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发挥票据支付信用功能,探索企业应收账款票据化之路

每日一贴 肖小和 杨刚 孙越 评论

应收账款是作为商业信用的直接载体,企业因为赊销产品形成而应当在一定期限内向客户收取的货款。根据Wind数据库统计显示,在过去几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巨大,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逐年增加,且账期不断拉长。

发挥票据支付信用功能,探索企业应收账款票据化之路

一、企业应收账款现状

1.1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数仍较庞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7.4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分地区来看,根据2020年2月初国家统计局披露数据以及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末东部地区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15306亿元,升幅同比回落2.9%,中部地区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33965亿元,升幅同比回落5.8%,西部地区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24749亿元,升幅同比回落7.7%。2019年尽管升幅下降,但是应收款金额仍较庞大。

1.2 我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占比上升

应收账款和企业部门的现金流关联密切,大部分传统制造业的应收账款期限拉长,现金流紧张。201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3.7天,比上年末增加2.0天。根据彭博数据粗略估算,中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中值是新兴市场同业公司的近两倍,中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时间最长,达到120天左右。2018年末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例由 24.10%上升至 25.88% 。由此可见,国内企业应收账款占用资金问题日趋显著,其中私营企业面临更大的资金占用压力和流动性风险。

1.3 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效果不佳

从2016年10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降低企业杠杆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之一。伴随着实体经济的是应收账款规模、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例以及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呈现上升趋势。需要研究解决应收账款措施。在目前的市场上包括,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转应收票据贴现、应收账款的证券化等等都是企业目前进行应收账款变现的主要手段,但都受到一定的约束与融资效率限制。若应收账款票据化,对应收账款应走票据化之路,发挥票据支付,融资等功能。企业可以类似较低的票据贴现成本获得资金,又能加快资金周转率提升经营利润,深化票据融资功能,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极大提高融资效率。

二、企业应收账款票据化之优势

2.1 票据功能与发展现状,为应收账款票据化提供了基础

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票据则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所产生的最有代表性的信用工具。票据因交换和贸易而生,主要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企业无法提供充分信用支持的情况下,以未贴现商票作为基础资产实现了从同业信用到企业信用的转换。在信用关系的变化和信用制度的变迁过程中,票据的功能作用不断调整变化,发展出汇兑、支付、结算等功能,在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票据的核心功能最终演化为融资。

在我国,票据一般指商业汇票。根据付款人的不同,商业汇票被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其中银行承兑汇票占比基本保持在85%以上。票据使得同时在企业流动资金不足时能更为灵活地变现。我国商业汇票的期限以一年内的短期票据为主,票据期限较债券更短,资金周转速度相对更快,更易形成活跃的市场。2018年以来,我国票据承兑余额增长迅速,以银票为主,占比在84%附近。根据上海票交所数据显示,2019年,票据市场在经历去杆杠和脱虚向实后,各类业务取得明显增长。全年业务总量达13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9.04%;其中签发承兑20.3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5,其中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为2.54万亿和18.63万亿元。票据贴现在企业贷款中占比提升,截至2019年末,已贴现商业汇票8.18万亿元,未贴现的商业汇票总额约4.5万亿元,总计约12.6亿元。票据承兑、贴现发展,有力地服务了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2.2 票据电子化时代的发展,为应收账款票据化提供了条件

早在2006 年,央行为解决国企、央企三角债问题曾推行过“商业票据”(即应收账款票据化),这里的“商业票据”主要指的是商业承兑汇票,而非当时使用更广泛的银行承兑汇票。当时商业票据未电子化,加上短期融资券也在相近时间推出,以及纸票真实性核查难、融资性票据泛滥、票据交易市场不完善等原因,应收账款票据化进程不甚理想。

2009 年10月人行正式运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2019年上海票交所推出了票付通,以及上线“贴现通”,建设了全国统一的贴现服务平台,架起了企业与贴现银行之间的桥梁,解决了贴现市场分散、信息不对称、企业受困于授信额度等多个痛点问题。2019年各个城商行也相继推出了相关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票据贴现的体验,部分城商行、农商行也加快自身系统升级,完善与电票系统之间的衔接。

