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承兑汇票“掉包计”

每日一贴 周跃立 评论

大约在十多年前,我正在风光旖旎的海南三亚海滩上,同家人朋友轻松度假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位农行行长的求救电话,希望我能紧急赶到当地,参与一起票据案件的救火工作。因为涉案金额巨大,行长心急如焚。该案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银行的票据被人掉包,克

大约在十多年前,我正在风光旖旎的海南三亚海滩上,同家人朋友轻松度假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位农行行长的求救电话,希望我能紧急赶到当地,参与一起票据案件的“救火”工作。因为涉案金额巨大,行长心急如焚。该案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银行的票据被人掉包,克隆后骗取了巨额票款。

承兑汇票“掉包计”

犯罪团伙精心设计,步步为营,让银行一步一步掉进陷阱,而且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克隆票据后分头行动,让金融机构防不胜防。但是,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最终我们大获全胜,而且是在中国法庭上为数不多的当庭宣判的胜诉案件。为银行挽回了巨额损失。

由于利益巨大,票据江湖一直风高浪急,暗流涌动。这些年来大案频发,数字屡创新高。我前两年在东北讲学时,课后接下的票据案金额就是5.5亿元。而北京农行的票据掉包案,涉案金额达39亿元。齐鲁银行票据诈骗案,涉案金额100多亿。而杭州萧山5.14金融诈骗案,涉案金额则高达900多亿。除此此外,还有其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天津银行、宁波银行、广发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等都名列其中。

承兑汇票“掉包计”

票据市场上,这些天文数字般的案件,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规定,中国的票据分为支票、汇票、本票。其中支票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市场上流通使用最多的,是银行承兑汇票,属于商业汇票。准确的讲,银行承兑汇票就是经银行承兑过的商业汇票 (特别强调:银行承兑汇票不是银行汇票,是商业汇票)。银行本票现在使用较少,此处从略。

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一般说来有两种模式,一种可以称为“买断式”,另一种叫做“回购式”。前者是指买入方银行将卖出方的票据所有权买断,等票据到期后,自己提示給承兑银行要求付款(或者在票据到期前找另外的银行贴现)。而后者,是指买入方与卖出方在合同中约定,在买入方付清票款之后,由卖出方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将票据赎回,同时付清票据的全款及其约定的利息。

承兑汇票“掉包计”

在票据市场上多见的是第二种方式。

在第二种方式的交易中,由于票据买卖都不是一张票据。如上述这些涉及几十亿几百亿的案件,大多都包含几张几十张乃至上百张票据。由于金融监管部门和各家银行对票据的审核检验有严格的规定,在具体的票据交接买卖过程中就显得很繁琐,也很麻烦,因此就衍生出了“封包式”交易和“清单式”交易。

封包式交易,是指双方在交易时,把买卖的票据“封包”,由双方在这个票据封包上盖章签字,并存放在双方都认可的银行保管箱里。在卖出票据方赎回票据时 ,只需要检查封包是否打开,封条签字盖章是否完整就可以了,只要没有相关破坏痕迹,双方就予以认可。这种方式简单易行,省去了双方在买入票据和赎回票据时繁琐的审核检查程序。得到了许多票据交易方的认可和欢迎。

清单式交易,就比封包式交易更为简单,双方在买卖票据时,连封包都不用,直接列出一张交易票据的清单,只要双方认可,就可以交易付款。这种方式,缺少了票据或者封包(正常情况下,里面应该有真实的票据)的抵押,风险显然要大得多。但这种交易一开始时,往往是在国有大银行之间展开,双方实际上是在做一笔信用交易,也就是说,是以双方的信用作为抵押或者担保。所以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出大问题。

但是,这些看似简单而适用的票据交易方式,𨚫给了一些人以巨大的机会。因为只要票据没有实际交付,不管是在封包里还是在卖方手里,都有可能被派上另外的用场。

承兑汇票“掉包计”

稍微具备票据法律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无论是在金融的意义还是法律的意义上,一张银行承兑过的票据,就等于是钱,相当于现金,相当于巨额的资金。如果是个不懂的人看来,也就是一张纸而已,但是对于内行来讲,那就是天文数字般的资金。有那么多钱躺在保管箱里睡觉,在他们看来那是多大的浪费呀。随便拿出去干点什么,都能够挣大钱的。所以,就开始打起了封包里的票据或者掌握在卖出方手里票据的主意了。

首先是封包里的票据。按照合同的约定,交易的票据必须全部打包密封在银行保管箱里。但是既然在交易时,买入方银行是不用审查包里的票据是否真实,是否数字相符等等情况的,这就给想钻空子的人留下了机会。只要相信卖出票据一方银行的信誉,只要在封包上盖上了双方银行的公章和负责人的签字,买入方银行就可以放心付款。

问题就恰恰出在这里,相关人员(可能是银行内部工作人员,也可能是票票据部门责人,而且往往有票据中介人员介入)利用这种不用开包检查的制度设计和操作方式,直接将封包里的票据取出,另做他用, 而封包里装的其实就是一摞废报纸(北京农行39亿案件是这样)。而被取出的票据马上就可以拿到其他金融机构贴现或者抵押融资。变成巨额的现金,投入股市或者其他短平快的项目,很快就可以赚上一大笔钱,只要在回购期限来临之前,把票据赎回,一切都可以做得天衣无缝。
 

清单式的交易就更为简单,既然票据都在自己手里,如果掌握这些权力的人没有了法律底线意识,没有了相关制度的约束,随时都可以把这些票据变成钱,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相信在以前若干年,许多人都是这样干的,而且肯定赚了不少的钱。

承兑汇票“掉包计”

俗话说,久走夜路必然碰到鬼。而且人性从根本上讲都是贪婪的,想做到“见好就收”非常非常难。许多人一旦尝到甜头,就一发而不可收拾。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在前些年中国股市火爆的时候,相关人员采用“一票二卖”、“一票多卖”的方式获得了巨额资金,在资本市场上翻云覆雨,赚得盆满钵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谁也没有想到中国股市会在那个时刻掉头向下,而且无论官方用尽一切手段救市,都无济于事,绝不回头,狂泻不止。这些风光无限的票据和股市的操盘者,一下就遇到了灭顶之灾。

按照前面陈述的逻辑,这种操作方式有一个起码的前提,就是要在回购期限到达之前,赎回原来交易的票据。以前这种方式一直是做得顺风顺水,天衣无缝的,可是在股灾来临的时候,陷在股市里的巨额资金根本就无法抽身,不管降低到什么价格出手,都根本就没有接盘者。所有这些资金全部被套牢,最后甚至消失在股市里。而这些用来交易的票据,都还等着这些钱来赎回去。这样一来,“爆雷”就是必然的了。相关人员跑路的跑路,自杀的自杀,入狱的入狱。但票据交易的双方银行,却面临着天文数字般的损失,很快就会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连环诉讼。

喜欢 (2)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