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民营企业真的借不到钱了?

每日一贴 母基金研究中心 评论

去年8月,当着央行行长易纲和许多商业银行一把手的面,曾豪捐15亿美元获《艾伦秀》盛赞、捐款是马云13倍的何巧女说: 现在民营企业太难了,如果易行长给我批准一个银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一个一个地救。 据说,现场哄堂大笑。 他们笑什么? 看

民营企业真的借不到钱了?

去年8月,当着央行行长易纲和许多商业银行一把手的面,曾豪捐15亿美元获《艾伦秀》盛赞、捐款是马云13倍的何巧女说:

“现在民营企业太难了,如果易行长给我批准一个银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一个一个地救。”

据说,现场哄堂大笑。

他们笑什么?

看谁跑得快

个中缘由,恐怕W城首富王三表是最清楚的。

三表在商海打拼二十多年了,但说起融资问题,却始终心有余悸。

据其回忆,2015年前后,资金环境收紧,全国各地银行开始去杠杆、抽回到期贷款。他的企业无外,同样遭此待遇。

“按我们企业的情况,到期还利息和一部分本金,一点儿问题没有。但银行突然要求一次性还清,这就要命了。”三表还清楚的记得,当时银行负责人拍了下肩膀和他说:

“先想办法把钱还上,回头再贷出来不就好了嘛!”

三表一听,也有道理,每年帮这兄弟解决了不少业务,“朋友一生一起走,不会坑我吧?”

当然,也为避免逾期被诉,三表发动全城关系,找了过桥资金救急。

既是救急,不由分说利息高。他说,“过桥利息大概是月息2%到5%,按年算的话,最低24%,最高超过了60%。”

但即便如此高,他还是得先还银行。只好咬咬牙,借上高利贷,堵上这窟窿。

不过朋友从来走不了一生,在他还上本息后,想续贷,就难了。

三表求爷爷告奶奶,数次上门找那位“好朋友银行负责人”,甚至连他一丁点沾亲带故的同事都找了一遍,但始终一分钱没贷下来。

眼前银行的门关了,身后高利贷的脚步却追了上来。

“当时借了1亿,月息2%,每月利息就是200万,每天差不多就是6万7,拖不起啊。”

再三无奈之下,三表决定将刚开发的一整栋200多套的商品房低价出售。当时周边新房均价1.3万,为尽快出手,他把价格压到了8千,几乎是赔本大甩卖。

最后他还清了所有欠款。不过,最好的发展时机已去。

这波过后,三表落下个后遗症,一接银行电话手就哆嗦。笔者是2016年认识三表的,我还一直以为他有帕金森。

2015年的时候,银行的贷款利率大概5%左右,而作为存款的五大出口之另外一个(日常备用金;央行备用金;贷款;借给其他银行;投资)——银行间同业拆借的利率也在5%上下浮动。

好像在说:

“借给企业的钱,和借给同行的钱,大家利率一样,不分彼此。”

不过到了今年,彼此分得,就明显了。

民营企业真的借不到钱了?

三表还上银行贷款的那一年,央行随后就下调了基准利率,并延续至今——下降0.25个百分点到4.35%,并予以说明:

“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但是银行借给银行的利率,从2015年到今年,似乎更想说明:

“以更进一步降低同行借钱成本”。

据TRANING ECONOMICS数据,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从2015年的5%左右,降到了2019年的2%左右。

民营企业真的借不到钱了?

2015年至今银行间拆借利率

民营企业真的借不到钱了?

近一年中国银行间拆借利率

上个月26号,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再创新低,近十年来首次跌破1%,为0.99%。而就在前几天,继续下跌到0.84%。

银行间借钱都不要成本了嘛?还是说银行就这样不差钱?

今年再见三表,他又道出个中缘由。“去年到今年,多少公司资金链出了问题,银行为了自保,比得都是看谁‘跑得快’。”

据今年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调查数据,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从2017年的33.22%、18.04%下降到2018年的32.04%和17.92%。

今年6月,三表的香港公司股价已跌去了96%。“我以为上市后能不找该死的银行了,谁料股市也融不钱。”

三表觉得,自己做了十几年的公司,好像又回到了散户,他想退场了。

爱写诗的他,边吟诗,边将误食的茶叶吐回保温杯里。回来的萎靡茶叶在杯子里打转,盯着看,让人头晕。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不过要论晕,更晕的恐怕是喊话“要银行”的何巧女。

“要银行”的那一年年初,美国热门脱口秀节目《艾伦秀》爆出何巧女捐出15亿美元,用于保护濒危动物。中国园林第一股的女老板,一时成了女首善。

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她得到了与央行行长直接喊话的机会。

也不知是不是喊话表则为众,实则自己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

去年5月,原本准备发10亿元债券的东方园林,最终只获得了5000万元的认购。这10亿元的债券,东方园林本来是准备拿来还债的,只拿到5000万,连利息都不够还。

股民见状,纷纷辟路而逃。半年时间,东方园林市值缩水六成。

论其原因,大概是近年来它公告中出现频次最多的标题:政府项目中标通知书。

从2015年到去年,东方园林中标PPP项目113个,金额达1693亿元。甚至仅在何巧女捐出15亿美元的前一个月,东方园林就连续中标了5个项目。

但政府大单看似好,却需要自己垫资。PPP项目前期主要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维成本,最终通过“使用者付费”,以及必要的“政府付费”来获得回报。

所以没出意外,应收账款成了东方园林的大毛病。

据部分媒体消息,东方园林近几年来的应收坏账计提都在10%以上。从2015年到2017年,滨州经开区委员会、大同市园林管理局以及营口沿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始终在东方园林应收账款前5名的位置中。

几十亿的账款,地方上一拖好几年,哪家公司受得了?