票付通、贴现通都是为应收账款票据化提供了很好的支付平台,同样票据贴现平台,也为商业汇票支付变现包括可为应收账款票据化的票据支付、融资可以提供高效服务。网络贴现是互联网时代服务金融、服务企业的票据融资新方式,效率高,对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票据都具有积极意义。

2.3 标准化票据产品推出,将为应收账款票据化提供了发展空间

自2016年以来中央、国务院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颁布了20多个关于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支持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文件,打通从核心企业到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渠道,帮助小微企业依靠供应链金融的优势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0年2月14日,央行发布关于《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是有利于中小微企业融资和供应链重新发展,有利于中小银行解决流动性不足,更是为应收账款等票据化之路提供融资新渠道。

从金融本质来分析,标准化票据最终还是要票据资产证券化,只不过底层资产是商业汇票以及其它票据资产。根据定义,标准化票据和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类似,本质上属于票据资产证券化考虑到商业票据开具和承兑一般需要一定的保证金且期限较短,现金流测算和归集相对便捷,标准化票据资产证券化特征更加明晰。

标准化票据可行性也比 ABS 方式更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础资产主体约束少。之前交易商协会的创新产品资产支持票据(ABN)为票据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到目前为止未偿清规模也只有1000 来亿,占比不到1% ,且以房地产行业为主。票据的产生本就是有真实贸易背景,开票人主要是一些建筑业、制造业等从事生产。第二,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很难满足公募 ABS,但大部分都满足票据要求。其次,发行效率更高。第三,供应链 ABS 底层资产大多为应收账款,但应收账款是无法流转的。因此需要设立专项计划向原始权益人购买应收账款债权,但各个企业的债务主体资质、债务期限等差异巨大,底层资产的确权和归集十分困难。如果把应收账款换为票据则不同,票据本身就可以多次转让,加上从签发环节开始就在票交所进行,归集难度会大大降低。这也是标准化票据发行效率高的原因之一。

标准化票据更是让参与主体广泛,金融资金面宽,为应收账款票据化再开阔融资之路。未来应收账款票据化,标准化票据就是央行推出和主导的应收账款证券化产品,以后市场可以通过提升票据的融资和交易职能来便利中小企业融资,标准化票据相比普通的商业票据,有统一的登记托管,并且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交易流通,交易品种包括现券、回购、远期等,可以同时反向推动应收账款的票据化。

2.4 上海票交所建设,助推应收账款票据化进程

上海票据交易所是由央行于2016年12月成立,票交所出生“含着金钥匙”,票交所作为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全国统一的票据电子交易平台,具备票据报价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信息服务等功能。未来标准化票据落地,上海票交所也将成为继证券交易所、银行间市场之外第三大标准化产品服务场所。

对此,第一,上海票交所可搭建全国一体化的应收账款票据平台,归集交易信息后,提供咨询服务、引入持票企业可在一体化平台的报价机制等。票交所平台可充分发挥票据行为人的交易大数据,对应收账款票据的承兑人、出票人、保证人的兑付履约行为向应收账款票据受让人提供充分的、客观的资信信息披露,倡导恪守信用的社会责任。第二,未来票交所可以考虑成立应收账款票据化委员会,加强与政府部门、各个市场机构部门的理解、指导和支持。第三,票交所可积极探索应收账款票据做市商、增信机制等以此促进流动性。最后,票交所利用目前发布的两条中国票据收益率曲线,推进应收账款票据化资产的估值定价、产品设计、交易、保值和风险管理等各类有利于应收账款票据化的金融服务,助推应收账款票据化进程。

三、应收账款票据化之思考

3.1 更新观念,发展应收账款票据化

票据业务成为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重要渠道。2019年票据承兑快速增长,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由中小型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约占三分之二,可见票据市场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票据不仅通过承兑签发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支付结算工具,而且通过贴现对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财务费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收账款的票据化也就是将没有具体形态的应收账款以表现为电子票据形式,以便在交易中进行传递。目前全国使用票据的企业超过260万家,其中90%以上是民营小微企业,中小企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企业将应收账款转化为具有法律保障的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票据化对企业、对持票人、对银行的积极利好。

