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财务造假的种类、特征及识别

每日一贴 卖话为生 评论

财务造假的种类、特征及识别

财务造假的种类、特征及识别

【财务造假的种类】

一般滴,这里讲的企业财务造假不是像小微企业完全靠发挥想象力的那种(关于这一方面的核实,请参考《信贷调查实务之报表还原》),而是指那种有依据有技术含量的造假(当然其实很多造假揭穿了还真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典型的财务造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虚增资产】:就是把不该计入资产甚至根本不存在的内容计入企业资产中。其中资产我们按照定义来说是指可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那么虚增资产的方式之一就是把不能产生未来经济利息的经济资源计入资产,比如

①当期费用资本化,把一些本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直接作为待摊费用、待处理资产或在建工程列入资产方(注意,这一块还能用于调节利润,很受企业欢迎);

还能通过②价值虚高的方式虚增资产,就是说这玩意根本值不了这么多钱或者本身已经没有价值了(比如对外投资的企业都破产清算了,账面上还挂着投资款),但依然通过人为操纵评估价值或者该计提损失不计提等方式达到目的;

通过③虚构资产、挂账无效资产等手段。当然,这种方式比较简单粗暴,比如虚构资产一般就是直接变造、伪造资产权属证明,甚至更粗暴的就是吹牛不打草稿(比如下文中的王八)随便给你报个数。

而挂账无效资产一般会选择挂在“其他应收款”、“其他资产”等科目里面。还有比较多见的是收到货款后不冲销应收账款,而是截留转移或者存放入“预付账款科目”。

虚增净资产虽然和虚增资产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往往会有一个同步过程,特别是通过高估资产价值进行重新评估的时候。https://www.cdhptxw.com/mryt/4483.html

另外还有就是容易将一些股东的借款或者追加投资资金计入“资本公积”,从而达到即虚增净资产又减少负债的目的。

2、【少计负债】:就是把本该计入的负债隐藏不计或者延后计入。

一般①隐藏负债主要是一些民间借款和个人借贷之类,也有一些很典型的方法是通过关联企业负债(或者弄成非关联)来减少借款企业自身的负债,甚至合并报表中的负债。还有比如通过提出保证金覆盖部分的负债来降低资产负债率;

②延后负债主要是利用资产负债表的时点性特征,对一些已入库未收到发票(甚至是已收到)的存货本应该当期计入应付账款的,但拖延到下一期,从而达到少计负债的目的。

还有就是对一些重大或有负债的隐瞒也算是一种少计负债。

3、【虚增收入、利润】。这可以说是财务造假最重要的领域,几乎可以说只要涉及财务造假100%涉及粉饰收入和利润指标,而一般滴利润是通过收入来调节的,因此这两项造假是鸳鸯命,总是会同时出现。

其中虚增收入又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手段:

①关联交易。本质上是自买自卖,所以最终判断还需要看最后是否销售出关联体。

②虚构收入。通过伪造合同、发票、账单等等手段,随心所欲地控制销售收入增长。

③增加非主营收入。这里面手法较多(创新空间很大),比较常见诸如随随便便地确认投资收益、手续还没没全呢就算搞定了出口退税、高价出让点不值钱的资产什么的。

当然如果你也能像*ST博元那样有一个中国好同学,无偿捐赠个几个亿的资产也不是不可能滴!

而对利润指标的修饰还可以从减少成本入手。前面提到的当期费用资本化算是一种情况。还有关联交易中间的偏离公允价值交易也是一种情况。。。

4、【虚增经营现金流】:搞这个的目的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配合掩盖前面的问题,说明主业确实搞得好,确实有这么大的资金进出。

一般方法有两种:

①把不属于现金的资产放入现金核算。比如银行承兑汇票。我举个正面例子,有一外资企业账户上可有钱了,可是每到月底了经常来银行办理贴现,原来母公司对他们有每月经营性净现金流必须为正的考核;

②把一些非经营性的资金往来计入经营性现金流。比如把“其他应收应付”中的资金往来计入到“其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中核算,从而夸大企业经营中的现金创造能力。

【造假企业的一般特征】

1、【行业特征】。造假企业比较集中的几个行业是农林牧渔、贸易类以及高科技创新型公司。

原因嘛,当然是这类企业的很多东西胡扯起来方便,但核实起来就比较难,比如某养殖企业说水里养了1万只王八(实际可能只有几千只),你总不能捞出来挨个放血吧!