民营企业真的借不到钱了?

在今年2月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相关负责人分别给出了两组数据:

1、初步掌握了分地区、分行业、分欠款类型的有关情况,近三个月来,全国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共清偿民营企业账款超过1600亿元。

2、截至1月末,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已清偿839亿元,清欠进度75.2%,按此推算共欠民企约1116亿。

而在今年6月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调查数据中:

“地方财政能够用于清偿的财力有限,大型企业清偿的主动性也不强。清欠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地方进度缓慢,有的地市截至4月底清偿比例还不到10%,完成今年‘年底前清偿一半’的既定目标有难度。”

这也好理解,统计口径不一样,按某首席经济学家的话来说就是:

“这几年做研究的人都很痛苦,过去三年宏观的数字基本不好用,微观的数字有一部分能看,有一部分也不能看。为什么。不好明说,你懂的。”

不过其中有一组数据,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口径都几乎一致:

“大型企业、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往往利用优势地位多使用承兑汇票支付,有些中小企业货款中,70%至80%都是汇票。”

那中国园林第一股算大嘛?

民营企业真的借不到钱了?

中国经济到底建立在哪个信仰之上?

据Choice数据,2019年上半年共计有61家A股上市公司实控人发生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8家上市公司实控人变为国资。

如宁波建工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佛山市国资委,合众思壮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莱茵体育和中化岩土实控人变更为成都市国资委等。

而在债市上,今年6月,中诚信总裁周浩在自家年中会上说:

“当下,投资者对于民营企业仍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民企和国企的融资情况持续分化,并且不同资质的企业信用利差也呈现分化状态。”

今年前5月,民营企业发行的信用债规模仅有4000多亿元,在信用债发行总规模中占比不到10%。

今年5月,民营企业信用利差中位数水平持续维持在3%以上,地方国企中位数在1.25%左右,央企在1%以内。而在1~4月,民企信用利差均值还有2%左右,尽管比2017年平均水平高出了1%,但一进入到今年5月,民企与国企间的融资成本差值又继续扩大。

很多人说,2018年是中国债市的“违约之年”,总违约金额近1200亿元,远超之前四年总和。

而据中诚信国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共有62只债券发生违约,规模近440亿元,是去年同期违约规模的约2倍。

换句话说:“这样趋势下去,有可能比2018更甚。”

银行不给借钱,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拖账期,股市、债市融不到钱,民企国企借钱利差分化,使得民营企业借钱难,赚钱亦难,活脱成了一个受歧视对象。

前两天笔者的朋友发来一段评论,说国内经济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贸易战,而是普遍缺钱:

“资金基本集中在各地方各国企,民间资金则基本集中在各银行。但问题是,大国企往往有钱没处花,而银行的钱又不能及时纾困于企业或专业投资机构。连本身具备融资功能的上市公司都普遍缺钱,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出了大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银行不借钱给企业,那钱放到哪儿去了呢?

2017年底,国家出台“租购并举”、“租购同权”政策,随后各地各银行纷纷响应,一时银行扎堆布局租房市场。

其中最不同反响的,当属最近亲自下场的建行。大部分银行主要是向房企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其开展住房租赁业务。唯独建行,自己搭建了专门的租赁平台。

几天前,建行副行长在回答财新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们建行住房租赁平台上线房源达到了1600余万套,业务开展比较顺利。”

换句话说,在政策与市场的驱动下,其他银行把钱换了个方式借给了房地产,而建行把钱借给了个人。

果然,还是经济学家的那句俗话,中国的经济还是建立在两个信仰之上:

“一个是金融系统顽强的刚性兑付的信仰;

另一个,就是企业和家庭坚硬的房子信仰。”

那么还剩一个问题,为什么国企、地方政府有钱还要拖民营企业的账期?

笔者今天恰好看到两条新闻。

一条是,“河南一医院号召职工给国企集资,没钱去银行贷款!”

据该医院书记回应:“医院执行的是国资委文件,买不买自愿。”

另一条是,就在前几天,1.75亿智慧城市项目失败,某地方政府状告某承包商,称其产品与服务不符合合同要求。

结果是:败诉,款没要回来还付了21万元诉讼费。

前段听朋友说,现在买股票就得买国企。

概率上对,不过个案中也未必。

这几天,某券商首席提了个很有意思的猜想,他把最近一系列事串起来看:且看包商银行、郭主席陆家嘴的直白,灭地产的影子银行通道、新城给整个行业贴上道德败坏的标签。

“虽然没有像以往那样暴风骤雨般的运动式,这次更像是悄悄地鬼子进村了。”

所以民营企业真的借不到钱了的本质,或许不是银行,也不是国企和政府,而是人们的信仰在哪里,钱就在哪里。

按该首席的猜想,这个信仰或许会因人力而改变。但就现状而言,这或许还不那么重要,因为毕竟还没有真正到来。

重要的是,以心照物,焦虑的心照出来肯定还是房子。

那沉着的心照出来会是什么呢?

喜欢 (2)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