第一,对企业而言,当企业面临流动性不足的时票据融资是优先考虑的融资工具。商业汇票与支票、本票、银行汇票相比,其具有信用功能;商业汇票与短融券、超短融券相比,其具有支付功能,而信用功能+支付功能=货币的基础功能,亦即商业汇票具有货币基础功能。从M1(狭义货币)的组成部分来看,M1=M0+企业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它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M1同比增速下降时意味着企业“资金库”里的资金减少,新增票据融资与M1增速呈现负相关关系,企业通过应收账款票据化融资来补充流动性。

第二,在持票人角度,拿到票据总比应收账款有保障。持票人以其票据在银行办理贴现,相当于银行即期支付了货币。持票人当于卖断金融资产获得了价款的兑付。应收账款票据化,票据贴现以后对贴现人而言,获得了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减少,资产负债率不变。对银行而言,贷款增加,现金减少,资产负债率不变。

第三,站在银行角度,给付了货币资金,融出了资金,即可看作是投资了一张有价证券,又可以看作是贴现贷款,如果是把票据看成信用,银行用一种信用货币(人民币)换取了另一种信用(票据资产)。银行向非银机构融出资金就属于贷款,持票人获取现金后存放银行,银行可以继续发放贷款,如此就进入了货币循环、派生货币。对银行而言,在目前“宽信用”背景下,银行端贷款信用风险的资本计提系数为100%,其中符合小微标准的贷款是75%。相比于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的计提系数均低于小微标准的贷款,在资本紧张的中小银行,票据也是节约银行资本占用的有效工具。另外,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将金融资产重新划分为三个科目,或推动票据业务经营模式出现一定的转变,应收账款票据化可以避免或减少计提坏账准备,提高账面盈利交付方式、提前期等方面具有应变能力。

3.2 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需要摸清底数

企业之间经济往来过程当中会形成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存在制度基础不完善,赊账信息不透明,资金漏洞不便捷,融资业务不规范等问题,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民营中小企业的账款拖欠的问题。2018年11月1号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三角债问题,纠正一些政府部门大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以大欺小,拖欠民营企业的债款问题,李克强总理在今年1月30号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当中提出,要加大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力度,并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在2019年的陆家嘴金融论坛当中易纲行长也提出人民银行将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的票据化。

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政府部门和人民银行基础设施和金融机构各个方面需要大家发挥合力。在解决中小企业账款拖欠方面,人民银行政策层面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通过应收账款票据化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账款拖欠问题的。在长三角,建议由工信部门与央行上海分行总部牵头,商业银行参加,首先摸清应收账款底数以及票据化的可能信息,其次,助推应收账款票据化的进程,可以先行长三角地区试点,长三角地区各项票据业务量在全国占比三分之一左右,这个为票据业务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三角地区的相关部门可以加强政策的引导,对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重点行业、重点推进领域的企业应收账款要做到心中有有底数后,再启动应收账款票据化工作。可以通过搭建平台建立协同机制和推动机制,然而总结推广逐步开展。

3.3 建立票据信用生态环境,为应收账款发展票据创造条件

经济结构的调整仍面临很多困难,短期内产业结构得到大幅改善的可能性不大,导致社会整体的企业信用环境未得到大幅改观。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缺失是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崎高的原因之一,在标准化票据推行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企业征信问题。标准化票据推行,将对企业征信有更高的要求,中低信用主体承兑的商业汇票,标准化操作难以发展。还有较长的过程。

因此,解决企业因应收账款过多而产生的票据化融资问题,首先需要确立信用工具,构建信用生态环境。应从应收类逐步到预付类、存货类,从上游供应商,逐步到下游经销商,从围绕核心企业信用,逐步构建数据资产和数据信用。发展应收账款票据化将有助于化解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困局,从而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但这也需要具备全社会信用生态环境。

目前票据评级是一个空白,目前今年上海票交所有动作,搭建了商业承兑公示信息披露平台,为下一步推进发展创造条件,构建商票信用体系。商票信用评级体系应包括付款企业评级、整张票面评级和商票市场专项履约指数,也包括票据存托机构、经纪机构、评级机构、承销商及投资机构等的成熟以及分工配合。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并引入社会征信服务机构,对所有商业商业汇票的承兑人、出票人、保证人的兑付履约行为进行公开评级,以此降低票据受让人的授信风险和授信成本,提升交易的便捷性。再次是加强增信措施缓解可以有效打消投资者顾虑,助力中小企业顺利融资,形成较为完整的经济社会票据信用生态环境,为应收账款发展票据创造条件。