特别是某些创新型企业,你稍有质疑,他就说你跟不上时代,看不懂创新呢。说起来,你能看懂乐视?

当然,任何行业都可能存在财务造假!反正,千万别相信会计!注册的那些?那是职业骗子!

2、【管理特征】。就一个字:变化快!反正不管是近期业绩预期还是前几年财务数据,或者是公司中高管特别是财务人员还是外部审计的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只要一言不合就变给你看,看着就像看蔡依林似的。

然后新来的就像一个学校教出来的:偶系新来滴,他们的系偶统统伐晓得。

3、【财务特征】。什么都多就是可用的钱少。特别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科目,比如什么其他应收应付啊、待摊费用啊、无形资产啊、在建工程啊经常性地膨胀一下下,销售收入更是爆炸式地飞上了天。

而与销售相关的科目随之出现异常变化,反正从报表上看上去就是企业的省体壮了也更强悍了;

然而我们再看企业的实际可用资金的时,却好似秋后割韭菜——一茬不如一茬喽,血液循环明显和现在的身材不配了。于是企业在融资上的幺蛾子就特别多,经常出现账面看上去很有钱但一直在借钱的情况。

【财务造假的识别】

造假肯定就意味着歪曲美化事实,也就肯定会存在着某些不那么光彩,需要造假来掩盖,同时必须清楚造假也只能是某些方面的造假,但财务报表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性工程,只要造假马脚总会有的;

而如果是持续造假的话,这种报表与实际的偏离度就会愈发明显,因为要覆盖一个谎言往往需要另一个更大的谎言。

这个偏离度既有与企业内部运行的逻辑比较,也有与同行业市场的横向比较,还有与信源地核实比较,而这也正是识别财务造假的有效切入点。

1、与企业内部运行的逻辑比较。我们前面说了,对报表的某一处造假必然会引发另一处甚至多处数据的改变,进而使得许多财务数据比例失衡,这就为识别造假提供路径。

所以要对一些高占比的科目深入分析,对一些比率构成发现有异常的(突变或者离谱)也要分析原因和逻辑性。

多年前,有一家穷得快发不出工资的国有企业来申请贷款,根据其提供的报表显示其无形资产中科研费用投入占了全部资产的将近40%(具体金额记不清了),反而它那块相当值钱的土地却作价不高。这就很奇怪了,这个破厂除了一间所谓的实验室几乎连个科研人员都没有啊?后来一了解,果然企业快改制了不愿对土地资产进行价值重估(原因你们懂的),但为了贷款没办法只能将实验室里那些在不在都不知道的垃圾进行了估价。

再比如前几年很有名的“绿大地”财务造假案基本上符合了造假特征中的管理特征的全部——更换高管、变更财务人员、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业绩预告——是企业内部运营出现问题的直接表现。

而从后来揭露出来的虚增资产情况看,企业将外部草坪和沟道也作价100多万(挂账无效资产),更为可笑的是其在某处的围墙作价近700万,平均每米差不多要1300元,完全不符合现实逻辑。

2、与同行业市场的横向比较。商业世界是存在客观规律的,除了在某些特定阶段的特殊企业可能会有例外(也必须符合正常逻辑),而这种规律往往表现在整个行业的运营上面。

就是大部分企业和大行业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要有理由。如果没有理由,或者理由不足以支撑,那么很大可能企业造假。

这方面最有名的可能就是刘姝威老师的《蓝田之谜》,其主要方法就是将蓝田股份的财务数据指标与同行业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对比,并通过简单的常识性推理,得出蓝田股份在固定资产、存货、销售数据等方面造假,进而认为企业已经无力偿还银行融资。

其实她的方法很简单,甚至比我们的许多授信报告分析的都简单,就是抓住核心指标点,加入逻辑判断分析。

这里不再展开,大家有兴趣可以在网上看看《蓝田之谜》。

3、与信源地核实比较。在财务造假的种类一节中我们多次提到说企业伪造、变造、虚构的行为,那么对于这种行为最好的破解方式就是找到信息源头进行确认。

比如对于一些存疑的固定资产就可以通过去发证机关核实的方式来确定是否存在伪造、变造、虚构等行为。

再比如著名的“银广夏”造假案,证监会披露信息显示:“银广夏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

那面对这么多伪造,如果有一个环节去到信息源头,比如海关、比如税务、比如出票人那里进行信息核实,这个造假也不会持续这么长时间。

喜欢 (0)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