴现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运用票据资产,灵活选择票据融资方式,有效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四,依托上海票据交易所“票付通”产品为企业供应链支付提供更便捷的一体化线上服务,依托“贴现通”产品为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贴现资金,帮助它们解决融资难题。第五,中小银行可以协助中小微企业通过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平台查询票据承兑信息,从而帮助它们更好地识别和降低票据风险。

(五)中小银行要运用好标准化票据工具

标准化票据将债券市场资金引入了票据市场,有助于解决现有票据市场流动性断层问题,提升了票据市场风险防范能力,是票据标准化面临制度障碍情况下票据“非标”转“标”的有益探索。标准化票据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中小企业将票据贴现给银行后,银行作为原始持票人可以将票据直接或者经由票据经纪机构交给存托机构以发行标准化票据向货币市场或债券市场融资,中小银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担当原始持票人,未来也可以尝试经纪机构和存托机构的角色,通过标准化票据这一渠道,疏通了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传导渠道,有助于补充中小银行流动性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小银行应充分利用好标准化票据这一渠道,将前端承兑、贴现与其良好衔接,提升票据业务一体化经营能力,增强服务中小微企业水平,保证资金真实有效地传导到实体经济。

(六)中小银行要积极对接供应链票据平台

供应链票据平台依托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与各类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签发、承兑、背书、到期处理、信息服务等功能。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简称供应链票据。供应链票据是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优化企业应收账款结构,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时供应链票据信息均由供应链金融平台监管,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保证票据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供应链票据是帮助银行切入产业链的有力工具,由于供应链平台可以更好地整合与交易相关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银行可以通过供应链平台收集到更充分的相关信息,从而在保证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中小银行应积极完善系统,为开通供应链票据业务权限做好充足的准备,争取早日接入供应链票据平台,为平台上的中小企业提供贴现资金支持。

(七)中小银行发展票据业务要发挥好金融科技的关键作用

金融科技是未来票据产品创新的基础,是票据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关键。中小银行应逐步加强票据IT体系建设意识,认识到票据IT体系是票据IT系统的根本和基础,既要注重对系统本身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其他配套环节的跟进;加快明确统一的票据IT架构标准,积极投入行内资源,建设完整的全流程票据管理系统,优化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机制,降低系统技术风险;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为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秒贴”“票据池”等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优化升级系统,积极对接票交所票付通、贴现通、供应链票据平台系统,逐步满足标准化票据业务系统要求;通过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发现和把握中小企业经济资金信息规律,探索创新票据产品,实现票据业务精细化管理,保障票据支持实体经济发挥最大效能。

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往往面临着较大的信用风险,因此如何更好地管控风险是中小银行票据服务中小微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小银行要加快建设智能风控系统,通过数据分析、资产评级、智能授信审批、实时监测、跟踪督办及风险预警,实现对中小微客户信用的精准掌握以及市场风险的快速识别,促使风控体系实现全方位、多维度覆盖,保证系统的可延展性与适应性。实现精准授信首先要高度重视数据搜集工作,数据是一切分析的基础,要从客户、账户、机构、行业、产品等多个维度广泛收集数据,银行可根据电子交易平台信息、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等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客户授信评级模型,运用模型构建、报表分析、外部信息查询、系统自动识别等多种方法,通过丰富的信息综合判断授信对象的信用状况,授予其一定的信用额度,并根据客户的用信状况、存款记录、评级情况等因素,实时调整授信额度和期限,以实现授信动态化。其次,要结合中小微企业特点设计风险管理模型,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高风险定价能力,适当增加风险容忍度,确保票据能够服务到更多中小微企业。

(八)多部门通力合作全力支持票据服务实体经济

中小银行票据服务中小微企业若有工信部门、人行、财政、银监、税务、保险、担保公司等多方支持,则可最大限度发挥票据全功能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建议由工信部门牵头负责提出并协商其他相关部门按照“政策有支持、短期可偿还、发展有希望”的原则确定支持发展企业白名单以及票据实施目标、担保、贴息及风险处置一整套综合方案,通过财政、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融资担保基金等机构针对白名单中小企业开展票据承兑担保、票据贴现贴息工作,并尝试将财政资金对接类再贴现业务,税务部门在这一过程中要针对白名单企业和商业银行做好减税免税工作,人民银行要做好再贴现支持工作,财政部门、保险公司应与银行共同协商拟定风险救济方案,从而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切实享受到票据承兑贴现带来的好处,并帮助中小银行降低支持成本、更好管控风险。

作者: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 肖小和 蔡振祥

喜欢 (2)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