3.4 发挥央企企票通平台作用及再搭建地方票据平台,提升企业用票信用,解决应收账款票据化问题

商业票据因是无担保的借款,故成为货币市场上的一种标志信誉的工具,能够成功地在市场上出售商业票据是对公司信用形象的最好证明,央企票据平台在较大程度上可实现此目的。作为国内经济的重要支柱,全国目前95家央企以间接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包括票据承兑等表外融资业务。

去年8月份央企在市场创新方面主动作为,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携手招商局集团、中国建筑、中国铁建等51家中央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了央企商业承兑汇票互认联盟。国新控股牵头搭建的“企票通”平台是通过建立白名单机制,以及中国国新与中央企业共同为平台商票增信,可在一定程度上弥合央企白名单企业之间的信用差异,有效促进央企商票互认生态圈的建立,促进“企票通”平台商票顺畅流通。企票通平台塔建为商业承兑汇票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今年一季度疫情期间,国新金服就充分发挥“企票通”平台电子化,线上化,全流程非接触式办理的优势,加大与央企沟通交流力度,推动有关企业通过“企票通”开具4亿元商票,同时积极协调各家银行,解决持票企业先去区域办理商票给现的难题,有效缓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特别是央企平台也是让应收账款透明化,真实、准确,才能走票据化之路。

首先,央企和地方建设票据平台,有利于解决企业之间的债务问题。第二,央企和地方建设票据平台的发展,将推动票据无纸化、标准化的进程,提升票据市场对实体经济结算与融资的服务效率,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第三,央企和地方建设票据平台可以推动企业提高资金效率。

3.5 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出应收账款票据化

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出应收账款票据化,防止应收账款继续增加并活化企业资金。传统模式来看,商业汇票产生于供应链中,主要运用在中小企业间,因票据个性化特征比较明显、价格形成机制较为复杂、标准化程度不够高等原因,导致票据融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使得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可得性和效率不高。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基于核心企业和其上下游供应商、分销商等中小企业之间贸易关系的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对企业资本的管理和流动性资金使用的优化由供应链事件去驱动。

从供应链金融在票据融资业务的应用层面而言,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赊销商品时采取票据结算的应收款项,供应链服务平台应积极推动金融服务走进行业。不断引入新的现金流,力求盘活产业链,推动产业发展。发展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嵌入票据相关功能,防止应收账款继续增加并活化企业资金。

发展应收账款票据化,能有效的使整个产业链的业务流转起来,不需要资金杠杆,通过票据数据化的业务转换,为上下游合作伙伴带来更多的利益。通过商业汇票将应收账款票据化,再通过贴现等融资方式,转化为现实的现金流,不但能够进一步提高链上企业票据支付的便捷性,有利于激发核心企业签发票据积极性,而且企业利用商业承兑汇票解决账款拖欠、资金流转等问题,缓解供应链上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票据资产具有较好收益性,是与同业存单、短融、交易户债券等类似的短期交易性资产。票据会随着现代的进步而进步,进展到基于应收账款拓展业务的应收账款票据化,应收账款票据化会为供应链金融提供非常好的应用场景,也会积极推动整个实体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3.6 商业银行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发展应收账款票据化

新冠肺炎疫情给产业链带来了冲击,在一季度经营困境下,许多公司会选择加快资金周转来缓解现金困境,应收账款票据化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款是解燃眉之急的好办法。公司的应收账款如能及时收回,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便能大幅提高。在目前全国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企业的全面复工经营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生产投入,需要积极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和提高流动速度,缩短应收账款的账期,有效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率。

目前在我国,应收账款抵借或贴现还不流行,多数银行不受理此类业务,而票据贴现,尤其是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则是一项普通业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畅通产业链资金链,推动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国务院支持企业以应收账款融资,并且适当降低银行对信用良好企业的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银保监会随后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各企业系统对接合作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所以商业银行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有利于积极推出应收账款票据化,第一,票据融资需求涉及到供应链不同成员企业的利益诉求,需要商业银行与相关部门结合供应链参与企业的不同利益需求开展场景分析,并提出具体营销方案。第二,加强对目前受到疫情冲击企业的,中小微企业票据业务指导,利用票据优势解决融资现金流问题。可能更方便相对企业发债和股票,企业在供应链中产生的应付账款都可以用票据尤其是商票加以运用,票据经纪机构或商业银行可以将用发债的理念帮企业在货币市场或公开市场快速融得资金。第三,商业银行与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强合作在,服务内容和流程柔性方面会是根据客户的要求不断进行服务创新、提供超出物流本身的其他服务项目,比如其它金融服务包括应收账款坏账与风险管理等业务。

