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票据网介绍:承兑汇票贴现、票据资讯、票据知识、票据利率、背书、风险预警等问题

承兑汇票正在颠覆传统银行

银行承兑汇票 wgjto 评论

笔者从事承兑汇票行业多年,见解独到犀利,随着银承票据理财规模的不断扩大,一针见血的提出承兑汇票是否会颠覆传统银行的状况发生?(本文中承兑汇票指的是银行承兑汇票) 【承兑汇票是谁?】 在中国的金融界,有一个金融产品,叫作承兑汇票,他是一种特殊存在

笔者从事承兑汇票行业多年,见解独到犀利,随着银承票据理财规模的不断扩大,一针见血的提出“承兑汇票”是否会颠覆传统银行的状况发生?(本文中承兑汇票指的是银行承兑汇票)

承兑汇票正在颠覆传统银行

【承兑汇票是谁?】

在中国的金融界,有一个金融产品,叫作“承兑汇票”,他是一种特殊存在形式。这种形式特殊到了只有在中国才有如此大规模的“银行承兑汇票”市场,而在其他金融更成熟的国家,基本都不存在了,他们更多存在的是商业承兑汇票。“银承”本来是银行开发出来帮助银行“盈利”的工具,可是按照现在发展的趋势,“银承”会不会成为颠覆银行传统盈利模式的工具? 想要弄清其中的逻辑,我们还是从头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银行承兑汇票”。 承兑汇票指办理过承兑手续的汇票。即在交易活动中,售货人为了向购货人索取货款而签发汇票,并经付款人在票面上注明承认到期付款的“承兑”字样及签章。付款人承兑 以后成为汇票的承兑人。经购货人承兑的称“商业承兑汇票”,经银行承兑的称“银行承兑汇票”。 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主角,就是承兑汇票中的“银行承兑汇票”。

【为什么是承兑汇票?】

银行之所以青睐“银承”的原因。首先,现阶段银行的发展盈利的关键就是信贷规模,所以,所有的产品设计推广都是为了“规模”两个字。那么“银承”到底怎么帮助银行灵活运用规模的呢? 第一、从源头上增加存款,从而提高可用信贷规模总量。例如,假定某企业向银行申请1000万元贷款,银行完全可以对其直接发放1000万元贷款。但这种做法只能给银行带来1000万元的派生存款。因此,有的银行为了增加存款业绩,不直接对企业发放贷款,而是采取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办法,先让企业交纳1000万元的保证金,同时给企业签发一张面额2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然后银行再进行贴现。这种做法虽然仍然是给企业融资1000万元(不考虑利息因素),但银行存款的增长却放大了一倍。银行除了增加1000万元的派生存款外,还可以再增加1000万元的半年期保证金存款。 第二、贴现、转贴现业务过程中可以灵活调节信贷规模的余额。票据贴现业务作为《贷款通则》规定的一种贷款业务,在贴现操作完成后商业银行应计量贷款规模,在转贴现业务中资产转出方释放贷款规模,资产转入方计量贷款规模。由于票据资产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因此在业务实践中商业银行一般都会通过票据资产来调节信贷规模。信贷规模超标的银行通过卖出票据资产以符合监管考核的要求,而信贷规模仍有剩余的银行则会买入票据资产来提高资本收益。

【承兑汇票如何流转?】

了解了银行喜好“承兑汇票”的原因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在现今国内的“承兑汇票”环境下,整个票据流转路线究竟是怎么样的。

出票企业申请出票

银行承兑

银行以承诺的形式注入自身信用给予票据银行的信用级别

收票人入库票据持有
收票人即与出票企业对应的资金应收方

持票人根据贸易需求在贸易链中流转票据

流转N次
第N持票人(贴现人)基于融资需求向开户行发起贴现申请

贴现银行基于融资需求将票据转卖(转贴现)其他银行

流转N次
最终持有票据的银行向承兑行发起提示付款的申请,承兑行支付款项

出票企业归还承兑银行票款

【银行怎么利用承兑汇票盈利?】

好,那么我们来看看整个流转链条中,哪几个环节中,交易的买入方是需要动用资金进行操作的。 第一,承兑环节,出票企业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这个保证金一般是自有资金,成本一般为社会的无风险套利资金收益(存款产品或者其他保本保收益产品)。 第二,贴现环节,贴现行需要支付对价的票款,这个资金就是银行从负债端(居民或者政府存款)吸收的储蓄,资金成本一般来说一年期为1%-3%。 第三,转贴现环节,转贴现行也需要支付对价的票款,这个资金也是银行从负债端(居民或者政府存款)吸收的储蓄,资金成本一般来说一年期为1%-3%。 第四,提示付款环节,这个环节一般银行会要求出票企业提前将解付资金入账,所以实际上就是出票企业归还融资的过程。

在以上四个环节中,贴现和转贴现环节就是银行主要传统的盈利利模式——低价融入资金,高价融出资金,争取息差。一般来说净息差收入会在200BP左右,而且息差收入是中国的银行的主要收入。 2017年工商银行各项收入(利息收入各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其他利息收益)和净收入(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的数据中,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占比达52.8%,其他利息收入(投资利息收入、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的利息收入、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的利息收入)占比26.6%,所以,利息收入占所有收入的比例 为79.4%;扣除支出项后,如上图右边的饼状图所示,利息净收入是工商银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71.9%。

好,看到这里,我们弄清楚了第一个问题:中国的银行,作为间接融资中介机构,息差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并且净息差还是非常之大。

【承兑汇票自创的新功能】

那接下来第二个主要的问题就要归功于“央行”+“民间票据中介”了。央行在推行票据电子化以后,解决了票据面额、流转、鉴别、持有存放等问题,让票据的流通性一下子提高了几个量级,这个就在技术上解决了票据作为高质量(高流转+高流动)金融资产的技术问题。电票由于是系统生成票面,允许了小面额票据批量出票; 流转系统集成在网银内,解决了跨区域快速流转;中央系统存储等技术,解决了票据的真假鉴别问题;电子化解决了存放问题。

既然技术问题解决了,那么推广就一定更不是问题。全国的几十万票据中介从业人员,用了短短1年时间,让票据的“理财功能”得到了最广泛的发扬。市场上演化出一种新的资产配对资金方式——持有银行承兑汇票获取利息收入。由于持有的是银行信用产品,所以风险等于银行的存单,理论上可以是一种保本保息的产品。在整个2016-2018 年,由于利率反弹走向高位,票据贴现利率长期保持在4- 6%的区间,而整个利利率水平已经大幅超过1年定存法定 (超过法定200-300BP),与一年大额存单也拉开一定距离(100-200BP左右),与结构存款及理财产品比也小幅反超(几十BP不等)。

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居民(尤其是企业居民)为何要把钱以2%不到的年息存入银行?为什么居民不直接以4%以上的年息直接将资金融出给承兑汇票? 不过鉴于银行机构对民间中介一贯的“轻视”,而且现在银行整体还是沉浸在票据盛世的喜悦之中。

众多银行的高层还未必知道票据已经演变出了“理财”的功能(承兑汇票设计之初的官方功能是:⽀支付+结算+融资+增信)。当然现在的票据盛世的出现,也离不开票据中介的支持。“官与商”的爱恨情仇总是那么的微妙。

写在最后,由于居民根深蒂固,长期对银行的依懒性所致,承兑汇票在短期内很难能颠覆传统银行,但承兑汇票先天性的属性必将迎来真正的全民理财时代。

喜欢 (5) or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您的回复是我们的动力!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友最新评论