3.7 发展票据全产品链作用服务,积极发展应收账款票据化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企业亟需通过票据贴现来填补资金缺口,尽快复工复产。发展票据全产品链作用,更好服务应收账款变现工作。在供应链中产生的应付账款都可以用票据尤其是商票加以运用,以此推动承兑更多地发挥支付功能,推动融资更好地发挥信用功能,推动交易和投资更多地引入金融市场资金活化票据。

3.8 应用金融科技,解决应收账款票据化痛点

前面提到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早在2014年年初上线运行,很多应收账款付款方并不愿意进行应收账款确认。应收账款票据化后,存在票据真实性难以保证、资金转移不及时、票据掮客降低业务透明度(违规交易),以及在证券化应收账款票据资产,信息披露底层资产披露不充分、发起设立流程复杂繁琐等,都是需要关注的几大痛点,这样可能客观上增加了急需“输血”的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票据化融资成本。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丰富服务渠道、完善产品供给、降低服务成本、优化融资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

分布式记账技术也就是我们说的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供应链具有天然互补性,应收账款票据化将成为区块链技术全面应用在票据领域的最佳场景之一。一是,链上区块按时间戳记账,上链数据可追溯且不可篡改,中小企业运用数字资产开展应收账款票据化融资,提供了一个自证贸易背景真实性的渠道;二是,数据分布式存储受多方监管,区块链技术可以优化资产支持型应收账款票据资产产品中备案、挂牌、信息披露、登记、结算、后续管理等全流程,提高整个应收账款票据化融资效率;三是,非对称加密,持有私钥才能对加密信息解密,确保其安全性,多方签名等技术能够有效保护企业贸易数据隐私,调动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融资的积极性。

3.9 加快标准化票据落地,推出应收账款票据化

目前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要加快落地,进一步推动商业承兑汇票的流通,这将大大助推应收账款票据化的进程。加快标准化票据落地,突出解决应收账款票据化的问题,也是为现在4万多亿未贴现票据融资和8.1万亿已贴现票据再融资的问题。落实好标准化票据,应收账款票据化步伐可能会加快实现。具备市场需求的是商业承兑汇票的标准化票据业务,因其发行效率高、成本低等特性可能将对证监体系内的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产生一定的挤压效应。而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在包商事件发生以后,中小银行的信用受到影响,标准化票据则更有吸引力,后续可能会成为主要资产。标准化票据的正式推出,打通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需求与更广泛的货币市场资金对接,盘活应收账款票据化资产,解决供应链中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和融资成本问题。

3.10 应收账款票据化需要防范风险

发展应收账款票据化,同时要注意防范化解好票据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交易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2018 年以来,在内外承压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存在企业应收账款坏账增多,需要防范应收账款票据化易造成的风险累积。未来通过标准化票据产品盘活应收账款非流动性资产,银行等金融机构受到经济资本约束、流动性管理、跨市场波动传导影响增强,票据利率波动频率和幅度增强,期限错配、杠杆力度短期难降,这些风险因素叠加应高度重视。

第一,建立央企和地方票据平台可降低企业用票风险、防范信用和市场风险、控制票据真实性风险及操作风险、控制票据中介的介入、防范道德风险。以及“票付通”业务推出后,改变了过去企业通过线下支付票据的困境,也有效降低企业的操作风险。第二,可以通过发展相关票据衍生品市场,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再定价,比如通过发展票据利率互换(IRS)等对冲应收账款票据资金错配风险,对收益进行风险调整,从而助投资者风险对冲。第三,完善对应收账款票据融资增信等机构的风险补偿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升机构票据融资担保增信能力。最后,从监管的角度,国家监管层鼓励票据服务实体经济需求,同时注意信用与操作风险的管控,防止“票据空转”和“监管套利”,以及防范电子票据时代新型系统风险。

喜欢 (1)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